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作者:新米行業報告研究

一、發展趨勢分析

1、使用者需求轉向轉型

物聯網現在的一個顯著趨勢是轉向更具變革性的用例,從曆史上看,物聯網首先用于簡單的節省成本的用例,例如與資産跟蹤相關的用例。直到最近,人們還覺得物聯網缺乏想象力或信念。

然而,在過去的一兩年中,出現了向更複雜、更具變革性的用例的顯著轉變。

特别是,我們希望看到物聯網資料更深入地內建到基于機器學習的用例和實施中,這些用例和實施與重新定義企業采用者的核心業務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是一種緩慢燃燒的趨勢。

2、邊緣計算脫穎而出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物聯網解決方案越複雜,對資料處理的要求就越高,包括驅動機器學習算法。

物聯網在資料處理發生的位置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到底是在裝置上?在網關上?在網絡邊緣?在雲中?還是在客戶場所?優化應用程式以便在适當的級别進行處理是需要各種形式的邊緣計算。

3、超大規模企業定義市場

當我們看到從雲(或本地)向邊緣的轉變時,我們看到超大規模雲提供商(尤其是AWS和微軟)對如何将其功能擴充到邊緣也非常感興趣,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這些超大規模雲提供商都在開發作業系統、管理平台、網絡基礎設施以及更多針對物聯網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

這是這些超大規模雲提供商的下一個前沿領域,他們知道這一點。

這些超大規模雲提供商将繼續在物聯網領域采取更多舉措,而該領域許多公司的成敗将取決于他們能否将自己的馬車搭上這些超大規模雲提供商和/或避免被他們碾壓。

4、傳輸層編排的出現

全球物聯網部署正變得越來越複雜,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包括安全性、合規性、管理端到端資料流、政策管理等。

我們預計,到2022年将更加關注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将成為整個價值鍊中供應商之間日益激烈的戰場,以消除如何支援全球部署的問題。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5、語音控制的轉變:從移動平台到管理物聯網生态系統

如今,對話正在向前推進,對動态安全環境的響應也在向前線移動。依賴于移動系統的趨勢将會增長,并轉變為管理物聯網生态系統。

據GSMA預測,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将達到9000億美元。

6、個性化的零售體驗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如今,物聯網使得零售供應鍊管理更加高效。在傳感器和其他智能信号技術的幫助下,量身定制的購物體驗變得更加舒适,人們可以更加準确地做到這一點。

根據新的變化,未來幾年的物聯網趨勢将使消費者的交易發生個性化的改變。這種物聯網技術趨勢将確定更好地整合個性化零售體驗,最終帶來購物的新時代。

7、行業生态系統正發生改變

2022年,行業生态系統發生了重大變化。許多主要公司在過去五年中已将物聯網視為其業務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未來五年之間,物聯網技術将更多地轉向更多不同類型的系統。

所有這些都将增加市場佔有率并提高收益,特别是那些擁有大規模應用程式和物聯網解決方案的企業。

8、資料所有權發生變化

随着越來越多的裝置使用資料,所有權的變更将越來越多地影響企業。資料已被證明可以為公司帶來巨大的價值,這意味着必須制定合适的隐私政策并使用适當的隐私技術來保護資料。

據預測,到2025年,物聯網裝置在所有類型的資料進行中将占據主導地位。這使得資料如何有效地為企業服務變得至關重要。

9、新的連接配接技術不斷湧現

物聯網裝置已配備了先進的技術來連接配接世界各地,并将繼續促進新技術的出現,以支援具有更高功能的裝置。

由于物聯網應用中大量裝置之間的連接配接,越來越多的裝置使用藍牙、 NFC和5 G技術來通信。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物聯網裝置更快地通路資料分析和通信,而且還能讓物聯網裝置使用連接配接和計算能力來實作更多增值功能。

未來五年随着5 G和其他新連接配接技術進入市場并對資料隐私産生重大影響,物聯網将繼續蓬勃發展。

10、資料流中使用資料成為創新的關鍵

物聯網帶來的好處是,可以在任何地方收集資料,并在多個地方提供給不同的客戶和消費者。資料流還将提供洞察,以便從根本上提高業務營運效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資料是基于雲平台的,而不是使用者現有設施中儲存的資料。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是以,資料是有價值的,并且通常比雲平台上需要知道、存儲和處理資料便宜得多。到2025年,企業計劃将資料作為産品創新和業務增長的關鍵要素。随着數字經濟不斷發展,這種趨勢也将繼續保持下去。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二、物聯網行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得以不斷積累與更新,産業鍊也逐漸完善和成熟,加之受基礎設施建設、基礎性行業轉型和消費更新等周期性因素的驅動,

處于不同發展水準的領域和行業交替式地不斷推進物聯網的發展,帶動了全球物聯網行業整體呈現爆發式增長态勢。

5G的落地将正式開啟物聯網時代。5G相較于物聯網的關系,可以看成4G之于網際網路的關系。5G的本質是把對人的通信延伸到萬物互聯,它就帶來一場新的革命。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物聯網是建立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網絡發展的一個新階段。

它可以通過各種有線或無線網絡與網際網路融合,廣泛應用于網絡的融合中,也是以被稱為繼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世界資訊産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近年來,大陸政府出台各類政策大力發展物聯網行業,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聯網專項規劃、行動方案和發展意見,從土地使用、基礎設施配套、稅收優惠、核心技術和應用領域等多個方面為物聯網産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援。

在工業自動控制、環境保護、醫療衛生、公共安全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應用試點和示範,并取得了初步進展。

1、市場容量

整體來看,物聯網是世界資訊産業第三次浪潮。目前,全球物物聯網核心技術持續發展,标準體系加快建構,産業體系處于建立和完善過程中。

未來幾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将出現快速增長。IDC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約達1.36萬億美元。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2006至2020年,物聯網應用從閉環、碎片化走向開放、規模化,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車聯網等率先突破。中國物聯網行業規模不斷提升,行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江蘇、浙江、廣東省行業規模均超千億元。

2020年,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6萬億元,電信營運商大力推進“雲網融合”戰略,2020年,以IPTV、雲計算、大資料為主的固定增值電信業務收入比2019年增長26.9%,增速同比提高5.7個百分點,對收入增長貢獻率達79.1%,

其中,雲服務收入增長高達85.8%。全國行動電話使用者達15.94億戶,普及率為113.9部/百人,大陸蜂窩物聯網連接配接裝置達到11.36億戶,全年淨增1.08億戶,蜂窩物聯網連接配接數占移動網絡連接配接總數的比重已達41.6%,比2019年提高2.5個百分點,與移動手機使用者規模差距不斷縮小。

大陸蜂窩物聯網連接配接裝置中應用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公共事業的終端使用者占比分别達18.5%、18.3%、22.1%。

在政策、技術推動以及疫情的影響下,服務于公共事業的智慧終端如智能水表、電表、氣表等應用明顯加快,增速達19.2%。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速萬物互聯程序,未來移動網絡連接配接的重點将從“人”轉向“物”。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2、全球進展

全球物聯網産業規模由2008年500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近1510億美元。

在連接配接數快速增長和梅特卡夫定律的作用下,物聯網在各行業新一輪應用已經開啟,落地增速加快,物聯網在各行業數字化變革中的賦能作用已非常明顯。

得益于外部動力和内生動力的不斷豐富,物聯網應用場景迎來大範圍拓展,智慧政務、智慧産業、智慧家庭、個人資訊化等方面産生大量創新性應用方案,物聯網技術和方案在各行業滲透率不斷加速。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2013年物聯網行業應用滲透率為12%,2017年數值已超過29%。預計2020年超過65%的企業群組織應用物聯網産品和方案。

随着物聯網應用速度的加快,全球網際網路企業、通信企業、IT服務商、垂直行業領軍企業對物聯網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進一步明确了物聯網在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地位,物聯網産業力量不斷豐富。

3、面臨問題

大陸物聯網産業核心基礎能力薄弱、高端産品對外依存度高、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長期存在。此外,随着物聯網産業和應用加速發展,一些新問題日益突出。

主要展現為,一是産業整合和引領能力不足。目前全球巨頭企業紛紛以平台為核心建構産業生态,通過兼并整合、開放合作等方式增強産業鍊上下遊資源整合能力,在企業營收、應用規模、合作夥伴數量等方面均大幅領先。

而大陸缺少整合産業鍊上下遊資源、引領産業協調發展的龍頭企業,産業鍊協同性能力較弱。

二是物聯網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數以億計的裝置接入物聯網,針對使用者隐私、基礎網絡環境等的安全攻擊不斷增多,物聯網風險評估、安全評測等尚不成熟,成為推廣物聯網應用的重要制約因素。

三是标準體系仍不完善。一些重要标準研制進度較慢,跨行業應用标準制定推進困難,尚難滿足産業急需和規模應用需求。

END

物聯網資料包-370份,關注并私信添加客服下載下傳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物聯網十大發展趨勢(2022-2027發展趨勢預測)

免責聲明:以上報告均系本報告通過公開、合法管道獲得,報告版權歸原撰寫/釋出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本報告為推薦閱讀,僅供參考學習,不構成投資建議,如對報告内容存疑,請與撰寫/釋出機構聯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