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色列:夾縫求存的“彈丸小國”,為何逐漸成為了阿拉伯國家公敵

作者:曉天講曆史

最近,巴勒斯坦領土上的反猶太主義激進組織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了大量火箭彈,以色列利用鐵穹系統對哈馬斯作出反應,造成數百人傷亡和廣泛的财産損失。這重新引發了中東的動蕩,重新關注了以色列這個被阿拉伯世界包圍的猶太國家。

這是一個多災多發的國家,兩千年前失去了家園,星星散落在世界各個角落。但這也是一個艱難的國家,即使時代在努力改變,他們從未放棄過對宗教的信仰,共同的紐帶将團結整個民族,延續至今。這個國家缺乏包容和接受,當它移民到各個國家時,它不願意融入當地人口,這導緻了全世界對這個國家的敵意。但是,這個國家以其不屈不撓的精神,甯願為彼此而死,也不願接受多神教羅馬人的統治。現在,這個國家正在用自己的鮮血試圖在中東重建家園,這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恐懼。這個奇特的民族,就是猶太人,這個重生的國家就是以色列。

以色列:夾縫求存的“彈丸小國”,為何逐漸成為了阿拉伯國家公敵

猶太人是一個有着悠久曆史的民族,他們有着輝煌的文化和曆史。猶太人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300多年的埃及勝利石上,今天猶太人在中東建立了一個名為以色列的國家。據說以色列曾經有一個偉大的祖先,他的名字叫雅各。雅各曾經與天上的神競争,并在考驗中擊敗了天上的神。為了表彰雅各的尊榮,神給他起了個名字:以色列,以色列人是雅各的後裔,以色列國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隻有根基深厚的民族,才會有自己的民族神話傳說,這也是深厚民族文化的根基。猶太人至少有三千年的民族歷史,有豐富多彩的神話和傳說,以及猶太人的信仰。最重要的是,猶太人的自我認同,即使猶太人失去了家園,分散在世界各地,也能保持作為一個國家的團結,無論受到什麼樣的打擊,都不會被撕裂,讓猶太人民能夠延續到今天。

以色列:夾縫求存的“彈丸小國”,為何逐漸成為了阿拉伯國家公敵

然而,猶太民族性格是極其有缺陷的。雖然猶太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認同感,但這使他們排他性,缺乏寬容。有一句老話說,猶太人不願意主動嘗試與當地人融合,無論他們走到哪裡。猶太人的戒心和對當地人的排斥,使他們更加關心自己種族的小圈子,這往往導緻當地人之間的敵意和更多的種族衝突。此外,猶太人的智慧,往往使他們占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如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引起了當地人的嫉妒和怨恨。此外,猶太人缺乏人性、自私和對其他種族的漠不關心導緻了歐洲社會的反猶太主義浪潮。

與通常的印象相反,反猶太主義受到了尼采的譴責。在尼采的著作中,反猶太主義被稱為"泥潭中腐爛的沼澤生物,一個喜歡說大話的白手起家的傻瓜"。雖然言辭犀利,但它表明了尼采對反猶太主義的仇恨。反猶太主義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甚至可以說,自猶太人離開家園的那一天起,反猶太主義就已經紮根。反猶太主義在亞述,波斯和羅馬的古典時代一直在上升。在中世紀,猶大背叛耶稣的故事使猶太人認為是社會的不純潔,在各行各業受到歧視。

以色列:夾縫求存的“彈丸小國”,為何逐漸成為了阿拉伯國家公敵

在現代,宗教思想逐漸從人們的思想深處消失。民族主義的興起,特别是極端民族主義的興起,使猶太人的生活更加困難,從排斥和歧視上升到暴力甚至屠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通過毒氣,射擊和其他血腥手段秘密和非法地屠殺集中營中的猶太人。根據戰後的統計資料,多達600萬猶太人死于納粹之手。猶太人口的規模并不大,這個數字已經和以色列的猶太人數量差不多了,這成了以色列人無法忘記的血仇。

在反猶太主義的迫害下,猶太人中也出現了針鋒相對的思想潮流,即猶太複國主義。這一教義呼籲猶太人重建他們的國家,回到巴勒斯坦,這是衆神對猶太人的"應許之地",這樣他們就不必在國外忍受迫害。兩千多年後,回到曾經失去的土地肯定是困難的,今天馬耳他騎士團也面臨着同樣的尴尬。以色列人要回到他們以前的家園,他們既需要曆史機會,也需要外部支援。幸運的是,以色列人兩者都得到了。

以色列:夾縫求存的“彈丸小國”,為何逐漸成為了阿拉伯國家公敵

你需要的第一件事就是機會。當時的巴勒斯坦是奧斯曼突厥帝國的一部分。由于帝國幅員遼闊,奧斯曼帝國缺乏對巴勒斯坦的有效管理,态度更是放任自流。後來,由于奧斯曼帝國的财政拮據,巴勒斯坦土地被給予其他國家以換取财政收入。與此同時,羅斯柴爾德家族以他們的财閥而聞名,這個家族堆積如山的金銀,敵人濟貧民。是以,猶太複國主義者來到羅斯柴爾德家族,希望他們能夠為分散的猶太人購買巴勒斯坦土地,并幫助他們重建家園。猶太人羅斯柴爾德男爵慷慨地為他的猶太同胞購買了200平方英裡的土地,并建立了數十個猶太村莊。此外,還有一個針對猶太人的特殊"盧卡系統",旨在接受各地猶太精英的捐款,并向猶太同胞提供援助和幫助。世界各地的猶太商人、政治家和工業精英繼續支援他們傳回家園。二十六年的猶太複國主義使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聚居區變得龐大。

後來,猶太人尋求"強者"的支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地區落入英國和法國手中。1917年,猶太複國主義者說服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特簽署貝爾福特宣言,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以色列國,作為英國保護其在蘇伊士運河利益的屏障。但是,雖然英國支援猶太建國,但它也支援巴勒斯坦在該地區建國,這反過來又限制了猶太人,留下了種族緊張局勢的可能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太陽帝國"逐漸衰落,聯合國接管了巴勒斯坦領土,對巴勒斯坦強加了分治決議。但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不願做出讓步,這加深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敵意。然後以色列人找到了第二個大支援者,即"世界警察"美國。

以色列:夾縫求存的“彈丸小國”,為何逐漸成為了阿拉伯國家公敵

事實上,以色列建國後,以色列與阿拉伯鄰國經常發生沖突。由于雙方的宗教和種族沖突,反猶太主義逐漸蔓延到阿拉伯世界,這種分歧演變成軍事沖突。在中東以往戰争破壞該地區穩定的背景下,以色列迫切需要一個強大的後盾,以幫助它在阿拉伯包圍中占有一席之地。與此同時,美國需要一個支援點來控制穆斯林國家,并保持他們在中東的石油和交通安全。結果,以色列和美國在自身利益的驅使下,變得更加親密,并最終結成了親密的盟友。

在中東的許多戰争中,以色列包圍了美國,而蘇聯和阿拉伯國家則支援埃及和約旦等鄰國。巴勒斯坦地區似乎已成為一個大國競争環境,以及不同宗教之間的角鬥場。中東的五場戰争幾乎使巴勒斯坦領土淪為戰争的焦土,無數穆斯林難民逃離家園,逃往其他地方以逃避戰争,以色列将自己不公正強加給巴勒斯坦無辜的阿拉伯人。此外,由于以色列牢牢地在美國,這使得俄羅斯、伊朗等鄰國被推向了對立面。以色列是中東的一個獨特人物,隻能進一步依賴美國。

以色列:夾縫求存的“彈丸小國”,為何逐漸成為了阿拉伯國家公敵

因為猶太人經曆過幾次屠殺,人口不多,但要管理廣闊的控制區,駐軍問題可謂捉襟見肘。結果,以色列鐵腕控制了自己的地盤,其中一些地盤是不人道的。首先,以色列通過驅逐阿拉伯人和建立猶太人定居點來圍捕和蹂躏阿拉伯地區。更殘酷的是,以色列軍隊支援長槍黨等極端民族主義團體在阿拉伯人聚集的難民營進行血腥屠殺。這種殘忍的做法雖然不是自己幹的,卻不亞于納粹犯下的暴行。當紅十字會到達營地時,屍體已經被掃蕩到全國各地。此外,以色列還訓示有權搶劫阿拉伯醫院,強奸和殺害護士,屠殺醫院的病人和醫生,以色列逐漸從受害者轉變為肇事者。這些不合時宜的行動也使以色列受到全世界的批評。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曾經說過,阿拉伯人同情猶太人,但這並不意味著猶太人應該在阿拉伯土地上建立。曆史上迫害猶太人的不是阿拉伯人。如果猶太人需要土地,就應該將土地配置設定在猶太人被屠殺的德國土地上,而不是分發在無辜的巴勒斯坦人身上。雖然這種語言過于理想,但卻是一種中肯的觀點。無論猶太人背負著什麼樣的過去,他們遇到什麼樣的不公正,都應該讓無辜的人為此付出代價。以色列曾經是"世界公敵",可以說是不公平的;如果不遏制仇恨,以色列的未來注定是用槍支和權力換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