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院資訊化建設|釋放資料要素價值 提速醫療資訊化

作者:醫科号
醫院資訊化建設|釋放資料要素價值 提速醫療資訊化

“醫院資訊化建設是全民健康資訊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認為,作為醫院管理者,要提高認識,加快推進資料共享互認,推進病案首頁書寫規範、疾病分類與代碼、手術操作分類與代碼、醫學名詞術語“四統一”;實作跨省電子病曆、電子健康檔案查詢,實作醫院與全民健康資訊平台聯通全覆寫。同時,可将醫院資訊化互聯互通情況納入醫院績效考核、醫院等級評審等工作。

然而,全國各地醫院資訊化建設水準參差不齊;不同醫院之間、醫院與區域平台之間資料接口難以互聯互通,“資料煙囪”“資訊孤島”等現象大量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在醫院資訊系統開發過程中,各方認識不到位,标準和規範執行不到位。

為此,《“十四五”全民健康資訊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要求将資訊化作為醫院基本建設的優先領域,二級及以上醫院持續完善醫院資訊平台功能,整合醫院内部資訊系統;推進醫院新一代資料中心建設,實作醫療業務協同一體化、惠民醫療服務一站式、精準決策支援一門戶、資訊資源管理一張圖、資料分析利用一平台、資料資源彙聚一個庫。

資料“深耕”醫療“熱土”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将資料作為新的生産要素,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确立了資料要素的市場地位。今年6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建構資料基礎制度更好發揮資料要素作用的意見》,為進一步釋放資料要素價值、激活資料要素潛能指明了方向。《規劃》将“完善健康醫療大資料資源要素體系”作為主要任務推動部署,對于推進衛生健康行業資料要素基礎制度建設、發揮資料要素在多要素配置和協同中的杠杆和倍增效應、賦能衛生健康行業和數字健康經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山東健康醫療大資料管理中心黨委書記遲蔚蔚指出,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起步早但見效慢。“表面上看,是醫療服務的專業性、服務流程的多樣性、服務對象的廣泛性、醫療資料的敏感性導緻了醫療健康資料的互通共享難和衛生健康新基建成型慢。實際上,制約行業資料應用的根本原因,是包括資料要素貢獻評價和配置設定機制在内的基礎制度不夠完善。”

随着國家數字經濟領域立法的不斷健全和行業大資料應用的持續發展,目前,已經初步具備了全面完善衛生健康行業資料要素基礎制度,保障和推動資料要素在行業内外有序流通的能力和基礎。

比如,國家健康醫療大資料中心(北方)在開放共享地方法規、制度規範和資料資産管理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規劃》從深化場景應用、建立管理制度和探索評估體系等方面進行了部署。其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推動健康醫療大資料在輔助決策、健康管理、藥物研發、醫療保險、精準醫療、疾病預防等方面産業化、規模化應用的重要保障,不斷深化在行業治理、臨床科研、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合理評價資料要素在應用中的貢獻,也是推動醫療行業收入配置設定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礎。

試點提速醫療大資料推廣

資料治理是健康醫療大資料應用的重要前提。經過多年的标準化建設,以應用為導向的資訊化建設和大資料應用标準體系已經建立,但在标準貫徹的全面性和連續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

《規劃》從3個方面進行了部署,提出要強化醫療衛生機構資料源頭質控能力,建立覆寫業務全鍊條的資料采集、傳輸和彙聚體系,暢通資料彙聚管道;加快推動醫療健康領域公共服務資源數字化供給和網絡化服務,促進優質資源共享複用;依托國家健康醫療大資料創新應用示範中心,建設健康醫療大資料資源目錄體系,制定大資料分類、分級、分域應用規範,形成一批健康醫療公開資料集。

2016年,國家啟動健康醫療大資料中心及産業園建設國家試點,推動布局健康醫療大資料開發應用體系。健康醫療大資料中心建設提升了大陸在健康醫療大資料資源配置中的能力、優勢,驅動了健康醫療大資料的集約化、綠色化、均衡化發展,适應全國一體化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要求,有助于健全資料治理和流通體系,深化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帶動可複制可推廣的産業生态建設。

《規劃》明确提出,要總結試點建設經驗,依托重點區域,加快建構全國一體化的健康醫療大資料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完成健康醫療大資料全國總體戰略布局。各地要及時組織、推廣一批試點成效好、帶動效應強的示範項目,加強标杆引領示範作用,形成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良好生态。

觀點

如果沒有成功的國家健康醫療大資料做支撐,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都可能成為一句空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

醫療健康行業需要建立“醫聯網”以滿足不同地域的需求,未來可以優先利用醫聯網解決分級診療、居家康養問題,逐漸實作協同、智能,從網際網路醫院到智聯網醫院,完成以“智慧醫療+協同診療+分布醫檢+AI強輔助”為特征的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

在數字醫療中,振奮人心的一點是,通過使用遠端醫療和虛拟醫療技術可以提高農村地區或中低收入國家的醫療服務水準。但是,我們需要確定所有研究人員(來自工業界、初創企業或學術界)都遵守高道德标準,進而保證患者安全。這是一項重大挑戰,因為許多數字醫療技術尚未在臨床環境中進行研究和應用,而且現有的一些研究還未達到用于臨床醫療的标準。

——《柳葉刀-數字醫療》進階編輯Christina Wayman

網絡産品和服務供應鍊安全風險在目前日趨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下日益突出,一旦出現問題會給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帶來嚴重危害。醫療領域的關鍵資訊基礎設施極其複雜,關系到每個人的現實生活,是以醫療資訊系統的供應鍊安全尤為重要。大陸醫療領域資訊化建設的曆程較長,其中主要系統乃至核心功能建設有較大比例外資背景。醫療機構的資訊化專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數量稀缺,導緻長期高度依賴于服務商,這無形中增加了系統和資料的風險隐患。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大資料與人工智能中心主任王海波

目前,醫療資訊安全形勢總體不容樂觀。全球範圍内,醫療行業已成為網絡攻擊竊密、非法資料販賣的“重災區”,醫療行業的資料洩露成本連續11年全球最高。醫療資料正成為境外組織和個人威脅大陸生物安全、侵害隐私安全的重要目标。

——中國資訊安全測評中心主任張峰

《醫學科學報》 (2022-11-25 第5版 封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