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gSQL · 源碼分析 · PG 優化器中的pathkey與索引在排序時的使用

概要

SQL在PostgreSQL中的處理,是類似于流水線方式的處理,先後由:

詞法、文法解析,生成解析樹後,将其交給語義解析

語義解析,生成查詢樹,将其交給Planner

Planner根據查詢樹,生成執行計劃,交給執行器

執行器執行完成後傳回結果

資料庫優化器在生成執行計劃的時候,優化器會考慮是否需要使用索引,而使用了索引之後,則會考慮如何利用索引已經排過序的特點,來優化相關的排序,比如ORDER BY / GROUP BY等。

先來看個索引對ORDER BY起作用的例子:

由此可見,通過索引進行查詢後,是可以直接利用已經索引的有序需不需要再次進行排序。

本文将介紹優化器如何在已有索引的基礎上,優化排序的。

SQL的流水線處理

資料庫以流水線的方式處理SQL請求,當一個SQL到來後:

PgSQL · 源碼分析 · PG 優化器中的pathkey與索引在排序時的使用

以SQL中SELECT語句的基本表達形式為例:

為了表示一個SELECT的語句,語義解析之前是SelectStmt結構,其中包括targetlist、FROM 子句、WHERE子句、GROUP BY子句等。

在語義解析之後,會引入一個Query結構,該Query結構隻表示目前語句中的内容,并不直接包括需要遞歸的子句,比如子查詢(子查詢用RangeTblEntry描述,存放在Query->rtable清單中)等。在Query之後,優化器根據其中的内容生成RelOptInfo,作為整個執行計劃的入口。

Query 結構如下,此處我們着重關注rtable和jointree:

在Query中,此次最關注的是由$tables_or_sub_queries解析得來的Query->rtable。Query->rtable是一個RangeTblEntry的清單,用于表示$tables_or_sub_queries中的以下幾種類型:

子查詢,表示出另外一個子句,但不包含子句中的Query,而是由RangeTblEntry中的subquery來描述其對應的Query

JOIN,除了将JOIN相關的表添加到Query->rtable外,還會加入一個RangeTblEntry表示JOIN表達式用于後面的執行計劃

函數

同時也會添加到相應的ParseState->p_joinlist,後轉換為FromExpr作為Query->jointree。後面的執行計劃生成階段主要依賴Query->jointree和Query->rtable用于處理pathkey相關的資訊。

執行計劃生成

在SQL的操作中,幾乎所有的操作(比如查詢)最終都會落在實際的表上,那麼在執行計劃中表的表示就比較重要。PostgreSQL用RelOptInfo結構體來表示,如下:

事實上,RelOptInfo是執行計劃路徑生成的主要資料結構,同樣用于表述表、子查詢、函數等。

在SQL查詢中,JOIN是最為耗時,執行計劃的生成首先考慮JOIN。是以,整個執行計劃路徑的入口即為一個JOIN類型的RelOptInfo。當隻是單表的查詢時,則執行計劃入口為這張表的RelOptInfo。

執行計劃的生成過程,就是從下往上處理到最上層的RelOptInfo->pathlist的過程,選擇有成本較優先節點、删除無用節點,最後得到一個成本最優的執行計劃。

在整個過程中,大約分為以下幾步:

擷取表資訊

建立表RelOptInfo,将所有該表的掃瞄路徑加入到該表的RelOptInfo->pathlist

建立JOIN的RelOptInfo,将所有可能的JOIN順序和方式以Path結構體添加到RelOptInfo->pathlist

針對JOIN的RelOptInfo,添加GROUP BY、ORDER BY等節點

生成範圍表的掃瞄節點

執行計劃一開始,即首先将擷取所有的表資訊,并以RelOptInfo(baserel)存放在PlannerInfo結構體中的simple_rel_array中,如RelOptInfo中的indexlist用于表示這張表的索引資訊,用于判斷是否可以用上索引。

為每張表建立掃瞄路徑,一般有順序掃瞄和索引掃瞄兩種。掃瞄路徑用Path結構體來表示,并存放在該表對應的RelOptInfo->pathlist中。Path結構體如下:

在添加表的掃瞄路徑時,會首先添加順序掃瞄(seqscan)到這張表的RelOptInfo->pathlist,保證表資料的擷取。而後考慮indexscan掃瞄節點等其他方式。

當RelOptInfo->indexlist滿足RelOptInfo->baserestrictinfo中的過濾條件,或滿足RelOptInfo->joininfo等條件時,則認為index是有效的。然後根據統計資訊(如過濾性等)計算成本後,建立index掃瞄節點。

在建立index掃瞄節點時,根據索引建立時的情況(排序順序、比較操作符等),建立PathKeys的清單(可能多個字段),存放在IndexPath->Path->pathkeys中。PathKeys的結構體如下:

事實上,PathKeys可以用于所有已排過序的RelOptInfo中,用于表示這個表、函數、子查詢、JOIN等是有序的,作為上層判斷選擇Path的依據之一。

在建立除seqscan之外的其他節點時,會與pathlist中已有的每個節點根據啟動成本和總體成本做對比(相差在一定比值,預設1%),則分為四種情況:

建立節點和已有節點,其中一方啟動成本和總成本都更優,且其pathkeys也更優,那麼删除另外一個

建立節點和所有已有節點的啟動成本和總成本兩方面的對比不一緻(如總成本高但啟動成本較低,或反過來),且建立節點總成本較低,則會全部保留并添加到RelOptInfo->pathlist中。

新節點和已有節點,其中一方啟動成和總成本都更優,但其pathkeys不夠,則兩者都保留,由上層Path節點來判斷

當建立節點和已有節點成本相同時,則對比兩者的pathkeys,選擇保留更優pathkeys的節點

此時,即完成一張表所有的Path的生成,儲存在該表的RelOptInfo->pathlist中,并從中選擇一條成本最低的Path,作為RelOptInfo->cheapest_total_path。索引掃瞄節點的pathkeys将會被上層路徑在與排序相關節點中用到,如ORDER BY、GROUP BY、MERGE JOIN等。

生成JOIN節點

JOIN節點生成的算法較為複雜,簡單來說,會針對所有參與JOIN的表,動态規劃不同的順序和JOIN方式,然後生成不同的Path加到這個JOIN的RelOptInfo->pathlist中。

最終執行計劃的生成

在完成JOIN的各個路徑判斷後,針對各路徑選擇成本最低的Path(表的JOIN順序和JOIN方式)作為最優路徑,并依據這個路徑上的pathkeys處理ORDER BY、GROUP BY等其他子句的計劃,進而完成最終的執行計劃。

在前面的介紹中,每張表的RelOptInfo->pathlist中的indexscan的Path都帶有pathkeys資訊,即表明這個節點執行完之後的結果是按pathkeys來排序的。那麼在以下幾個地方則可以用到該特性:

MERGE JOIN

在建立JOIN節點時,會有多種JOIN方式可以選擇,如NESTLOOP、MERGE JOIN等。當建立了MERGE JOIN節點之後,一般是需要對兩張表進行排序。但當某張表的掃瞄節點傳回的是有序的,且該順序與查詢所需完全一緻,則會去除這個排序節點,進而在成本上占據優勢。

ORDER BY

當最終的RelOptInfo節點建立完成後,會拿表RelOptInfo->pathlist中成本最低的Path,與帶有pathkeys的Path做成本上的對比,選擇成本更低的路徑。如果最終是pathkeys的路徑,那麼該RelOptInfo的pathkeys會保留。

若該SQL語句中帶ORDER BY,則可以判斷該RelOptInfo的pathkeys是否對ORDER BY(字段和排列順序一緻),則不必再建立ORDER BY節點。如果pathkeys沒有幫助,則會建立排序節點

GROUP BY

GROUP BY有多種方式。如果RelOptInfo中的pathkeys與在解析階段産生的GROUP BY的pathkeys一緻,則從成本上對RelOptInfo結果集的pathkeys對該GROUP BY是否有效,進而可以考慮選用SORT加AGG的方式。這種方式,因為pathkeys的存在,則不必再建SORT 節點。然後再對比與其他方式的成本,擇優采用。

子查詢

如果JOIN中包含子查詢,那麼則在JOIN的RelOptInfo->pathlist中添加一個subquery類型的Path,并把子查詢中的排序的結果指定為pathkeys放在該Path中。進而上層節點,可以用上面同樣的方法,選用該RelOptInfo中最優的Path,并根據pathkeys決定是否需要排序。

總結

通過以上表述,可以說明一條SQL語句的執行計劃入口是一個RelOptInfo結構,其中成員pathlist則标示所有不同的查找路徑,在這些路徑中最終會落在表的RelOptInfo->pathlist中最優的Path中。如果該Path帶有pathkeys,那麼上層在處理ORT相關的操作時,可以根據pathkeys是否對排序有效而決定是否需要排序節點,進而選擇成本更低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