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TK技術的應用
1、控制測量。為滿足工程建成區和規劃區測繪的需要,工程測量控制網具有控制面積大、精度高、使用頻繁等特點,譬如,城市Ⅰ、Ⅱ、Ⅲ級導線點大多位于地面,随着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這些點經常被破壞,影響了工程測量的進度,如何快速精确地提供控制點,直接影響工作的效率。正常控制測量如導線測量,要求點間通視,費工費時,且精度不均勻,還需事後進行資料處理,不能實時知道定位結果,如内業發現精度不符合要求則必須返工。應用RTK技術則無論是在作業精度,還是作業效率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GPS靜态測量,點間不需通視,是以,RTK技術在水利水電,公路,鐵路等建築工程等的工程控制測量中同樣發揮着重要作用。
2、采用GPSRTK測量技術施測地形圖。根據RTK技術地形測量的特點,以RTK基準架構網點為基礎,分别架設GPS基準站,使用1+2工作模式,用2套GPSRTK接收機作為流動站進行測量。由于所用GPSRTK系統的發射電台隻有4W,中途不需更換電池,就可使用1天。流動站在第1次測量時,需在一已知點上進行測量,其測量結果與已知點進行比較,進而檢查RTK系統是否工作正常及基準站坐标輸入是否正确,最後将GPS獲得的資料處理後直接錄入計算機,可及時精确地獲得地形圖資訊。
3、線路中線定線。RTK測量技術用于工程線路中線定線測量,如市政道路中線、電力線中線、管道中線定線或放樣測量。定線測量可直接利用手簿擷取拐點或IP點的坐标。而放樣工作一人也可完成,将線路參數如線路起終點坐标、曲線轉角、半徑等輸入RTK的外業控制器,即可放樣。放樣方法靈活,即能按樁号也可按坐标放樣,并可以随時互換。放樣時螢幕上有箭頭訓示偏移量和偏移方位,便于前後左右移動,直到誤差小于設定的為止。
4、建築物規劃放線。建築物規劃放線,放線點既要滿足建築物設計規劃條件的要求,又要滿足建築物本身的幾何關系,放樣精度要求較高。使用RTK進行建築物放樣時需要注意檢查建築物本身的幾何關系,對于短邊,其相對關系較難滿足,在放樣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測量點位的收斂精度,如果點位收斂精度不高的情況下,強制測量可能帶來較大的點位誤差。在點位精度收斂高的情況下,用RTK進行規劃放線一般能滿足要求。
5、用地測量。在建設用地勘測定界測量中,RTK技術可實時地測定界址點坐标,确定土地使用界限範圍,計算用地面積,在土地分類及權屬調查時,應用RTK技術可實時測量權屬界限、土地分類修測,提高了測量速度和精度。
6、像控點測量。像控點測量是航空攝影測量外業主要工作之一,傳統的方法要布設大量的導線來測量部分平高點,内業有時還要加密。采用RTK技術測量,隻需在測區内或測區附近的高等級控制點架設基準站,(若測區内或測區附近無高等級控制點,可先加密),流動站直接測量各像控點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對不易設站的像控點,可采用手簿提供的交會法等間接的方法測量。像控點的精度要求對于RTK測量來說是不難達到的。與傳統作業相比較,它不需要逐級布設控制點;與靜态GPS測量相比,縮短了作業時間,因而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功效至少提高3倍~5倍。
2、公路測量重點中線放樣
1、導線點坐标複測。目前,高速公路的施工設計機關僅提供給施工機關導線控制樁及坐标。施工機關進場後,由設計機關進行交樁,必須使用經過有關部門檢測合格的全站儀對導線點進行複核聯測。在測量前要對設計院交樁的水準點、導線點進行閉合,确認準确無誤後進行臨時水準點及導線點的引設。其測量放樣的成果直接影響着道路品質等級、結構、安全及建成後的功能。當該路段導線點觀測角和相鄰導線點邊長都已實測完成,導線點複測的外業工作基本宣告結束。接下來進行導線點坐标複測計算。通常來說,用前兩個導線點和最後兩個導線點為已知邊進行方位角閉合計算。根據坐标和導線長度計算導線精度,看其是否滿足導線要求的精度。如果滿足精度要求,說明導線測量準确,整理出導線點成果表同時做好下一步測量的準備工作。
2、主要中樁放樣。現階段大陸道路測量放樣的主要方法是以某相距最近的導線點為測站,後視相鄰導線點,撥角測距放出該中樁點,觀測角和距離是以這三點的坐标計算得出的。根據現有的一些測量問題,測量工程師在放樣中樁時一般會應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放完一個中樁點後,必須進行儀器歸零校核,歸零誤差應在限差之内。二是測站導線點到所放中樁點距離小于到後視導線點距離。隻有注意多方面的影響,合理的操作才能準确地放出中樁來。
3、中樁穿線。其實,中樁穿線的過程與導線點複核測量方法大緻相同,而衡量中線是否合格則是檢驗路線的各種技術參數,通俗點說就是看直線點是否在一條直線上,曲線點是否在一條曲線上。根據導線點放出的中樁是否滿足路線走向的各種技術參數呢?而事實上誤差仍然難免,應詳細記錄穿線過程的各種資料,進行認真分析,查找原因,中樁穿線如有不符合的情況,應以緩直線或曲線相距最遠點調整中間點,線型結點應先定曲線後定直線。根據全線測量結果進行計算,尋找調整中樁位置,使線型能夠達到最小誤差的最佳方案。
4、栓樁法。在導線點複測記錄栓樁。即以這兩個導線點哪個為測站,哪個為後視點。導線點放樣的中樁如未調整,其中樁放樣記錄也是栓樁的一種辦定标段頭尾一定距離範圍中樁的放樣辦法;如調整了,應在導線點二次實測進行記錄栓樁。其它騎馬樁、三角網等也可進行栓樁。但無論哪種辦法,都應考慮施工由于高填或深挖以後是否還能由其恢複中樁。
3、測量中要注意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關于測量常見的問題。公路測量前的中線放樣是施工前的一項重要步驟。成功的中線放樣對公路工程的标準化與規範化具有重要的意義。中樁放樣是以某相距最近的導線點為測站,後視相鄰導線點,撥角測距放出該中樁點,觀測角和距離是以這三點的坐标計算得出的。在進行水準測量時,考慮到以後路基高度,根據實地地形地貌,兼顧結構物工程,可以沿路線方向間隔二百米左右設定一個施工用水準點,并對每個加密水準點位置做詳細記錄。進行測量時,要嚴格按照四等水準測量操作規程進行,使用的儀器一定要經過校核,每相鄰兩個水準點進行閉合測量。加密的水準點都要進行閉合和複核,做好詳細的記錄。
由于施工機關測量專業人員的實際技術力量和業務水準、工作習慣、儀器配備等不同,是以做為測量監理工程師必須在開工前根據工程特點和地理環境,依據測量規範要求與施工機關統一意見,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确定首級布控方案。導線點丢失後,恢複其原來點十分困難,那麼我們就因該重新布設,一般來說重新布設的精度和原來的精度是一樣的。按照相鄰點通視的要求重新布設,選點布設完畢後随導線點測量一次完成。
導線點坐标取值我們一般是用我們施工機關自己複核計算的平差結果,這是因為雖然使用的相同的導線點,而由于測量時取導線長度不一,雖說其導線點坐标是從某種意義來說是一個定值,但取某一段或取全線測量其結果就不一樣,此外,人的視覺誤差和儀器精密程度不同,複測的導線點坐标即使精度很高也不會與設計值相同。隻有采取的措施得當,控制方法合理,才能取得較好的控制效果。
2、一般問題的解決方法。在進行中線放樣時,一般說來,路線設計機關所給的導線點坐标是整條路平差計算值,而施工機關投标是分段中标,中标之後可能又分幾個機關施工,這樣測量可能也分幾段。一個标段的附合導線數量往往根據監理要求不同可能會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附合導線,造成标段與标段之間,施工機關與施工機關之間連接配接困難。公路施工測量放樣不是單單依靠中樁,其最終是由一些主要中樁連結成線确定的,中樁放樣完畢,還必須要進行穿線。
在放樣中樁時應注意兩項:首先放完一個中樁點後,必須進行儀器歸零校核,歸零誤差應在限差之内,否則所放點位應重新放樣;其次測站導線點到所放中樁點距離小于到後視導線點距離。注意這兩項,可以有效減少誤差。在進行開工前的交接樁時,應由業主、設計機關向測量監理工程師及承包商提供平面控制點及高程控制點,在交接樁位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點位的完好及與交樁資料的吻合,同時要做好交接記錄。要認真了解設計檔案中有關控制點的等級要求及導線、控制網的精度,設計機關的測量精度及導線、控制網的布設是否滿足勘測設計規範要求。在編制測量監理規劃時應注意結合施工工程内容和特點有針對性地編制,應熟悉圖紙、規範要求,避免檢查内容的遺漏或與規範要求。同時對重點工序、重點部位需加大的抽檢頻率。
進行控制點的複測監理工作時,測量監理要認真檢查施工機關的用于複測的儀器、人員數量、人員資質,同時要對施工機關的技術方案認真審查,一般應要求施工機關對設計機關提供的所有點位同精度複測,以確定在施工階段的測量精度要求。監理工程師應要求施工機關對複測資料進行整理,并提供複測原始手簿。在監理工程師和測量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這樣才能確定測量工作有效,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