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評論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記錄最傑出的投資人物與事件
出品 | 機構投資者評論 IIR
請尊重原創,抵制洗稿,違者必究
轉載授權、商務合作等請聯系背景
IIR防丢失備用公衆号:IIR_Backup
昨日,央行、銀保監會正式釋出了《關于做好目前金融支援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提出保持房地産融資平穩有序、積極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積極配合做好受困房企風險處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階段性調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援力度的六方面、共計十六條具體措施,此前流傳的“金融十六條”正式官宣。
“金融十六條”針對性強,政策力度大,其中第(一)條,就是“穩定房地産開發貸款投放”,并且強調,對國有、民營等各類房地産企業一視同仁。
這兩日,一連串地産公司獲得銀行授信。截至IIR發稿的不完全統計,六家國有銀行(中農工建交+郵儲)裡,已有5家宣布為不同房企提供授信,僅建行還未有更新消息。
五家國有銀行裡最後官宣的“宇宙行”——工行,一口氣與萬科集團、金地集團、綠城中國、龍湖集團、碧桂園集團、美的置業、金輝集團等12家全國性房地産企業,以總對總方式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提供意向性融資總額達6550億元。
而另外四家國有銀行裡,交行授信1200億,中行授信1000億,郵儲銀行授信500億(農行未有具體金額)。
而據IIR截至發稿的不完全統計,五家國有銀行已宣布授信的房企,涉及共計9家地産公司,包括2家央國企地産公司(華潤置地、中海發展),3家混合所有制房企(萬科、金地、綠城中國),4家民營房企(龍湖、碧桂園、美的置業、金輝集團)。
今日這個寓意很好的日子——感恩節,地産業确實迎來了一個約萬億元的“大禮包”(IIR據可統計的資料,五家國有銀行宣布的授信金額已經高達9250億元人民币或等值貨币,見IIR下圖統計)。
其中,僅萬科一家混合所有制房企,就包攬了可能遠超2000億元的授信額度(中行、交行兩家銀行給予2000億元銀行授信,此外還有農行和工行未披露具體金額)。
政策還是最先惠及“優質房企”
過去兩周,“第二支箭”松綁,及此前已“流傳”出的“金融十六條”,已經引爆市場。
但也有地産人士表示,這一輪的房地産融資支援計劃中,能獲得支援的,應該還多是頭部優質房企。
今日,IIR統計獲得授信的地産公司時也發現,近兩日獲得國有銀行授信的民營地産公司,與“第二支箭”延期并擴容政策實施後獲得支援的民營房企,高度重合。
11月8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銀行間交易商協會”)釋放了“第二支箭”(民企債券融資支援工具)的延期并擴容消息:由央行再貸款提供資金支援,預計可提供約2500億元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從“第二支箭”的松綁行動看,IIR據銀行間交易商協會11月23日的公告,“第二支箭”延期并擴容政策實施後,已完成首批信用增進業務,中債增進公司“出具對龍湖集團、美的置業、金輝集團三家民營房企發債信用增進函,拟首批分别支援三家企業發行20億元、15億元、12億元中期票據(後續将根據企業需求提供持續增信發債服務)”,共計47億元。
此前的11月10日,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受理了龍湖200億元儲架式注冊發行;此後,銀行間交易商協會網站還宣布,近期,萬科向其表達了280億元儲架式注冊發行意向(待履行内部股東大會決策程式後正式報送);同時,金地也遞交了150億元儲架式注冊發行申請。
另一方面,從發放“大禮包”的銀行端看,據今年早些時候經濟觀察網的報道,9月底,央行和銀保監會兩部門非書面地向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六家國有銀行通知,要求六大行加大對房地産融資的支援力度。每家銀行年内至少提供1000億元融資支援,2022年最後一個季度内完成投放(據當時報道,多位人士确認了消息)。
按照以上内容考量,目前,六大國有行裡,工行、交行已超額完成“目标”。
雖然,“金融十六條”明确指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有、民營等各類房地産企業一視同仁,不過,至少從首批享受到政策支援的企業來看,混合所有制房企,尤其是不差錢的萬科(第一大股東深圳地鐵,占股27.88%),成了首批“香饽饽”。
據萬科10月底釋出的三季度業績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3376.7億元,同比增長24.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0.5億元,同比增長2.17%。
同期有息負債金額為2943億元,中短期負債占比約21%,78.7%為長期負債。前三季度新增融資的平均融資成本為3.73%,存量融資的綜合融資成本持續下降至4.06%。“三道紅線”處于綠檔。
萬科除獲得中行、交行2000億元銀行授信、以及向銀行間交易商協會表達的280億元儲架式注冊發行意向外,11月21日也釋出公告,稱将新增不超過人民币500億元的直接債務融資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境内外市場的公司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綠色票據、永續類債券、資産支援類債券、企業債券等,或者上述品種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