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袁隆平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卻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來了

作者:希蒂的國際日志

對于袁隆平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作為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糧食之神”,他的貢獻和成就已經不能與普通的科學家想做對比了,是中國曆史上能夠載入史冊的重要科學人士。但是,即便袁老如此牛,但為何袁老仍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的稱号呢?反而是在美國,他們授予了袁老“美國科學院院士”的稱号,這又是為何呢?

為什麼袁隆平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卻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來了

袁隆平下定決心—要改變老百姓吃不上飯的問題

衆所周知,大陸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最重要的,最關乎命根子的問題就是糧食供應問題。在大陸的曆史上,因為饑荒而引起的災難比比皆是,然而,造成饑荒的直接原因就是糧食産能不足。曾經,糧食産能問題困擾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直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的發明開始,才真正改善了中國人糧食不足的問題。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祖籍是江西九江。在小的時候,袁隆平的家境條件還算不錯,并且還算是書香家庭,尤其是他的媽媽,出生名門,還是有名的教師,是以袁隆平從小就在優秀的學習氛圍中長大,自己的學習成績自然也不會差。袁隆平在畢業後,與自己母親一樣,從事了人民教師的行業,在53年被配置設定到了山區裡教書。當時,袁隆平在的山區條件艱苦,這使得從小生活條件還算不錯的袁隆平意識到了原來中國很多地方其實連吃飯都吃不上。看到老百姓如此窮苦的場景,袁隆平下定決心,要改變貧困老百姓吃不上飯的問題。

為什麼袁隆平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卻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來了

雜交水稻的誕生使得袁老成為最傑出的科研人士之一

要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那就必須從源頭上解決糧食産能問題。想到了這點的袁隆平,在一邊教書的同時,就開始了對水稻種植的研究。在64年的時候,袁隆平啟動了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直到72年,曆經了八年的時間,這項技術終于有了成果—世界上第一畝雜交水稻地誕生了。

雜交水稻的誕生,不但解決了中國人民的糧食問題,同時也解決了世界糧食短缺的問題。可以說,作為了解決民生問題的第一人,袁隆平所做出的貢獻,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新中國誕生以來最傑出的科研人士之一。但是,令很多人疑惑的是,為何袁隆平沒有被評為“中科院院士”,反而卻成為了“美國科學院院士”了呢?下面我們就來解析一下吧。

為什麼袁隆平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卻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來了

袁老沒有評選為中科院院士的原因

中科院院士全稱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大陸目前科學界設立的最高等級稱号,是終身榮譽,截至2021年,大陸的中科院院士共有65人。而中科院院士這個稱号其實在新中國成立的那年就已經設立了,也就是49年的時候,由此可以看出,想要成為中科院院士并非一件易事,必須要有特别傑出貢獻的才能當選。

為什麼袁隆平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卻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來了

在1993年,袁老第一次向中科院院士發起了申請,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這次并沒有成功,袁老認為可能是自己的技術還不夠成熟,是以又潛心多年,但是當第二次向中科院發起申請的時候,也沒有通過,這是為何呢?對此,相關人士給出了解答,原因就是:中科院院士的評選對于學曆的硬性要求極高,而袁老是大學畢業,單在這點就沒有滿足要求。其次,中科院院士的擅長領域要廣泛,也就是自身的綜合性要強。最後,就是要有大量的論文和報告作為自己的支撐。然而,早年就投入到水稻種植研究的袁老,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投身學術方面的進修,是以這使得他始終沒有滿足中科院的要求。

之後,中科院分身出了一家中國工程院,雖是分屬,但是與中科院有着同樣的含金量。可以說,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的最大差別就是一個是“理論派”,而另一個是“實踐派”,而作為實踐派的代表的袁老自然也是順利的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

為什麼袁隆平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卻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來了

為何成為了“美國科學院院士”?

一路走來,袁老在科研道路上拿下了不少獎章,除了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外,袁老還有個值得注意的獎就是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很多人會疑惑,為何在中國都沒有評選上科學院院士,反而到了美國就能評選上了呢?事實上,在美國授予袁老科學院院士稱号的機構隻是一個民間機構,并不是官方評選的,是以含金量其實并不高。這個機構一直以來都會在全球授予各種優秀傑出人才獎章,為的目的就是廣納人才。而實際上,隻有入了美國國籍,才能真正被官方授予科院院院士的稱号。

為什麼袁隆平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卻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