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如何分析優化?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為了吸引更多關注,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許多内容創作者都緻力于創作出爆款内容。不過爆款内容的出現是可遇不可求的,此時面對“成績平平”、資料一般的内容作品,創作者們又要如何進行分析和優化,以助推後續的内容創作?本篇文章裡,作者便做了解讀,一起來看。
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如何分析優化?

網際網路時代,基于流量層面,我們時常可以看到一些極具影響力的案例,例如公衆号平台的十萬加、短視訊平台的百萬播放、朋友圈的刷屏等。

而在爆款的另一面,内容創作者們往往會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爆款很難做到可持續。當流量的浪潮褪去,下一個作品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心中難掩落差。同時存在一些新手,始終沒有做出爆款,精心撰寫的文章釋出出去隻有個位數浏覽,許多人開始望而卻步。

本文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次元展開,聊一聊那些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可以如何進行分析并嘗試優化。

  1. 找準目标對應的資料和平台;
  2. 關注核心表達和資料突破;
  3. 明确政策,實施與結果;
  4. 跳脫出内容的概念;
  5. 爆款的重複和難複制。

一、找準目标對應的資料和平台

1. 找準資料

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如何分析優化?

來源微網誌

以微網誌為例,“熱搜”和“文娛”目前會生成Top50榜單,顯示實時熱點,每分鐘更新一次,許多内容在熱搜榜上隻能停留一段時間,加上不斷有新的内容出現,大部分舊内容被掩藏于資訊海。

許多創作者内心都會有一個初步的預估:如果内容釋出後的幾天内資料沒有起來,大機率很難成為爆款。那麼站在創作者角度而言,做出了一些平庸内容怎麼辦?

那便需要找準目标對應的資料,從平庸中探尋亮點。

例如第一階段關注起始階段的流量,那就關注浏覽量。

第二階段關注漲粉,那就是機關流量裡的轉化率需要提升。

第三階段關注變現,那就是機關流量裡的購買率需要提升。

有時候,即使内容發出去的當天反響平平,算不上一個爆款,但是可能會有一些長尾流量,持續不斷的湧入私域,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是成功的内容鋪設。

2. 選擇平台

那麼如何找準目标對應的實作形式呢,首先想清楚,内容的閱聽人是誰?内容的定位和哪個平台相比對?

這裡引入平台的思考,選擇合适的平台進行内容創作。

如何選擇平台,平台又有哪些意義,來看看以下幾個場景。

場景一:

小茗是一位全網粉絲50w的部落客,他選擇了3個視訊平台進行内容分發,持續引流使用者到自己的私域,進行一對一産品推廣和商業變現。

這個場景中,平台是管道,私域是主戰場,所有平台上的曝光,都是為了私域産品變現。小茗會格外關注引流到私域後的使用者資料。

場景二:

小陳和A内容平台簽訂了獨家合作協定,合約期間,小陳隻在A平台輸出内容,A平台也不斷給到小陳的作品推流,讀者則不斷給到作品支援。到結算階段,小陳和A平台進行對應分成。

這個場景中,平台是合作方,合作期間,小陳會格外關注平台内自己作品的資料展示。

那些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放到平台上,一樣會産生許多資料,例如某站的一鍵三連,某音的完播率,創作者需要從中找到真正有價值的資料,而非僅關注初始階段的流量,明确資料之後,可以建立觀測機制,及時把控整體,參考下圖,當資料超出一定值後,創作者可以通過站内信及時了解。

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如何分析優化?

來源抖音熱點寶

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如何分析優化?

來源抖音熱點寶

創作者需要找到現階段适合發展的内容搭建形式,不斷細化對于“平台選擇”“流量變現”“商業合作”等闆塊的思考。

二、關注核心表達和資料突破

1. 核心表達

抛去一些常用的技巧,例如開頭吸引,反差等,許多内容的本質都是核心觀點的表達+形式的賦予,以短視訊為例,核心表達便是腳本和畫面,以視訊的形式出現在使用者面前。

再向下拆解一層,同領域的内容,會有不一樣的核心表達嗎?

以美食類内容為例,核心表達的觀點可能是一道菜的教程,一家餐館的推薦,亦或是一種生活方式。

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如何分析優化?

圍繞菜的教程,創作者可能會從材料,調料,和步驟的先後順序等進行闡述和拍攝,然後選擇深夜釋出。

圍繞餐館的推薦,創作者可能會從餐館的布置,點單的選擇和菜品的介紹等進行闡述和拍攝,然後選擇節假日釋出。

圍繞生活方式,創作者可能會選擇釋出成vlog形式,後期可以考慮轉型推薦其他合适的商品。進行商業變現。

2. 資料突破

從點贊次元進行舉例,之前賬号釋出的内容一直都是幾十個贊,持續了一些時間,突然出現了一個幾百贊的視訊,于是團隊總結這個視訊的亮點,進行同類型的新素材釋出,依舊取得了幾百贊的結果。

從幾十到幾百,就是一種資料突破,它們或許并不能稱之為爆款,但依舊存在價值,團隊可以總結出對應的的經驗,讓後續釋出的内容穩定在幾百贊,再朝着下一個目标進發。

那些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可以幫助創作者不斷積累這一領域内的經驗,而經驗的加持,又可以讓創作者的核心表達更為清晰,找到持續可行的實作方式。

三、明确政策,實施與結果

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要進行内容創作?

有些創作者本身就喜歡輸出一些内容,把平台當作“朋友圈”,這部分内容很難用”爆款“的角度去看待,因為創作者本身就是在單純的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成長。

如果引入資料,流量,變現等角度,那麼盡量做到現階段比上階段有進步。

基于個人想法,我認為爆款内容有三個環節:政策(如何将這個内容打造成爆款内容)+實施(将這個内容真實的做出來并釋出)+結果(内容的确成為爆款)。

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如何分析優化?

平台上很多被淹沒的内容,大多是“有政策有實施沒結果”。平台上很多突然的爆款,大多是“有實施有結果沒政策,隻能再反推拆解”。

當一個内容奔着視訊點贊/收藏/轉發某次元的資料做出了效果,那這個内容就是更有意義的,因為它寄托于政策之上,而非無心插柳。而當一個内容突然成為爆款,一樣可以從資料中反推出結論,沉澱思考。

相輔相成,才能有更多心得,關于政策,來看看下述場景:

小茗之前列過A平台關于爆款的行動計劃,明确清晰的列出了政策,并在政策中一一提前論證為什麼覺得這個内容能火,政策參考如下:

  1. 确定主題,選擇的是在B平台已經成為熱搜但A平台還沒有成為熱搜的話題(目的在于搶占平台之間的資訊差);
  2. 确定核心表達,文案部分為對于該話題的思考,而非該話題的介紹/結果/流程告知(目的在于個性化輸出,引發共鳴);
  3. 潤色細節,輸出腳本文案,然後再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標明BGM和要關聯的話題,同時确定釋出時間和标題/評論區等細節(目的在于設定多個互動元素,比對到的使用者更精準)。

這是一個相對簡單易執行的政策。一系列實操下來,到第二個視訊的時候,流量就實作了一層突破。小茗認為這個内容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因為它完成了政策,實施,拿到結果的全鍊路閉環。

那些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可以複盤回顧下是否在政策和實施環節出現了偏差,導緻沒有拿到較好的結果,一步步優化内容創作的流程,争取實作全鍊路閉環,然後再進行規模化的方法論應用。

四、跳脫出内容的概念

内容創作,無論它目前的呈現形式是什麼(圖文/短視訊/音頻),都離不開營運思維的應用。部分創作者會對内容有兩個期望:

  1. 内容本身可以給我帶來資料,例如多少流量,多少漲粉,多少變現?
  2. 内容作為一個産品,去平台的流量池裡走了一遍,以它最終的效果來矯正我的認知偏差,比如我認為這個内容的流量可以突破1000沖3000,但是它到600停了,為什麼?
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如何分析優化?

如果積累的經驗不夠,考慮再發一個,做交叉對比,通過不斷的調試,可以有效減少創作者心中的”認知偏差“,得出目标使用者真正偏好的内容,沉澱出一些可行的方法論,可以将其看作是一個錦囊,需要用的時候就用。

這些錦囊永遠不會變嗎,不一定。

舉例來說,許多創作者會希望平台将内容優先推薦給粉絲,通過粉絲的點贊等行為快速達到下一流量池。

但是當創作者嘗試從A領域轉型到B領域的時候的時候,在選擇”将作品推薦給粉絲“和”将作品推薦給B領域的目标使用者“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将内容優先推薦給後者。

這個時候,“将作品優先給粉絲看”的方法論就出現了一些問題,很可能會影響這個内容原本的流量。創作者在應用方法論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 一個是上文提的”實操+矯正“的矯正思路,内容創作者需要調整個性化的營運政策。
  • 一個是基于當下的快節奏,許多功能/流程都在快速疊代,創作者的創作方向也可能發生變化,無法一直參考過去的理論。

以“評論區”為例,之前抖音的評論區可以發照片之後,引發了大量創作者的嘗試和互動。

沒有成為爆款的内容,如何分析優化?

來源抖音

這屬于“評論區”營運方法論的一個增量,即增加了照片這一形式的互動。

進一步細化思考,如果哪天,平台更新了評論區的打開方式呢?

可能便意味着與“評論區”有關的方法論需要更新疊代,但平台無論對哪個功能做改動,一般都會有路徑,讓使用者A,使用者B,創作者在一個地方遇見,那裡就是後續的“評論區”。

變的是打開方式和功能顯示,不變的是互動的底層邏輯。

五、爆款的重複和難複制

這兩句看似相悖的結論,如果用不同次元去分析,都有其成立的點。

1. 很多爆款是重複的

第一句話,适用于一些有新意的選題,素材,形式,例如分析内容平台上同領域100個爆款選題,找出他們的共通點,然後結合自己的思考進行内容創作,也能引發一部分使用者的共鳴。

例如,北漂vlog領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下述格式的短視訊選題:

  • 那些選擇從XX公司裸辭的人,現在都這麼樣了?
  • 在北京XX公司上班,一天要花多少錢?
  • 歡迎收看XX的北漂周末

找出爆款中的共通點,進行學習拆解和技巧學習,創作出優質的作品,這是“爆款是重複的”這句話的亮點所在。

2. 很多爆款是難複制的

那麼為什麼說“很多爆款很難複制”呢?

依舊參考上述北漂vlog領域,這類内容格式,不在北京的人很難持續産出。

全國有很多省份,也存在杭漂,滬漂,亦或是其他城市的生活,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B城市生活的人,很難持續産出A城市的vlog。

這便涉及到創作者的領域問題,一些熱門的爆款和方法論存在于A領域,而B領域,又有其特有的内容屬性,就像一個茶藝領域的創作者,即使它學習到了美食領域的方法論,它大機率也不會選擇放棄茶藝去做美食,但是它可以借鑒參考美食的拍攝手法,來更好的呈現茶藝之美,收獲茶藝賽道的粉絲。

針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不便用同樣的資料标準去衡量。很多爆款難複制,是因為爆款的主要元素/亮點,不在部分創作者的領域範疇之内。

即使是自有領域内的内容,也很難達成每個作品都成為爆款的成就,部分平台自有的流量波動+使用者畫像的調整+内容素材屬性等影響,都有可能影響下一次作品的推流。

3. 内容的時效性與完整度

聊了爆款的重複和難複制之後,可以從另外的次元出發進行深度思考,想一想平台上為什麼會出現重複的爆款。

1)部分内容注重時效性

一些選題比較平常,例如租房攻略,往往是即将畢業這部分學生群體的剛需。即使當下沒有大火,很可能會在下個月,或者通過搜尋流量/長尾流量火,每年都會有新的使用者萌生新的租房需求,會有新的創作者總結出租房經驗,平台需要把這兩撥新的人比對到一起。

内容的時效性是關鍵的一點,租房這個事情有可能過了半個月價格就會發生波動,使用者想看到更新更全的消息來友善交叉比對,疊代自己對于租房事宜的認知。

2)部分創作者注重打造完整的内容體系

我們在網上看到一些教學課程的時候,會發現課程裡面,從入門到變現都有展現,這是一個完整的内容教學體系。

針對創作者同理,一些創作者希望自身的完整内容體系。部分使用者可能在平台上看了很多碎片化内容,但是因為作者不同,是以沒有養成整體的認知,後來在創作者A身上看到完整的内容,那麼便對創作者A這一IP産生印象。

很多使用者都是基于IP而選擇相信,那麼創作者不斷産生幹貨,其粉絲也就能吸收更多。

完整的内容體系存在許多元度,例如時間/空間等次元,基于自身的規劃,一些創作者會選擇構造内容護城河,來論證其個人特色。

提示:平台文章内容為個人目前觀點,基于行業更新變遷/個人想法疊代等多重因素,不構成決策~

專欄作家

燈衍,公衆号:阿燈筆記,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95後網際網路營運人,關注内容創作和流量變現。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