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年下肢骨骨折下肢骨骨折包括大腿骨折、小腿胫骨、腓骨骨折、踝關節骨折等。下肢骨折後及時進行康複醫療,對加快下肢功能:恢複

作者:煙博士說健康

老年下肢骨骨折

下肢骨骨折包括大腿骨折、小腿胫骨、腓骨骨折、踝關節骨折等。下肢骨折後及時進行康複醫療,對加快下肢功能:恢複很重要。它有五個方面的作用:

1.維持全身 各系統和器官的功能,活躍新陳代謝,加強血液循環,促進靜脈和淋巴回流。使受傷肢體的腫脹更快地消除。

2.防止肌肉的萎縮和關節強直。

3.肌肉活動能使骨折斷端 互相嵌壓,剌激骨的修複功能,縮短骨折修複時間,加速骨折癔合。

4. 提高情緒,振奮精神,改善食欲,促進睡眠和防止肺炎和褥瘡。

5.治療某些特殊的骨折如. 上肢骨折中無移位的肱骨外科頸骨骨折可以用三角巾懸吊前臂後便可進行康複功能鍛煉獲得良好的效果一樣,在下肢骨折中的跟骨粉碎性骨折亦可早期施行康複功能鍛煉,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處理上可先用棉花加壓包紮,然後練習用傷腳踩地行走,直至骨折愈合。

6. 康複醫療的分期如下:

第一期:骨折用石膏、夾闆或牽引固定後,應盡早開始康複醫療。下肢骨折後,加上固定,由于骨折部位的出血腫脹,對肢體遠端的血液和淋巴循環有很大影響。很容易發生趾端的腫脹;嚴重時,常常因局部腫脹而造成足趾青紫、溫度降低、麻木以至壞死。是以擡高患肢後作足趾的主動運動、固定肢體的靜止肌肉收縮、局部按摩等,是改善固定肢體遠端血液循環的最好方法,也是預防和減輕骨折後肢端腫脹的好辦法。肢端的腫脹也是造成關節強直或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

第二期拆除固定後, 盡量在短期内消除關節因固定發生的強直和攣縮。消除關節強直和攣縮時應注意下列幾點:

(1)醫療體操應每天重複2~ 8次。(2)運動負荷量應逐漸增加。(3)作功能鍛煉練習時不應發生劇烈疼痛,尤其在做被動運動或牽拉攣縮時,都不應使用強力或暴力。(4)除練習牽伸變性的組織外,應增強對側的協同肌的收縮。例如膝關節不能屈曲時,除應練習主動和被動屈膝外,更重要的是練習股四頭肌的伸膝力量。

7. 康複醫療的方法,大緻有下述七種: .

(1)股四頭肌的收縮練習開 始時作靜止肌肉收縮,每次練習20~30次,每日二次。可帶動整個下肢用力,而後放松。胫、腓骨骨折固定後,患肢可作擡起練習。

(2)傷肢近端或遠端未被固定的關節作各方向的主動運動,必要時給予助力。在主動運動時尤其要練習踝背伸和蹠屈,以免老年人發生關節攣縮。

(3)對股骨上端骨沂的老年人,經内固定後,術後第二天就可坐起,被動鍛煉應盡早開始。那樣可大大減少心肺并發症和功能恢複的時間。在六個月以前,一般不作負重練習,但可練習股四頭肌力量。

(4)除去固定後,應積極作恢複關節活動度的練習,包括關節功能牽引、主動運動、被動運動、靜力性和動力性肌力練習等。在下肢骨折後,還可采用間歇功能固定方法,具體做法是當關節萎縮較頑固時,可在牽引和運動的間歇期以石膏托、夾闆或支架予以固定,以減少纖維組織和關節的彈性回縮,加強牽引效果。但固定時間不宜過緊,以免影響肢體的血液循環。

(5)按摩和自我按摩,固定期的近端和遠端肢體,可由旁人協助按摩,以消除腫脹。也可自我按摩,按摩的方向一般與靜脈回流的方向一緻。

(6)除去固定後,可用溫熱水進行水療。在水中運動可使運動能力恢複更快。也可先熱敷或施行熱水療後,再進行肢體的功能練習。

(7)可用外擦藥酒、洗藥等加快肢體功能的恢複。

老年下肢骨骨折下肢骨骨折包括大腿骨折、小腿胫骨、腓骨骨折、踝關節骨折等。下肢骨折後及時進行康複醫療,對加快下肢功能:恢複
老年下肢骨骨折下肢骨骨折包括大腿骨折、小腿胫骨、腓骨骨折、踝關節骨折等。下肢骨折後及時進行康複醫療,對加快下肢功能:恢複
老年下肢骨骨折下肢骨骨折包括大腿骨折、小腿胫骨、腓骨骨折、踝關節骨折等。下肢骨折後及時進行康複醫療,對加快下肢功能:恢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