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死時速!拯救“巴掌寶寶”

作者:上觀新聞

"緊急!趕快去溫州運送體重隻有1.8公斤的早産兒。2021年9月7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胸外科醫生李春祥突然接到任務。

生死時速!拯救“巴掌寶寶”

原來,孩子出生時患有呼吸窘迫,隻能通過氣管插管進行機械通氣治療,但在插管中發現聲門狹窄,插管不能正常進入氣道,當地醫院治療無效,孩子呼吸困難,持續性高碳酸血症,無法走出呼吸機, 而且由于聲門下氣管插管很窄,在ICU氣管管内多次滑動。是以,要成功運送孩子,確定在颠簸的道路上有一條生命線,氣管插管的位置具有挑戰性。

開車5個多小時,李向祥等同僚一直小心翼翼,終于安全抵達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胸外科病房,"在路上,我甚至不在乎暈車,怕插管滑出,這種後果不敢想!"接生孩子的朱莉·敏(Julie Min)醫生豎起了大拇指:"多虧了經驗豐富的運輸團隊,當孩子到達醫院時,生命體征穩定。"但是由于插管不能放在正常位置,孩子仍然處于危險之中。

心胸外科氣管治療小組通宵改善術前檢查,讨論病情,制定手術方案。9月8日,王順度的團隊進行了手術,他們的孩子隻有成人耳光的大小,也是該團隊見過的重量最低的氣管狹窄。大家為這個"迷你"寶寶準備了最精密的手術器械,最薄的氣管鏡檢查,力争氣管的形成達到最佳效果。經過2個多小時的緊張工作,氣管的最後一針完成,在呼吸機上,寶寶的雙肺順利鼓起,寶寶的氣道打開!

生死時速!拯救“巴掌寶寶”

手術困難後,寶寶還要面對術後監督的"大門"。因為寶寶是26周的早産兒,早産兒的一系列問題正在影響着恢複的難度。心室呼吸治療組采用國際先進的"神經調節輔助通氣"技術,專門制定了心肺功能維持、術後感染防治、營養狀況調整等一系列治療政策。經過1周的機械通氣,嬰兒成功拔除氣管插管,過渡到無創通氣狀态,最後在手術後11天成功從呼吸機中取出。至此,出生2個多月後一直依靠氣管插管來維持呼吸"拍打"寶寶終于能夠自由歡快地呼吸了。

據悉,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氣管治療團隊由徐志偉教授發起,是國内首個進行此類手術的團隊。近十年來,已完成氣管畸形手術500餘例,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成功率達90%以上。

負責編輯,莉莉

來源 浦東郵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