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寫生活:諾獎得主埃爾諾作品分享會舉行│2022天府書展

作者:紅星新聞
今年10月6日,瑞典學院将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頒獎詞寫道:“她以勇氣和敏銳的洞察力揭示了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限制。”安妮·埃爾諾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女性作家。
書寫生活:諾獎得主埃爾諾作品分享會舉行│2022天府書展
埃爾諾/圖源視覺中國

今(26)日,在第四屆成都天府書展上,上海人民出版社舉辦了“書寫生活:2022諾貝爾文學獎安妮·埃爾諾作品分享會”,帶來了安妮·埃爾諾的三部代表作——《一個女人的故事》《一個男人的位置》和《一個女孩的記憶》,這也是埃爾諾最新的三部中文譯作。

本次分享會邀請四川大學哲學系梁中和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盧迎伏副教授圍繞着這三部作品展開對談,與讀者一起分享安妮·埃爾諾作品的魅力。

書寫生活:諾獎得主埃爾諾作品分享會舉行│2022天府書展

活動現場

埃爾諾與法國文學傳統

在分享會上,盧迎伏首先從文學史的角度來定位安妮·埃爾諾。他認為埃爾諾是典型的法國作家和法國寫作。第一,她繼承了盧梭、雨果、左拉、加缪、薩特等作家的文學傳統,她的個人、作品和行動是三位一體完美的結合;第二,20世紀法國作家對寫作觀念的創新和寫作技巧的嘗試,這一點在埃爾諾身上也有非常明顯的展現。埃爾諾所采用的碎片化的形式與其所表現的東西高度契合,這種寫作形式既與作家的個人經曆有關系,也與當下的社會現狀貼合。

書寫生活:諾獎得主埃爾諾作品分享會舉行│2022天府書展

埃爾諾“三部曲”

“我既确信她是非常愛我的,又意識到一種不公平:她每天從早到晚賣士豆和牛奶,就是為了讓我能夠坐在階梯教室裡聽老師講柏拉圖。”在埃爾諾的作品《一個女人的故事》中,這句話讓梁中和教授感受頗深,他說,自己的研究方向正好是柏拉圖,能夠深切地體會到埃爾諾的文學會給讀者帶來一種分裂的體驗。

沖突——埃爾諾的寫作特點

“沖突”,是埃爾諾作品的特點之一。盧迎伏結合頒獎詞中的“勇氣和敏銳”,來為讀者說明埃爾諾的寫作特點。他認為,埃爾諾的寫作既有勇氣來分析和解剖自我,同時又保持着一種客觀和冷靜,沒有走向一種主觀化的悲情寫作。談及自己的閱讀感受,盧迎伏說,《一個男人的位置》就像一首《父親寫的散文詩》,能不動聲色地打動讀者。

書寫生活:諾獎得主埃爾諾作品分享會舉行│2022天府書展

埃爾諾作品《一個男人的位置》

安妮·埃爾諾1940年出生于法國濱海塞納省,在諾曼底小城伊沃托度過童年。她從小家境貧寒,父母經營一家小咖啡館兼雜貨店,勉強糊口。埃爾諾起初在中學任教,後就職于法國遠端教育中心工作,退休後繼續寫作。她擅長在社會、性别方面用細膩傷感筆觸,描繪貧寒父母如何使自己及下一代擺脫困境,客觀再現法國當代不同社會階層在心理、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巨大差别。

這樣的成長經曆,使得埃爾諾的作品,在歸屬和疏離之間,背叛她的父母與成長環境。她曾說:“我很少将自己視為一個個體,而是把自己當做一些經驗的總和,被一些社會的、曆史的、性别的和語言的因素所決定,并與(過去的和現在的)世界不斷地進行着對話。”

而在梁中和看來,埃爾諾跨越的兩個階層之間巨大的差别就是一種沖突。他引用埃爾諾在《一個女人的故事》中的“絕望是一種奢侈”來解釋,一方面,埃爾諾不願意待在故鄉的小城鎮;另一方面,通過學習留在巴黎大城市後又會懷念過去。再比如,埃爾諾需要一再地書寫母親,但這就會不斷地提醒自己母親已經不在的痛苦事實。

紅星新聞記者 段雪瑩 實習記者 毛渝川 實習編輯 毛渝川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書寫生活:諾獎得主埃爾諾作品分享會舉行│2022天府書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