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袁隆平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但却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来了

作者:希蒂的国际日志

对于袁隆平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作为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粮食之神”,他的贡献和成就已经不能与普通的科学家想做对比了,是中国历史上能够载入史册的重要科学人士。但是,即便袁老如此牛,但为何袁老仍没有获得“中科院院士”的称号呢?反而是在美国,他们授予了袁老“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称号,这又是为何呢?

为什么袁隆平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但却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来了

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改变老百姓吃不上饭的问题

众所周知,大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最重要的,最关乎命根子的问题就是粮食供应问题。在大陆的历史上,因为饥荒而引起的灾难比比皆是,然而,造成饥荒的直接原因就是粮食产能不足。曾经,粮食产能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直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开始,才真正改善了中国人粮食不足的问题。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祖籍是江西九江。在小的时候,袁隆平的家境条件还算不错,并且还算是书香家庭,尤其是他的妈妈,出生名门,还是有名的教师,所以袁隆平从小就在优秀的学习氛围中长大,自己的学习成绩自然也不会差。袁隆平在毕业后,与自己母亲一样,从事了人民教师的行业,在53年被分配到了山区里教书。当时,袁隆平在的山区条件艰苦,这使得从小生活条件还算不错的袁隆平意识到了原来中国很多地方其实连吃饭都吃不上。看到老百姓如此穷苦的场景,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改变贫困老百姓吃不上饭的问题。

为什么袁隆平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但却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来了

杂交水稻的诞生使得袁老成为最杰出的科研人士之一

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那就必须从源头上解决粮食产能问题。想到了这点的袁隆平,在一边教书的同时,就开始了对水稻种植的研究。在64年的时候,袁隆平启动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直到72年,历经了八年的时间,这项技术终于有了成果—世界上第一亩杂交水稻地诞生了。

杂交水稻的诞生,不但解决了中国人民的粮食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的问题。可以说,作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人,袁隆平所做出的贡献,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新中国诞生以来最杰出的科研人士之一。但是,令很多人疑惑的是,为何袁隆平没有被评为“中科院院士”,反而却成为了“美国科学院院士”了呢?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吧。

为什么袁隆平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但却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来了

袁老没有评选为中科院院士的原因

中科院院士全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大陆目前科学界设立的最高等级称号,是终身荣誉,截至2021年,大陆的中科院院士共有65人。而中科院院士这个称号其实在新中国成立的那年就已经设立了,也就是49年的时候,由此可以看出,想要成为中科院院士并非一件易事,必须要有特别杰出贡献的才能当选。

为什么袁隆平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但却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来了

在1993年,袁老第一次向中科院院士发起了申请,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次并没有成功,袁老认为可能是自己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又潜心多年,但是当第二次向中科院发起申请的时候,也没有通过,这是为何呢?对此,相关人士给出了解答,原因就是:中科院院士的评选对于学历的硬性要求极高,而袁老是本科毕业,单在这点就没有满足要求。其次,中科院院士的擅长领域要广泛,也就是自身的综合性要强。最后,就是要有大量的论文和报告作为自己的支撑。然而,早年就投入到水稻种植研究的袁老,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投身学术方面的进修,所以这使得他始终没有满足中科院的要求。

之后,中科院分身出了一家中国工程院,虽是分属,但是与中科院有着同样的含金量。可以说,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的最大区别就是一个是“理论派”,而另一个是“实践派”,而作为实践派的代表的袁老自然也是顺利的当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什么袁隆平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但却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来了

为何成为了“美国科学院院士”?

一路走来,袁老在科研道路上拿下了不少奖章,除了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袁老还有个值得注意的奖就是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很多人会疑惑,为何在中国都没有评选上科学院院士,反而到了美国就能评选上了呢?事实上,在美国授予袁老科学院院士称号的机构只是一个民间机构,并不是官方评选的,所以含金量其实并不高。这个机构一直以来都会在全球授予各种优秀杰出人才奖章,为的目的就是广纳人才。而实际上,只有入了美国国籍,才能真正被官方授予科院院院士的称号。

为什么袁隆平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但却非中科院院士呢?答案来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