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理層薪水折半,普通員工打7折,威馬的至暗時刻來臨?

​屋漏兼逢連夜,如此悲慘的狀況說的應該就是威馬了吧。一個曾經輝煌過的品牌,此前就一直被曝IPO不利,資金鍊也一再被質疑,如今更是被曝出全員降薪,難道這就是威馬的最終歸屬?

管理層薪水折半,普通員工打7折,威馬的至暗時刻來臨?

降薪計劃來自流傳的内部信

日前,網上流出一封帶有威馬汽車CEO簽名的内部信,但信内并沒有威馬公司的蓋章。網傳的内部信顯示:為應對資金壓力,今年10月以來,威馬實施了一系列财務措施降低營運成本,其中包括公司管理層(M4及以上級别)帶頭主動降薪,發放50%的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的基本工資。此外,還取消了2022年的年終獎等獎金,并暫停發放購車補貼等。

管理層薪水折半,普通員工打7折,威馬的至暗時刻來臨?

據悉,早在2021年的時候,威馬就曾經以“2021年公司年度KPI不達标”為由,對員工大範圍的停發年終獎金,年底的13薪也被延後到了今年的6月才發放。

有内部員工向部分媒體表示确有其事:“郵箱裡确實收到這封内部信。”可見威馬汽車的資金問題相當嚴重,但此前有投資人對威馬創始人沈晖12.6億元薪酬和股權激勵公開提出過質疑。整個威馬高管層合計17億期權激勵,其中沈晖占了12.59億,而沈晖2021年的薪金收入為201萬。

實際上,沈晖的年薪并不低,同年對比下,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總薪酬為135.2萬元,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總薪酬為150.4萬元。不知道遇上資金危機的沈晖自動降了多少薪水,在财務危機之下,

管理層薪水折半,普通員工打7折,威馬的至暗時刻來臨?

威馬從一線淪落至今

威馬汽車也屬于是比較早成立的新勢力品牌,但是熬了這麼久,從新勢力的一線品牌,淪落到資金壓力全員降薪。

資料顯示,截至 2021 年底威馬汽車累計傳遞 8.3 萬輛。2021 年全年累計傳遞 4.4 萬輛,平均每月傳遞 3600 輛車左右。2022年上半年,威馬汽車的平均月均傳遞量基本與2021年持平為3623輛。

相比之下,第一梯隊的每月傳遞量動辄上萬,并且當初同為第二梯隊的哪吒和零跑,也已經有實力叫闆第一梯隊了,相比之下威馬相當尴尬。

有業内人士透露,威馬的資金危機主要是政策不當,第二工廠的過早投入,導緻産能長期閑置和資金空轉。如果再晚兩年,我的資金負擔可能就小一點了。事實上,自建工廠是不少新勢力品牌審慎對待的事,如蔚小理等品牌在起步階段都是先尋找代工廠。

管理層薪水折半,普通員工打7折,威馬的至暗時刻來臨?

被口碑毀了的品牌

雖然說第二工廠占用了威馬的大量資金,但是威馬的産能閑置,主要還是口碑營運的失策,以及對定位的誤判。

起步階段威馬就想往科技普惠的方向走,但是在那個時間段,純電市場的結構是“啞鈴狀”,即10萬以下和30萬以上的車型更為吃香,而威馬的定位為15-20萬元,是以前期也是熬得比較辛苦,而同期的蔚小理都在30萬以上的純電市場獲得了很好的發展。

管理層薪水折半,普通員工打7折,威馬的至暗時刻來臨?

另一方面,威馬在自身的車型品質和口碑營運方面也出現了問題。威馬曾因主銷車型EX5車輛自燃事件頻發,深陷品牌信任危機。公開報道顯示,2020年9、10月間,威馬EX5先後在浙江、福建、北京等地發生了五起自燃事故,随後威馬宣布召回1282輛汽車。2021年12月,威馬汽車又因連續四天發生三起自燃事故,而最失策的是威馬的态度和處理方式。不少車主投訴,威馬為了減少自燃的發生,偷偷地“鎖電”,并且面對車主的維權投訴堅持不解決不解釋,這個處理方式也注定了威馬接下來的走向。

管理層薪水折半,普通員工打7折,威馬的至暗時刻來臨?

與此同時,主張科技普惠的威馬在科技上也遇到了難題,聯手百度,使得威馬成為國内首家具備有限場景下L4級無人駕駛技術的的車企,也使W6成為國内首款搭載有限場景L4級别無人駕駛功能(即AVP自主泊車系統)的産品。但是随着百度的出走,威馬的技術之路就停滞不前,L4級别的技術也未能運用到量産當中,如今談到輔助駕駛極少人會将威馬的車型拿作對比。

管理層薪水折半,普通員工打7折,威馬的至暗時刻來臨?

最後:從威馬最熱銷車型的“鎖電”成為了威馬“失足”的導火索,其營運政策,以及百度的分手都注定了威馬汽車危機重重。降薪顯然智能解決眼前的資金問題,但不能解決主要的收益問題,是以威馬眼下更重要的是如何打造出爆款,重獲消費者的信心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