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社工蔣林梅: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驅魔人”

作者:光明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嚴東偉、小功/圖

7月29日上午8.m,蔣林梅開始了為期一天的社群康複通路。每個家庭,她都詳細詢問了他們的家庭、生活、就業等基本情況,并敦促他們的浪子早日回歸社會。

蔣林梅是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椰子韻律禁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主任。在她看來,毒品是遊蕩的"魔鬼",她想成為一名"驅魔師"。7年來,她在鎮村線奔跑,穿梭于無數條街道,走進學校社群,進行禁毒宣傳,幫助教學,永不疲倦。"我很高興看到一個又一個客戶能夠順利融入社會。"姜林梅說。

社工蔣林梅: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驅魔人”

圖為姜林梅在定安縣教育局組織的防毒宣傳教育活動中與學生交流。

一個有故事的吸毒者

談起自己與毒品的緣故,姜琳梅不禁臉紅了,她說,她是一個"反毒人的故事"。

蔣琳梅出生于萬甯市,她有兩個兄弟,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蔣林梅從小就得到了家人的愛,這時她覺得生活和生活無限美好。

2008年,當大學即将畢業時,蔣琳梅家有多位親戚涉毒,哥哥也因吸毒被捕,而哥哥因吸毒賣掉了大部分家族财産,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蔣琳梅的心曾一度走向崩潰的邊緣。

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蔣林梅來到海口市瓊山區禁毒局工作,如期成為一名禁毒工作者。她謙虛地學習禁毒的專業知識、方法和技巧,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全身心投入到禁毒工作中。

"女兒,救救你哥哥!"請幫助我們這個家庭!"有一天,蔣琳梅正在為她的客戶做一個幫助談話,突然一個'特例師傅'來到她的母親身邊。

"當我看到母親的臉上布滿了皺紋,眼角含着淚水,無助地出現在我的辦公室裡時,我淚流滿面......"蔣林梅說,因為吸毒,哥哥離婚了,也沒打算照顧孩子,整天無所事事,處處陷于家庭的痛苦之中。

此後,蔣林梅利用自己的抗毒專業知識知識幫助了被藥物感染的弟弟,通過不斷的随訪幫助,定期鎮靜父母的情緒,時刻關注弟弟的轉變,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配套環境。最後,她的哥哥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經營一家撞球店,家長們對此極為滿意,蔣林梅也是一塊心髒病。

社工蔣林梅: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驅魔人”

圖為蔣林梅向海口市學生宣講毒品危害。

走在大街上,驅趕毒枭

2021年3月5日,應海南南方藝術學校的邀請,蔣林梅為全校師生做了一場生動的禁毒知識講座。

"青少年是最容易成為目标的,是以我們必須争取時間,不要讓毒枭抓住任何無辜的孩子。蔣林梅說,作為海南省禁毒教育協會副秘書長、省禁毒教育講師團講師,她繼續開展禁毒宣傳,特别是要不遺餘力地開展青少年禁毒教育。

"我差點被拉回毒洞,是梅傑把我搶了回來。住在海口市瓊山市的阿瓊是一名社群戒毒工作者,18歲時接觸毒品,幾年後,雖然成功戒毒,但性格變得内向和脾氣暴躁。

為了幫助阿富汗軍隊,蔣林梅經常去看望他,和他說話,還要介紹他的女朋友,現在軍隊的生活已經走上了正軌。

海口市瓊山龍塘鎮吸毒成瘾者阿生,2015年解除強制隔離和戒毒治療後,決心走出毒品的海洋,但吸毒造成的家庭貧困,使他找不到方向。蔣林梅和龍塘鎮上司聯手鼓勵阿生自己創業,同時也尋找社會投資,幫助阿生建立養豬場。如今,阿盛每天都在忙于養豬場的生産經營,企業做一個聲音和色彩,家庭生活有一種品味。

多年來,不分風雨,蔣林梅的正常工作是走街、走進學校和農村,開展防毒宣傳教育工作,走訪社群戒毒人員,幫助吸毒者開展家庭關系、心理關系和社會關系"三修"工作,降低感染率和再吸收率, 讓更多的"瘾君子"迷失了。

繼續做有意義的工作

哥哥的吸毒,讓蔣林梅了解吸毒者的重生,對于一個家庭乃至社會意義重大。為了幫助更多的吸毒者,2019年,蔣林梅加入禁毒社會工作組織,擔任海口市瓊山區椰子禁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主任。

吳已經吸毒了幾十年,幾十年來一直酗酒,在社群康複期間使家庭關系緊張。兩年來,蔣林梅堅持家訪、會談,幫助協調工作。2021年3月7日,吳某從社群康複中心獲釋。蔣林梅還是跟着幫助他,幫他改掉酗酒的壞習慣,平息家人的心情,幫吳某一海修複家庭關系,讓他盡快融入家庭,回歸社會。

如今,蔣林梅從事禁毒工作已經7年了,她有很多轉行的機會,但隻要想起媽媽說的"這是一件德之作",蔣林梅就覺得他的堅持是有意義的。

蔣琳梅的丈夫非常支援她的工作,盡可能地照顧家人。家裡,婆婆幫孩子帶孩子,為她解除後顧之憂。"正是因為家庭的強大支援團隊,我們互相促進,我更加緻力于這項工作,我緻力于打擊毒品。"姜林梅感激地說。

自2015年以來,蔣林梅為社群戒毒工作者開展了300多期教育訓練班,開展防毒宣傳教育、社群戒毒、戒毒教育訓練近400次,聽衆8萬人。蔣林梅在省三年一度的禁毒大會二期中被授予先進個人、全省禁毒宣傳教育模範大家庭的榮譽稱号,并被海南日報評為"最美基層禁毒大使"。

來源:法治日報 - 法律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