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下的情侶,樹下的情侶情侶
"我在人海裡找到了你,現在我又把你放回了人海裡。這很難,但這是要走的路。"
在杜拉斯的《情人之書》中,有一段話:
"我認識你,我會永遠記住你。你當時還年輕,每個人都說你很漂亮;現在我在這裡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認為你現在比你年輕時更美麗;我更喜歡你現在被摧毀的臉,而不是你當時的臉。
.........
一次年輕的邂逅,一次短暫的邂逅和愛情,最後分離。
而這樣的愛情,已經傳播了兩個人的生命。
幾十年後,男人撥通了女人的電話,依然愛着女人,是以就有了上面的經典台詞。
很多時候,現實中也是一樣的,你認為你愛上了一個人,你們倆已經建立了關系,走到了一起。
生活是幸福的,幸福的,充滿浪漫的,你認為這是永遠的。
但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你們倆在婚姻和愛情上必須做出選擇,明明相愛,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在一起。
于是分手,各自進入新的生活,進入漫長而艱難的階段,忘記對方。
但無論你如何隐藏自己已經遺忘的東西,卻依然難以改變自己的内心,隻有你知道:我依然愛着那個不能在一起的人。
分手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沉重如冬天的天氣,寒風瑟曦,吹在你的身上有一種苦澀的寒意。
真正愛一個人,分手後,如何處理與前人的關系?它通常至少需要三個階段。
01
第一階段是敏感期。
通常有三種類型的分手:
首先是雙方還是有感情的,因為實際原因導緻分居或者父母反對分居。
二是相處方式錯誤,導緻長期積累互相厭惡和分手。
三是兩個人在分居前沒有感情,分手隻是一種形式。
前兩人分手後,一般都會多一點對方的傷害。
面對傷害,人們往往會激起對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
在這一點上,任何關于他前任的資訊也可能成為情緒反應的來源。
損害越深,對與之相關的資訊就越敏感。
就好像一位前輩的離開在生活中留下了一個深深的黑洞,需要非常小心地對待,以避免陷入其中。
比如:
一個女人離婚了,因為另一個女人在作弊。
他們有了一個孩子,但即便如此,也沒有辦法修複她與前夫的關系,這成了她的創傷。
離婚後,她塗黑了前夫的聯系方式。
以前互為友,基本上不交流。
即使當她遇到一個以前的朋友時,她也會告訴他們,"不要提到他,我不想知道他。"
其實,她不想聽到對方的消息,更擔心自己無法忍受過去的痛苦。
害怕回想起恐懼,憤怒,悲傷,會讓她整個人焦慮。
許多人可能不像她那麼敏感,但對前任的這種敏感仍然很常見。
敏感的反應也可能産生更深層次的心理影響。
與其他創傷不同,關系創傷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傷害你的人也是你所愛的人,甚至可能是你愛的人。
這導緻委屈,不服從,依戀,失落和其他複雜的情緒,這些情緒将留在心中并繼續發酵。
那麼,如何走出敏感期呢?
這需要将世界延伸到感覺之外。
在親密關系中,對方占據了很大的空間,分離後,空間變成了黑洞。
你需要擴充你的新空間,使黑洞更小。
例如,在那段時間裡,你可以開始結交新朋友,嘗試很多新事物,并繼續前進。
例如,把你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你的職業生涯中。
慢慢地,在婚姻之外建立關系和事業,朝着你把精力投入其中的方向發展。
親密關系是許多人的精神支柱。
擺脫痛苦的關鍵是能夠發展出其他精神支柱,超越親密關系來支援你。
02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一切順利,你與前任的關係將進入第二個階段:一個奇怪的時期。
現階段,前輩離去留下的黑洞,已經被工作、家庭、友誼或新的情感所彌補。
到這個時候,你基本上已經習慣了沒有你的前任,他不太可能在你心中引起轟動。
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位女士需要在三年後聯系她的前夫,因為她孩子的學校要求她的父母加入微信,這是她第一次聯系她。
當時她對前夫并沒有那麼敏感,雖然心裡還是有一點點擔心,但為了孩子,她鼓起勇氣去接觸對方。
聽到電話最後傳來"你好",發現它并不像想象的那麼興奮,但有一種陌生感。
這種陌生感,預示着前任心中的感情正在消退。
曾經最特别的男人,又變成了正常人。
就在那時,她意識到她真的不愛。
對于大多數分手伴侶來說,陌生的時期是這段關系的終極部分。
從此,它就像一個陌生人一樣,忘記了河流和湖泊。
03
但也有人因為孩子或工作而需要與前任建立新的關系。
此時,它進入第三階段。
在這個新階段,兩個人可以重新發現一種新的關系模式。
你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相處,但你們以一種新的方式一起工作。
比如上面那個女人為了孩子,有時候她需要和前任做一些合作,是以會把微信加回來。
通常孩子住在奶奶家時,每周三天,她會接孩子,其他時候前來接孩子。
偶爾,她會向前任詢問孩子在彼此家的情況,當她這樣做時,她會完全以孩子的母親的身份溝通。
從敏感到陌生再到新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那些被傷害的人不再那麼重要,兩個人可以各自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兩個人不愛,這不是一次成功的分離嗎?
這還不是很明确,也許人生并沒有那麼成功。
正如瑞克爾曾經說過的那樣:「什麼樣的勝利,堅持就意味著一切。"分離後,人們會發現,讓生活繼續下去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更重要的是,親密關系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在親密關系中,人們還需要發展關系之外的生活,如愛好、工作、朋友、精神世界的建構等。
而分離後,我們找到的出路,未必是重新獲得親密關系,而更多的是自我發展和追求自由。
在愛與恨之後,你會發現有時我們想要的,但隻是一個體面的。
我們都說分手應該是體面的,但我們對如何處理與前任的關系感到困惑,這可能因人而異,但這也是最好的。
從提議分手的那一刻,到下一段感情的開始,都是人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