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漫談電影《遺願清單》

作者:水雲窮至

特殊時期,重溫電影《願望清單》特别有意義,我們似乎并沒有刻意回避"死亡"的話題,說實話,這個話題感覺很沉重,我們不想談論,避免說話,内心感覺離我們更遠更好,現在,來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重溫電影,顯然不再沉重了, 但随着笑聲的淚水,觸動深沉,不得不掩蓋冥想。

哲學家是一個「折磨者」,當什麼都沒有,總是給你一些所謂的「哲學問題」,讓你思考、思考都是很多餘的,但是,不知道你是否認真思考過,如果一個人沒有在「哲學」層面上思考,恐怕他沒有「靈魂」,更何謂什麼「高尚」,他可能永遠無法達到「靈性層面」的人。

影片講述了一個故事:兩個癌症患者,一個是富有的科爾,一個是窮困潦倒的,汽車修理工卡特,因為,巧合的命運安排住在同一個病房,當醫生通知他們最後期限時,兩個人記住了但最後的願望,于是,一起起草了一份"願望清單",一起完成為自己的生活願望, 給自己一個完整的。

是以,影片在序幕中告訴我們:要了解生命的價值是困難的,有人說他對世界的貢獻是有尺度的,有人認為是他的信仰決定的,也可以是愛,當然也有人認為生命是沒有意義的,完全是别人心裡自己來衡量的。

有一次,一位哲學家在餐桌上提出一個問題,說:「如果你的人生是三點完成的,你就出生了,現在告訴你,你將在70歲的這個時候與生命說再見,你認為你從這兩點之間走到了哪裡?」是偏向70歲這一點,剩下的時間還是不多,你有什麼打算嗎?如果,每頓飯之前你想想,你會發現餐桌上的廢話少了很多,吃完不了不必要的飯就不多想吃了。

2、影片是一部中等大小的三幕結構劇,非常完整的三幕結構,開場的開頭,以及最後三幕的結構劇,結尾回答問題,并加上結尾,而一個場景嚴格按照時間的配置設定,開頭加上序幕占了播放時間的三分之一, 該劇主要部分占了四分之二,另外,一個四分之一是結尾加結尾,從藝術技巧的處理來看,生活是正确的時刻,完整,更清楚的是作者沒有用悲劇來創造,而是以喜劇的形式,魯迅先生說: 喜劇就是撕毀那些毫無價值的東西給人們看。價值,或無價值,是最能讓我們通過觀察來了解的。其中,影片沒有任何藝術炫目的元素,看起來平淡無奇,甚至連喜劇式的誇張、諷刺,還是诙諧、幽默都是水,清澈的水從木槿中出來,自然而然。

好吧,我們在第一幕中看到了幾個問題:

1、醫生告訴科爾,卡特還有六個月,運氣好的話還有一年的時間。

2、沒有原則的人一切都會搞砸。

3、知道川卡咖啡嗎?

這些都不是很像問題,而影片真正吸引觀看的有趣之處在于"完成叙事"所強調的主旨,即兩個人的願望清單,兩個病人能完成這一壯舉嗎?在第二十八分鐘,結束第一幕,打開第二幕,讓你繼續觀看關于"他們是如何完成這一壯舉"以及故事如何解決問題的問題。

影片接着說,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你想知道他死的日期嗎,曾經96%的人不想知道,4%的人确實想知道,卡特往往就是那4%的人,當醫生告訴他情況時, 卡特發現他沒有那麼松弛,心裡異常沉重。

影片用一個小橋段進入第三幕:新的一天開始了,窗簾拉開,陽光明媚,病房卡特丢棄了廢紙,揭示了真正的願望清單。

他們去了非洲,哪裡是生命的起源和象征,哪裡有埃及,那裡有一個美麗的死亡傳說,他們來到了中國的長城,在這裡向往人類的傳說,他們去了西藏,在那裡相信人類世界的轉世。孔子說過:"未知的生命,知道死亡",并不是要告訴我們:"大多數人不知道活着的真相,怎麼知道死亡是什麼。正如卡特在談到家人頓悟時所說:"我覺得我是一個幸運的人。人們回歸内心的自我,在自己的内心找到純真,或許就是靈魂的釋放。

影片準時進入第三幕,在第75分鐘播放卡特和科爾的沖突橋段,把我們帶到了結尾,因為卡特未經授權的主人安排傳回美國的第一件事,原本是逼着科爾去看望自己的女兒。在回答問題時,影片與科爾和卡特的家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觀衆一個遐想:什麼是家庭,什麼是家庭快樂,什麼是孤獨,什麼是快樂,我們需要什麼?科爾看到了女兒的喜悅,是他親吻過的最美麗的女人。

想想看,影片還巧妙地使用了川卡咖啡,做了個比較,當卡特告訴科魯瓦卡咖啡的事情時,你馬上就意識到生活也是很有意思的,就像魯瓦卡咖啡一樣,在一個他可能不是什麼的世界裡,而圓到一個新的世界他可能很有價值。雖然我們無法了解如何衡量一個人的一生,但是當他閉上眼睛時,他的心是無限開放的,不完全是我們所追求的。别忘了影片的結尾,他告訴我們:科爾在山上一定對他很滿意,因為這是非法的。其實影片想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是,必須完成自己的最後願望,一是,不要糾結,科爾曾經說過:"當他犯錯時,他就赢了。"

如果,看完這部電影,還有一個願望,我想或者選擇幾部此生必看的電影,那麼,我建議你把這部電影算作一部。

漫談電影《遺願清單》

其中一個重頭戲

漫談電影《遺願清單》

第二集

漫談電影《遺願清單》

第三集

漫談電影《遺願清單》

第四集

漫談電影《遺願清單》

第五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