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戰國人物40伊東義祐(上)

作者:他朝妙筆開天路

上篇為大家介紹了小大名阿蘇家的能臣甲斐宗運,此篇咱們繼續為大家介紹九州另一個勢力伊東家,将伊東家帶向鼎盛的“三州太守”伊東義祐。

伊東氏出自于藤原南家武智麻呂的後裔維幾,其子為憲官至木工頭而開始改稱工藤氏。為憲的曾孫維職出任伊豆橫領使,居住于伊豆國伊東莊,改名伊東氏。之後祐家、祐繼兄弟二家分立,本流一方居住于伊東的發源地,戰國時期成為後北條氏的家臣。另一方祐繼系的伊東氏到了祐時這一代時,受封日向國的地頭職。其子祐朝在日向國定居,成為日向伊東氏的祖先。

伊東義祐,幼名熊虎丸,伊東尹祐之次子。永正九年生人,元服後名伊東祐清。天文二年八月十八日,二十四歲的兄長伊東祐允病沒。此時本應祐清繼任家督,叔父伊東武藏守祐武以武力奪得大權,此時一國之政盡歸祐武。而祐清、祐吉兩兄弟卻遭到叔父的逼迫,不得已逃出都於郡城,躲到了日智屋城。兩兄弟原本打算乘濑戶内回航之船上洛,離開日向國。宿老荒武三省追至船下苦勸,兩人終被感動,下船決心與叔父一決高下,奪回自己應有的權力。

得到重臣荒武三省支援的祐清、祐吉兄弟反攻都於郡城,迫使叔父祐武切腹。誰料沒等祐清正式成為家督,祐武之子伊東左兵衛佐聯絡米良石見守發起反亂。次年三月祐清成功鎮壓米良一揆。可惜的是,在惡戰中祐清失去了支柱荒武三省。天文四年初,家老長倉能登守佑省等擁立三弟伊東祐吉。失去荒武三省的祐清為避難隻得在兒湯郡富田鄉出家,号萬歲軒。然而僅過了一年時間,日向伊東氏九代當主伊東祐吉病死于宮崎城。祐清還俗,傳回佐土原城繼任為家督,成為日向伊東氏第十代當主。

剛繼任的祐清,非常崇尚京都文化,義祐在京都各地開展宏揚佛教的活動,并出資在京都各地興建寺社、大佛等,逐漸建立聲威。又頻繁地向朝廷、将軍家獻上金帛,是以,京都的僧侶、文化人、公卿等對祐清都非常熱情。天文六年(1537),幕府十二代将軍足利義晴,把足利義晴中的”義”字賜予祐清,祐清改名為伊東義祐。此事作者以為義祐在京都如此高調就是為了造勢,并成功進入京都公卿圈,還得到了幕府将軍的賞賜使年輕的義祐聲威大增,也使他能坐穩義東家主。

長倉氏叛亂持續了一年多時間,直到天文十年九月,義祐大破長倉、島津聯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此一役,叛亂元兇長倉能登守戰死,上總介逃亡,伊東家内部反義祐勢力被一掃而空。在擔任伊東氏十代當主五年之後,三十歲的義祐終于站穩了腳跟。

一系列的親幕府措施不但使伊東氏在與島津氏的争鬥過程中得到幕府的支援,同時也為伊東義佑本人謀取到極大的好處。天文十五年冬,義佑被破格提升為從三位官,是故有《日向纂記》中“三位公”之稱,天文十七年,義佑位列幕府家格中的最高等級“幕府一代禦相伴衆”。翌年,由于嫡長子歡虎丸早逝,義祐出家入道之時更是自稱為“三位入道”并引以為傲。

平定了長倉氏叛亂後,伊東義佑一改佑允、佑吉兩代的固守領土政策,重新開始伊東氏的擴張之路。伊東氏要奪取日向南部的統治權,不但要應付親如一家的北鄉氏和豐州島津氏,更棘手的是兩家背後實力強大的夙敵薩摩島津氏。

因義祐祖父義國在與島津家的戰争中死去,是以對島津家的仇恨很深。而島津家自古就擔任薩摩、大隅、日向三州的守護工作。

單憑伊東氏一家之力,難與三家勢力相抗衡,為此,義祐通過頻繁的聯姻及外交活動——将長女高城氏嫁給了大隅肝付氏十七代當主肝付良兼,次女麻生氏嫁與此時占據日向真幸院的北原兼守,又拉攏了肥後的相良義陽。義祐依仗肝付、北原、相良三家為外援以應對北鄉、豐州二家的聯手并牽制薩摩的島津貴久。

天文十二年三月,伊東義祐再度兵發饫肥。伊東大軍将鹈戶山城重重圍困,不分日夜的連續攻勢下,鹈戶山城的島津軍固守了兩日,終是不敵落城,殘存的守軍四十餘人棄城而逃,伊東軍趁勝追擊,俘虜了其中的柏原備中守等二十餘人。天文十三年十月,大友義鑒的使者定惠院來到饫肥永慶寺,開始進行和平交涉。義祐态度堅決,交涉失敗,定惠院無功而回。

義祐暫停了伊東軍的進攻,決定先施以計略分化豐州島津氏内部。這一方針很快便取得了成效,伊東氏兵不血刃而獲鄉原之地。島津廣忠憑謠言不辨真假就将高源右衛門尉召至饫肥幽閉。高源不久被親族救出,開城投靠了伊東義祐。

日本戰國人物40伊東義祐(上)

因為島津忠廣的自毀長城,義祐大軍在攻破烏帽子嶺後勢如破竹,兵鋒直指饫肥南鄉北鄉将監忠直所屬的熊谷新城。義祐在饫肥東面要害中尾嶺築砦,城主忠直率數百人固守城池,伊東軍以火箭燒城。火勢兇猛,伊東軍則趁機登城。此役,守軍至城主北鄉将監忠直始全軍覆沒,熊谷新城亦在大火中燒成了廢墟。

自知危在旦夕的島津忠廣決定向薩摩的島津貴久求援。島津貴久遂派遣伊集院大和守忠明為大将率三百餘騎援助忠廣。天文十八年四月二日寅時,伊集院軍趁朝霧深鎖,突襲了伊東治部少輔鎮守的中尾砦。聯軍出其不意的一擊讓守将始料未及,伊東軍從合戰始就一直陷于被動。戰至午時,中尾砦破,伊東治部少輔以下二百餘人陣亡。

義祐聽聞戰敗的消息後,開始下令伊東軍全線撤退。義祐饫肥征伐前後曆時六年,雖最終在薩摩島津的幹涉下,前功盡棄。但此六年之役已經極大地消耗了豐州島津氏的有生實力,從此再難獨立面對伊東氏。心力憔悴的島津忠廣卸下家督之位交與養子島津忠親,自己于次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享年五十二歲。

永祿元年,伊東軍以伊東加賀守祐安為大将圍困島津氏在饫肥城外最後的據點新山城。新山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被譽為“饫肥第一砦”。兩軍僵持至同年十一月,伊東祐安截斷水源,遣使勸降,城主知覽大和守忠幸斷然拒絕,伊東軍于翌日發起總攻擊。此役乃伊東氏家臣山田宗昌初陣。此時的山田宗昌年僅十七,卻盡顯豪傑本色讨殺北鄉氏聞名的剛武者龜澤豐前。據說出戰之前,山田将膳食一分為二,先食一半并立誓取下龜澤再食另一半。後于與龜澤豐前一騎讨斬下了龜澤豐前的首級,衆人皆懼其鬼神般之武勇。這事我覺得可能是根據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故事所模仿杜撰。

困守饫肥城的島津忠親無奈之下隻得再次向島津貴久求救。貴久命三千精銳援救饫肥,探得薩摩島津援兵已至的祐兵設計誘敵深入,将島津軍引至中島田,激戰中伊東伏兵突然殺到,前後夾擊下島津軍大敗。饫肥勢中有“饫肥第一剛者”之稱的上原式部少輔并上原源四郎陣亡。

天文十年十月始,伊東義祐兵征饫肥,前後十餘年,年年合戰。島津忠親主動将與薩摩島津接壤的末吉之地讓度與島津貴久,并收貴久次子忠平(島津義弘)為養子入駐饫肥城共同抵禦伊東氏。

永祿四(1561)年七月,伊東義佑在饫肥與酒谷兩城之間建起鐮倉之陣,同時援助肝付兼續大敗島津貴久。肝付氏奪取高原山馬立二城,薩摩島津損失島津右馬頭政久(又稱忠将)、大寺大炊助等七十餘人。吃了敗仗的薩摩島津一時間再無力援助饫肥,島津忠親遂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派談合衆日置周防介出使伊東家,請降。兩家商定将志布志割讓與肝付兼續、饫肥則由伊東義佑掌管。次年五月十八日,完成志布志交割的島津忠親下城,遷往栉間。同日,伊東氏以福永宮内少輔、上别府常陸守為城代接管饫肥。花費了二十年的時間,此刻終于攻下饫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