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廢為寶:一個環保企業10年的污泥處置之路

作者:王琦 785

"一期污泥産能為300噸/天,二期為300噸,但我們隻需要三名勞工即可完成這項工作,這裡的機器和裝置都是全自動的。一位勞工自豪地介紹她的工作,她在這裡工作了十年,有一定的污泥處理經驗,她的公司蘇州工業園區中法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法環境)在污泥處理方面有着更豐富的業務和曆史。

來自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被送到污泥廠排放儲存區,該區被輸送到幹燥裝置的第一部分,即薄層蒸發器,蒸汽間接加熱20%至40-45%的水分污泥,然後自動落入切碎機。由斬波器粉碎的污泥條将在兩級帶式幹燥機中加熱和冷卻,送入與煤混合的煤棚,然後用于焚燒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這種情況是過去10年中中國和法國的環境每天都在來回循環。

轉廢為寶:一個環保企業10年的污泥處置之路

中法環境是蘇伊士集團與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市政公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其蘇州工業園區污泥處置和資源利用項目将于2021年4月投産。作為循環經濟的典範,項目經驗已成功延伸至揚州、蘇州等地,成功提升了長江經濟帶城市處置污泥的能力,支撐了長江流域水資源的保護。

是時候關注污泥處理了

在廣大市民的環保知識中,污水處理早已杳聞不問,但對于污泥處理卻鮮為人知。

資料顯示,污泥主要采用污水處理生産,主要分為市政污泥和工業污泥兩大類。其中,城市污水處理廠是城市污泥的主要來源,屬于一般固體廢物。污泥處理作為污水處理的最後一個環節,從2007年才受到重視。在2007年之前,絕大多數工業和市政污泥被運往垃圾填埋場。但是,污泥中含有豐富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氮、磷等養分,以及有機物、病毒微生物、寄生蟲卵、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如果不加以有效處理和處置,将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2008年,我們與蘇州工業園區讨論了建立中外合資企業,中國控制,外資管理模式,使用蘇伊士技術,決心使這個項目成為國家标杆。蘇伊士中國污泥業務總監嶽寶告訴21世紀經濟新聞,蘇州工業園區污泥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項目是為解決蘇州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而設立的,該污水處理廠自2011年4月15日起建成整整十年,"在這十年中,我們已經處置了115萬噸污泥。我廠投産後,蘇州工業園區生産的所有污泥都在這裡處理,10年來沒有發生過事故,而115萬噸污泥,我們将把其固結率從18%提高到80%左右,平均能耗很低,是因為使用了精細化管理。"

嶽寶介紹,該項目目前累計生産幹污泥約30萬噸,相當于提供11萬噸标準燃煤電廠,減少燃煤二氧化碳排放28萬噸,節約污泥填埋土地100公頃。其運作穩定性和能耗水準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每噸濕污泥僅消耗0.63噸餘熱蒸汽,比其他同類工藝少40%。

轉廢為寶:一個環保企業10年的污泥處置之路

事實上,目前我國的污水處理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但與污水處理相比,污泥處理能力和水準嚴重滞後。根據E20研究院的資料,2019年中國城市濕污泥産量接近5000萬噸,幾乎是2010年平均水準的兩倍,2010-2019年平均複合增長率為7.3%。但由于我國長期存在"重水輕質泥漿",污泥處理處置沒有更新為污水處理,污泥處理處置問題也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情況十分嚴重。

為了加快污泥的處理處置,國家在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援。

2015年4月,國務院釋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項"),明确推進污泥處理處置。"污水處理設施污泥應當穩定、無害化、資源化,禁止處置不合格的污泥進入耕地。禁止非法污泥傾倒。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應在2017年底前基本建成,達到改造标準,到2020年底,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

2017年,國家發改委、住房建設部聯合印發《城市污水處理循環利用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要求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由"重水輕泥"向"泥重水重水"轉變;

嶽寶對此印象深刻,"2008年我們談到這個項目的時候,中國的污泥處理行業還處在殘酷的增長期,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國家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别是,政策明确了地方政府對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最終安全處置的責任和财政義務,即如果是由于污泥處置産生的成本,則應在财務上觸底反彈。是以,江蘇地區污泥行業要走在全國前列,其實有這些政策和收費機制來保證。"

利用産業協同循環經濟

長期緻力于污泥處理研究的同濟大學教授戴曉虎在2021年2月寫道:"我國污泥處理處置需要以無害化為基礎,以資源為依托,大力發展污泥(生物質清潔能源和氮磷等)中能源和資源的有效回收利用技術, 并實作污泥中能源資源的高效回收,同時實作污泥中污染物的穩定或高效去除,提高污泥處理産品後續使用的安全性,解決污泥問題。"

就是所謂的"危險有機物",污泥無害化處置正逐漸形成行業、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政策體系和技術進步,将有助于市場需求加速釋放,并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天豐證券研究報告預測,這是行業内充滿商機的,"十四五期間,污泥無害處置的市場空間為922億元,五年内逐年釋放,平均每年約200億元,逐年增加。"

更重要的是,蘇州工業園區污泥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實作了污泥幹化廠、火電廠和污水處理廠的關聯和強大的産業協同效應。采用回收和零排放模式将污泥轉化為資源并緩解氣候變化,這一工業合作循環經濟項目得到了各方的認可。

《水十條》明确規定,城市污水處理費用不應低于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費用。此後,《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也明确"将污泥處理費納入污水處理費"。

嶽寶告訴21世紀經濟新聞,随着政策法規的健全,企業參與水準越來越高,"我堅信,未來5-10年将是中國污泥行業的黃金時期。"

天豐證券調研資料顯示,"十三五"規劃目标到2020年污泥無害化處置能力為97.5萬噸/日,假設2019-2020年污泥産量增速為11%、10%,那麼2020年底污泥産量為22.63億噸/日,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為43%。"鑒于污泥處置的政策力度和污泥處置的緊迫性日益增強,我們假設"十四五"期間污泥無害化處置比重提高到90%,污泥産量增速逐年下降,到2025年污泥無害化處置能力應達到2.856億噸/日, 複合年增長率為23.89%。

轉廢為寶:一個環保企業10年的污泥處置之路

據E20研究人員稱,中國污泥産量(含水量80%)從2010年的2512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4514萬噸,複合年增長率為7.60%。根據國海證券的研究報告,根據7.60%的複合增長率,到2020年,中國市政污泥産量将達到5226萬噸,到2025年将達到7538萬噸。"随着地方政府意識向'泥水并存'的轉變,加上現行高壓政策,我們認為污泥處理加注闆将得到加強,'十四五'期間污泥處置建設有望加快,我們假設到2025年污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計算出"十四五"期間,污泥新處理項目市場空間為486.97億元,經營價值851.67億元,合計1338.64億元。

不過,粵寶也承認,污泥處理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周期性特征明顯,"3-5月是高峰期,但冬季可能隻有産量的一半。目前,我國污泥行業其實正處于"春秋戰國"時代,市場參與企業和技術太多太複雜,相信經過5到10年的大浪,會有一些低端或一些小企業或技術被淘汰。"

基于十年的成功經驗,蘇伊士于2016年成功将蘇州工業園區污泥處置項目複制到揚州,并于近期擴建了該項目的二期(與合作公司揚州中法環境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營運),将其處理能力提高了200噸,以滿足當地快速增長的污泥處置需求, 日總加工能力500噸。

蘇伊士亞洲區進階副總裁範曉軍表示:"中國首部綜合流域管理法《長江保護法》于3月生效,保護長江需要政府和包括企業在内的全社會共同推動。作為長江生态環境産業聯盟的創始成員,蘇伊士在長江流域19個省市中占近60%。沿河城市為水、固廢資源管理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期待與更多沿海城市攜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不可否認,污泥行業是國家環保填闆的方向之一,但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收費機制趨于完善,污泥"金塊"即将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詳情請下載下傳21金融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