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秘南馬都爾神秘的“威尼斯”,走進迷霧重重的珊瑚島城

作者:訫訫有話

在進入古城前,島民必須先喝下具有鎮靜作用的飲料,并進行特殊祈禱,然後才可以謙遜、小心地低着頭,在這些石頭建築前慢慢通過。島民們相信,南馬都爾是由一位法力無邊的魔法師建成的,他為南馬都爾提供了大量巨石,并使用魔法,讓巨石從采石場“飛”至建築工地。這些古墓的構造之謎,由世襲的酋長一代一代地口頭傳下來,他們嚴守秘密,從不向外人洩露。

在廣袤的太平洋上,隐藏着許多鮮為人知的神秘之地,它們屢屢成為世人探索未知區域的目的地。除了人們已經熟悉的複活節島及其巨石像之外,位于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主島——波納佩島上的南馬都爾島城遺迹,也有着千年未解之謎。

神秘南馬都爾神秘的“威尼斯”,走進迷霧重重的珊瑚島城

南馬都爾,在當地語言中意為“環繞群島的宇宙”,但因為這座古城被建造在水上,是以又被稱為“太平洋上的威尼斯”。這個島城更因為其建造之謎和島上古墓的詛咒而成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區之一。傳說居住在波納佩島上曆代酋長死後的墳墓,大大小小共計有89座,散布在長達1100米、寬450米的太平洋海域上。從高空俯瞰,猶如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故而人們又把它比喻為“太平洋上的威尼斯”。

神秘南馬都爾神秘的“威尼斯”,走進迷霧重重的珊瑚島城

波納佩島位于太平洋的西南部,全年高溫多雨。島上的納納拉卡山、甯阿尼山等山的峰頂,終年籠罩在雲霧之中。一天之内的任何時候,這座島嶼總有部分地區處在陰雨的天氣裡,即使與衆多雨量充沛的熱帶島嶼相比,波納佩島的降雨量也多得超乎尋常,而正是因為多雨,使得島上的植物瘋長。

整座島嶼被各種花草、樹木覆滿:島嶼四周以及外海的珊瑚礁淺灘上,遍布着紅樹林;南馬都爾古城的周圍,生長着紅色根莖的五梨跤;古城建築物的内部,長着高大的面包樹和結有巨大果實的野薮木……一旦暴風雨來襲,南馬都爾就如同蒸氣室,使得樹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如果不定期修剪,放任它們生長數個月,南馬都爾就會被熱帶植物完全吞沒。

神秘南馬都爾神秘的“威尼斯”,走進迷霧重重的珊瑚島城
神秘南馬都爾神秘的“威尼斯”,走進迷霧重重的珊瑚島城

對大自然的敬畏,形成了波納佩島居民獨特的宗教信仰。當地居民崇拜精靈,他們相信精靈們生活在山嶽、森林、海洋之中,守護着整座島嶼的和諧與安甯。而島上的大酋長家族,則被視為精靈的化身,受到島民們的頂禮膜拜。為了向精靈及其化身祈福,當地居民除了時常進貢魚、芋頭、水果等物品之外,每當新居或集會場所落成,島民們也不忘祈禱,因為根據當地的傳統,在使用土地前後,島民們要先征得精靈們的同意。而諸如南馬都爾這一類巨大的建築物,則被島民們視為精靈的化身——大酋長家族世代相傳的領地。

神秘南馬都爾神秘的“威尼斯”,走進迷霧重重的珊瑚島城

從波納佩島東海岸乘船下水,船隻穿過雜草叢生的運河,再鑽入遮天蔽日的紅樹林,空氣越來越潮濕,讓人感覺呼吸困難。但此時千萬要集中注意力,以免錯過一個“井”字形的入口,這個入口通往遺址群中最大,也是地位最高的建築物——“南特瓦西”神殿。

對于波納佩人而言,這座巨大神殿是曆代大酋長起居的特殊場所,進入者必須先喝下一種具有鎮靜作用的飲料,這種飲料用胡椒科植物“卡瓦胡椒”之根榨出,據說飲用後,人會變得異常安靜。飲過之後,島民們需要進行完整的祈禱儀式,才可以謙遜、小心地低着頭,在這些石頭建築前慢慢通過。

神秘南馬都爾神秘的“威尼斯”,走進迷霧重重的珊瑚島城

神殿規模驚人,由4000多立方米的珊瑚礁底座和1300立方米的玄武岩建築構成。神殿四周均是高達8米的城牆,城牆由一塊塊五邊形玄武岩壘就。西城牆的外側與珊瑚礁相連,從淺灘一直延伸到大海深處。天氣晴好時,可以在水下看到5根巨型石柱,每一根石柱約需5人才能合抱,各柱之間間隔10米,看上去頗為壯觀。柱子表面被珊瑚、貝類等附着生物覆寫,無法确認其原形。在當地人眼裡,這座深入海中的神殿是傳說中的龍宮之城,是人人膜拜的聖地。

這座修建年代不詳的古代巨型建築,就這樣安卧在小島上,直到600年前,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費爾南德斯作為第一個外來者踏上小島,發現了這座“海洋神殿”,從此才打破了島上的甯靜。在随後的幾百年裡,原住民與殖民者的戰争、原生宗教與基督教的沖突、德國軍艦的炮擊、日本軍隊的占領,一一在波納佩島上演,直到二戰結束後,波納佩島成為美國托管領土,才終于恢複了平靜。

由于南馬都爾遺迹過于龐大而古怪,不少人質疑,古代的技術水準根本不足以建造如此宏偉的建築。這樣的質疑,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波納佩島,力圖解開南馬都爾的建造之謎。

理論派人士進行過這樣的計算:南馬都爾的整個建築群使用了大約100萬根玄武岩石柱,假設這些石柱的原材料都是從該島北岸的采石場開鑿的,經過加工之後再用筏子運到建築地點,那麼以每天動用1000名精壯勞力從事這項工作來算,光是采石就需要655年,将所有石料加工成五邊形或六邊形的棱柱,則需要200至300年,而運送到目的地并最終完成建築,總共需要1550年時間。

即便這些看起來不着邊際的數字是真實的,也有兩個确鑿的理由可以推翻以上假設。一方面,根據波納佩島現有的人口數2.5萬人推算,古代建造神殿時的人口應該還不到現在的1/10,也就是說,1000名精壯勞力實際上等同于當時該島的全部勞動力。而為了生存,一部分人必須去從事農業和漁業生産,這樣就使得建造古城所需的勞動力減少了很多。另一方面,根據對南馬都爾遺迹進行的年代測定顯示,其建造時間約為距今800年前。是以即便島民不眠不休地建造,也難以完成如此大規模的工程。

波納佩島民這樣解釋道:“南馬都爾是由一位法力無邊的魔法師建成的。這位魔法師當時就住在波納佩島西北的一座茅草屋裡,他為南馬都爾提供了大量巨石,并使用魔法,讓巨石從采石場‘飛至建築工地,随着魔法師的手勢,巨石被幹淨利落地壘成了南馬都爾,整個過程用時不到一周。”

如果你認為這種說法過于玄幻,那麼島嶼上還流傳着另一種比較現實的說法:在南馬都爾尚未建立之前的更早年代裡,當地的邵德雷爾王朝的建立者——歐羅修帕兩兄弟率領上百船仆人,從不知名的地區陸續趕往波納佩島,這群人和他們的後代曆經1000多年,以珊瑚礁間的沙洲和瀉湖為基礎,利用大型木筏運送玄武岩建材,并按照“漲潮時獨木舟可到,退潮時步行可達”的設計理念,在島上興建起了南馬都爾城。直至1500年前,南馬都爾仍然作為邵德雷爾王朝的首都,受到臣民的膜拜。

二戰後,波納佩島被移交給美國管轄,一個美國調查小組經過詳細調查,認定南馬都爾遺迹是在公元1200年薩烏魯魯王朝統治時期建造的。但薩烏魯魯王朝創始于公元11世紀,維持了200多年就滅亡了,要在這樣短的時間内完成如此恢弘的建築,怎麼也不能讓人信服。于是,南馬都爾的建造最終就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今天的南馬都爾,除了巨型神廟的殘垣斷壁外,還儲存有該島曆代酋長的墳墓,大大小小共有89座。據當地人說,這些古墓的構造很有講究,為防止盜墓,打擾先人的安息,古墓内部還設有秘密機關。然而,墓地的構造之謎從來沒有文字記載,而是完全依靠口授的方式,由世襲的酋長一代一代地傳下來。口授的内容,隻有酋長本人及其繼承人才知道,他們嚴守秘密,不向外人洩露,包括自己的親屬。他們堅信洩密将遭到詛咒的懲罰,死亡會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19世紀時,德國考古學家伯納曾到波納佩島發掘文物,結果無意中掘到一些酋長的墳墓,後來這位掘墓者不幸暴亡。

1907年,德國占領了波納佩島,當時波納佩島第二任德國總督伯格對南馬都爾遺迹産生了強烈興趣,便對伊索克萊爾酋長的墓進行發掘,可是指令下達還不到一天,總督就突然暴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納佩島的主人換成了日本人。日本學者杉浦健一教授曾利用占領者的權勢,強迫酋長說出古墓的秘密,幾天後,酋長便遭雷擊身亡。而正當那位杉浦教授打算将古墓的秘密整理成書出版時,他也不幸突然暴斃。後來杉浦家族委托泉靖一教授将資料繼續整理出版,離奇的是,泉教授不久也突然暴死,從此再也無人敢去完成死者的這一遺願,這些古墓的構造和神秘機關,也就成為了一個永遠的未解之謎。

1869年,駐印度的英國軍官詹姆斯·拉奇伍德破譯了一份記載:遠古的太平洋上存在着遼闊的第六大陸,它包括東到夏威夷群島、西到馬利亞納群島、南到波納佩群島和庫克群島的廣大區域,是人類最早的發祥地之一,距今約5萬年前,繁榮一時,1.2萬年前因大地震而沉陷海底。拉奇伍德經多年考察認為,現今南太平洋上的無數島嶼是第六大陸的殘骸,而南馬都爾遺迹就是第六大陸文化中心的七個城市之一——罕拉尼普拉。

盡管以上假說衆多,但也沖突重重,疑點密布,可信度不高。研究發掘者暴死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第六大陸是否真正存在過?關于南馬都爾的建造年代,哪家之說較為可信?這一切都有待進一步揭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