天天看點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作者:光明網

寄件人: 微信公衆号《中國通訊社》

"生與死"的愛情故事

一對敬業的醫生

這是一個真實的

《生與死》愛情故事

一對夫婦将他們的一生奉獻給了共和國的醫學

身體背後的醫生

以特殊的方式"相遇"。

他們的骨頭标本

一起被安置在昆明醫科大學

在生命科學博物館入口處的螢幕前

這對非常特别的夫婦"圖檔"

讓幾乎每個看到它的人都流下了眼淚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重聚"的李冰泉和胡素秋。

九月 25, 2019

特别的骨标本捐贈儀式

在昆明醫科大學生命科學博物館舉行

捐贈儀式

将兩個人骨标本放在一起

對于在場的每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震撼

兩塊骨頭并排站立

那是丈夫去世14年後

妻子終于有了一段愛情

母校"重聚"的愛情故事

天生醫學教授

為成為沉默的老師而死

"我一生都是醫生

死後,他不得不帶上這個臭鼬包

為醫學做出一些貢獻

學生在我身上練習之後

患者可以承受更少的痛苦

我有過腦梗塞、高血壓和血管硬化症

可進行病理性屍檢

解剖結構切除後

然後做一個骨架供教學使用。

這是李冰泉教授

生命中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李冰泉,攝于昆明醫科大學

2005 年 3 月

雲南神經外科創始人

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神經外科教授

李秉泉逝世于昆明

按照他的生前遺囑

他的遺體被捐贈給昆明醫科大學

骨架被制成醫學标本

它在學校的生命科學博物館展出

用于教學目的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胡素秋教授

10年後的2015年冬天

李秉泉的妻子

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婦産科教授胡素秋随丈夫

遺體還捐贈給昆明醫科大學

她在遺囑中說

"眼角膜,進口晶體

皮膚,肝髒,腎髒等

為有需要的患者供貨

最後送去屍檢。

"天生是醫學教授

作為沉默的導師去世。

學校有注釋

這就是杏林的生活

胡錦濤去世四年後

這對夫婦被視為從事醫學界

再次并排站立時

眼淚瞬間落下

"我覺得他們重生了

一起回到另一個領獎台。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李冰泉和胡素秋在珠海昆明醫科大學拍攝的照片

雲南的傳奇

丈夫自己揮舞着剃刀的妻子

李秉泉、胡素秋

雲南著名醫學教授

其中一位是雲南神經外科的創始人

雲南率先開展顱面外科手術

顯微外科和

顱内和顱内血管比對等

第一次"人腦半球切除術"

昆醫療附屬醫院五官部

合作實施該國首例病例

"超越顱中窩的硬膜外

"進入道路神經移植"

建立"顱骨大骨瓣膜切除術"。

和腦引流關節減壓法"

用腦槍營救傷員

他被授予解放軍一等功勞

國内首次因一對頭部畸形

成功去除寄生小頭等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昆明醫科大學李秉泉手術期間

一位是雲南婦産科專家

該省已啟動若幹新行動。

籌備中國首個"女性更年期健康"

以及各種教育訓練材料講義和講義

培養大量年輕醫生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胡素秋在昆明醫科大學的早期工作照片

他們也是雲南的傳奇人物

一個是來自滕沖冷門的孤兒

他的父母早年就因病去世了。

通過三台織機編織織物

高中畢業

走了兩個月到昆明依靠村民

李源,辛亥革命的長老

雲達醫學院(原昆明醫科大學)入學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昆明醫科大學地圖,位于20世紀40年代雲達醫學院實驗樓内

一位是保衛民族戰争的偉大将領

胡琦的千金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畢業于昆明醫科大學的胡素秋大學

1949年12月底

兩人結婚

著名的抗日愛國将軍

雲南起義領袖陸漢也出席了宴會

發送"刺繡書"

新中國成立後

這對夫婦都是醫療專業人員

1950年被留德醫學院聘用

附屬醫院工作

成為新中國第一位醫生

圖為昆明醫科大學李秉權和胡素秋的婚紗照

昆明醫學院成立于1956年

這對夫婦成為坤醫的第一批教師和醫生

從那時起

他們再也沒有離開過醫學領域

直到他去世前幾年

還要堅持坐在專科診所

在李冰泉,胡素秋之子

李向新的記憶

小時候,父母太忙了

一家人過着奇怪的生活

大家去食堂吃飯

甚至在元旦吃食堂

父母很少在家一起吃飯

一切都是關于彼此的

接收了哪些新患者以及如何與他們打交道

通常在忙碌了十多個小時之後

兩人還在深夜看書

有時在深夜回家值班時

做飯已經太晚了

零食和餅幹總是放在家裡,為饑餓的人提供食物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李秉權和胡素秋在家,攝于昆明醫科大學

"他們倆都為此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他們熱愛醫學專業

沒有時間照顧孩子

通常不關心彼此。

李秉泉,胡素秋的長女林文宇

在一篇回憶嶽父嶽母的文章中

"胡素秋子宮切除術

發生出血性休克

李冰泉因為有病人要搶救

未能守護妻子

後來,胡素秋摔倒在頭上流血

近七十歲的李冰泉親自處理刀

為了把我的妻子從死亡的線中拯救出來。

捐贈遺體用于醫療

死亡是生命的另一個開始

老年

李秉泉、胡素秋

同樣的決定再次做出

捐獻百年後的遺體

2000

這對夫婦在一起

填寫遺體捐贈表格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胡素秋為昆明醫科大學寫的遺囑

李向新 說

當父親公開他捐贈遺體的決定時

他也是一名醫生,他很難接受

默默地走出房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平靜

他回到房間

選擇尊重父親的意願

"當我選擇學習醫學時

我父親告訴我

"醫療不是職業,而是職業

作為職業

你會獻出你的生命。

李向新 說

"父親在晚年經常感到情緒化

在他的大學時代,很少有教學标本

隻能和學生一起對抗日軍飛機的轟炸

前往圓通山亂葬崗

尋找未命名的骨頭作為醫學标本

作為醫生和教師

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醫學标本的重要性。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李秉泉生命最後幾年,由昆明醫科大學提供

其實,李冰泉死後

捐贈遺體時

它遭到一些家庭成員的反對。

"'有五節經文,無非是犧牲

屍體是捐贈的,那麼未來的受害者可以在哪裡敬拜呢?"

"胡素秋的長女林文宇說,李冰泉

他還給他在美國的阿姨打了電話。

勸說他們不要簽字

林文宇也勸告妻子

如果嶽父母必須捐款

可以留下一點灰燼

葬于墓地

但我的姐姐和妻子都斷然拒絕了。

因為這違背了老人的意志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李冰泉80多歲的劉冉洋的工作卡

"2012

讓我們回到昆明

第一次在昆明醫科大學

在生命科學博物館

看我嶽父的骨頭标本

當眼睛落到骷髅的左側時

"李秉泉教授的一生"時

他的妻子淚流滿面

她沒有想到

一個七年

父女倆會以這種方式團聚。

林說

那次

他了解他的嶽父

并了解他的妻子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李冰泉和胡素秋的後裔劉冉陽合影

九月 25, 2019

見我的嶽父和嶽母

再次"站在"一起

林文宇再次淚流滿面

"感覺他們'重生'了

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繼續他們的愛

回到他們喜歡的領獎台

人類骨骼的奧秘已經傳授給學生幾代人了

傳授這種精神"

這次"重逢"

也讓昆明醫科大學深受震撼

"90後""00後"學生

每個人都在匆匆忙忙

李冰泉、胡素秋向菊花緻敬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李秉泉、胡素秋的親朋好友和昆明醫科大學師生鞠躬緻敬劉冉陽

"李秉泉教授、胡素秋教授

無私奉獻的事迹

讓我們感受醫生的感受

并了解生命的意義

死亡不是終點

這是一個不同的開始。

在李秉泉,胡素秋和他的妻子

人類科學博物館的"團聚"

還有一大群供體标本

資料顯示,

1990 到 2016

前往昆明醫科大學

申請自願捐獻遺體的人數已達600人

85位捐贈者實作了他們的願望

其中有離退休幹部和進階工程師

還有中學校長和老革命者

最震撼人心的愛情!丈夫離世14年後,竟與妻子在母校“重逢”……

圖為昆明醫科大學人文科學博物館捐贈牆劉冉陽

"生而為民,為藥而死"

在 昆明醫科大學

生命科學博物館的捐贈牆

這些話被寫出來了

和入口通知

學校告誡學生

"人類标本非常勇敢

遺體捐贈者生命的又一次延續

尊重無語教師

立志成為一名醫學精英"

到這對為共和國的醫學事業

燃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而且沒有保留

一位全身心投入到一切的醫生

李秉泉與胡素秋教授緻敬

我還要感謝他們

與這樣一個特别的"團聚"

讓我們看看世界

最神奇的愛情

資料來源:共青團中央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