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談如何降低“混凝土配合比”的成本?企業的混凝土配合比庫是通過一段時間生産實踐後,逐漸完善形成的。是企業對一段時間品質管

作者:鴻慶分享

再談如何降低“混凝土配合比”的成本?

企業的混凝土配合比庫是通過一段時間生産實踐後,逐漸完善形成的。是企業對一段時間品質管理工作的總結。正常的配合比調整、水膠比修改等内容我在本文裡就不說了,主要想從幾個細節談降低成本的思路。

怎麼說呢,有人說通過混凝土配合比調整來降成本是最容易的,也有人說是最難的!

第一、說最容易,是因為很多企業配合比形成一段時間後,常年一二十個配合比,富餘系數就那麼大。要降成本,簡單,把富餘系數調整小點,品質保證量少點,不就降成本了。

确實這樣的降法能降成本,但是産品不合格的風險太大了,得不償失。

我今天從混凝土受檢齡期的角度談談配合比的調整。

大家都知道,各地方混凝土品質管理部門對不同的樓盤、廠房、道路、地鐵、公用工程等的檢測時間也就是齡期要求是不同的。保障性住房28天齡期到了必檢,但廠房裝置基礎有可能等90天齡期以後或工程竣工了才會檢測。樓盤住宅的牆柱梁闆梯是28天齡期檢測,而底闆則是90天齡期檢測。

混凝土生産企業對所有的混凝土品質都是負責的,強度名額在受檢齡期到時也一定要到的。作為企業管理者,要能組織人員有效地識别出各受檢部位,比對合适的配合比,并能有效組織生産。

28天齡期就強檢的配合比和90天齡期都不一定強檢的配合比,這裡面成本調整空間太大了,有時成本降低幅度會在10元以上。

随着礦物摻合料量的逐漸擴大,實驗室要加大試配試驗,把握住礦粉和粉煤灰後期強度提升情況。通過細化配比庫,使不同的澆築部位、不同受檢齡期,都能比對到正确的配合比,可以有效減少浪費,降低企業成本!

第二,說最難,原因也很無奈。以前實驗室總工為什麼把富裕系數放得比較大,不敢變化,造不造成浪費,他不知道嗎?他當然知道,根本原因在于原材料品質不穩定!為保證所有産品的合格,總工隻能取保證系數高的配合比。

這個成本控制點可不是總工一個人解決了的,必須上升到企業管理者層面來。怎樣做才能保證每條生産線的材料都是相對穩定的?

辦法無他, 隻有加強企業基礎工作管理水準,生産部、試驗室、采購部必須打破部門壁壘,進行有效協調與配合。

首先,這需要企業管理者調動員工積極性,責任感,老老實實地做好每一步基本工作,要每一個相關從業人員都能以公司利益為主,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幹好。

其次,中層管理幹部要高度認識到基礎工作的重要性,日常工作中對基層工作要求不放任,不走樣,確定體系運轉的正常。

在日常工作中,采購人員提前協調各種材料供應商進貨時間,及時通知收料人員和其他應知情者,保持各崗位的資訊一緻性。收料人員現場檢驗材料品質、含水率等名額。每一種材料都有指定的材料堆放場地,鏟車司機或轉運皮帶人員按指令指定生産線上料。

每條生産線用的原材料可能不同,但單一條生産線用的材料要確定不變化,每條生産線使用不同的配合比,這樣不僅僅對産品最終強度有保障,就是對混凝土塌落度控制都極有幫助。

在日常工作中收到不合格及異常材料要單獨堆放,明确标記為不合格品,次日試驗室主任指定生産線使用等方式解決,做到每條生産線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相對穩定的。

當企業把生産用的原材料組織好,原材料品質變化可控時,就可以把混凝土配合比的富餘系數調整到最經濟的狀态,相應的混凝土綜合成本就最低!

第三、守正創新的開放的配合比使用

首先要認識到配合比是活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品質管理人員要靈活積極地運用好設計出來的配合比。

守正,就是關鍵部分要敬畏它,要有底線,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要想明白,始終把握住試驗室要多做試驗這個根本邏輯。你有想法,可以,來打一鍋看看。話說:守的住正,才能創的了新。

創新,就是打破僵化思維,始終抱着開放的心态,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有可能能降低成本的材料,不拒絕,先打個試配看看,再大生産試試,找個檢測機構驗證一下配合比,隻要踏踏實實做好基礎工作,成本就一定能降下來。

以前的礦粉、粉煤灰、碎屑都是從不能用到用得很好,現在的超細粉,超細沙,碎石粉,尾礦沙也是從不能用到逐漸在大量使用。所有先使用這些替代材料的混凝土廠家,都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成本,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個人能力及篇幅有限,不足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共同進步......

#商砼##混凝土#

再談如何降低“混凝土配合比”的成本?企業的混凝土配合比庫是通過一段時間生産實踐後,逐漸完善形成的。是企業對一段時間品質管
再談如何降低“混凝土配合比”的成本?企業的混凝土配合比庫是通過一段時間生産實踐後,逐漸完善形成的。是企業對一段時間品質管
再談如何降低“混凝土配合比”的成本?企業的混凝土配合比庫是通過一段時間生産實踐後,逐漸完善形成的。是企業對一段時間品質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