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洲鲥專題系列講座 美洲鲥人工養殖技術

作者:吉山花瑤

美洲鲥專題系列講座 美洲鲥人工養殖技術

施永海等

大陸美洲鲥的養殖規模日益擴大,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及湖北、四川等地,每年苗種的放養量在250萬~350萬尾。養殖美洲鲥的常用模式有集約化養殖、大水面網箱養殖、遮陽池塘養殖等。近幾年,長三角地區逐漸興起大棚結構池塘養殖,該模式具有養殖要求低、能耗較低、成本可控、管理友善等優點。現将美洲鲥的大棚結構池塘養殖模式介紹如下。

一、養殖條件

1.水源

水源要求用水友善,鹽度0~12,pH 7~10,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2.池塘條件

池塘選擇要求環境安靜,面積以 2~5 畝為宜,泥沙底質,水深2米以上。有獨立進、排水系統,池塘水質好,養殖排放水應符合《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和《海水養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的相關規定。進水口應使用60目篩絹網過濾,排水口設網眼為2毫米×3毫米的圍網和40目的閘網。每個池塘應配備1~2台1.5~3千瓦葉輪式增氧機。

選擇相鄰兩個池塘搭建大棚,池塘大棚跨度不超過100米,池塘間的塘埂架鋼結構中梁,向兩邊塘埂鋪設柔性鋼絲繩,并固定于地錨上,形成棚架,上方覆以遮陽率90%以上的遮陽膜(圖1)。池塘使用前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等正常消毒劑徹底消毒。

美洲鲥專題系列講座 美洲鲥人工養殖技術

圖1 遮陽池塘

二、基礎餌料生物培養

夏花魚種放養前需要培養基礎餌料生物。根據放養時間,提前5~7天加注新水0.5米,逐漸提高水位至2米;晴天中午開啟增氧機1小時,晚上可以不開。水溫25~30℃時,過3~5天水色變濃,在6~10天時用燒杯在池内不同點位取樣5~7個,以檢測枝角類、桡足類幼體等餌料生物,當生物量達到20~40個/升時,即可放養魚苗。

三、魚種放養

1.夏花魚種(0 + 齡)放養

夏花魚種放養時間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選擇上午放養,魚種下塘前應開啟增氧機。夏花魚種體長40~60毫米,放養密度為1 500~2 500尾/畝。魚種下塘時,要在池塘上風處先将池塘水加入運輸容器中,讓魚種适應 1~2 分鐘再進行放養。夏花魚種在放養10天後,開始馴化投喂配合飼料。美洲鲥夏花魚種不同運輸方法的特點見表1。

表1 美洲鲥夏花魚種運輸方式的特點

美洲鲥專題系列講座 美洲鲥人工養殖技術

具體運輸方式建議:運輸時間在0.5小時以内者短途轉運,特别是場内運輸放養,可選擇20~50升的圓桶遮光運輸,密度為1~2尾/升;運輸距離在 100~200 千米、時間在 2~3 小時的中途運輸,可選擇活水車(車載水箱)或者氧氣袋保溫運輸,運輸的成活率均較高(>95%);長距離運輸可采用航空保溫泡沫箱内放氧氣袋運輸,運輸成活率特别高(99%)。在運輸水體中添加一些抗應激劑可降低美洲鲥魚種的應激反應,減少運輸損傷和死亡等。

2. 1 + 齡魚種放養

當露天池塘水溫升至15℃以上時,即可放養1 + 齡魚種。美洲鲥1 + 齡魚種一般采用短途轉運,如場内拉網轉運。放養轉運時,采用20~50升的圓桶帶水遮光運輸,運輸密度為15~20尾/桶。放養時提前開啟增氧機并測量水溫,溫差不超過2℃,放養魚種體長 15~20 厘米,個體重 60~100 克,放養密度為800~1000尾/畝。

四、飼料投喂

投喂的飼料為浮性膨化配合飼料,具體參數見表2。每天上、下午在無陽光直射時各投喂飼料1次,投喂量以2小時攝食完為準。飼料應投放在飼料框内,飼料框可采用浮性材質(木質、PVC、毛竹等),規格為1.5米×2米,框高10厘米(水上5厘米、水下5厘米)。

表2 美洲鲥規格和飼料規格對照

美洲鲥專題系列講座 美洲鲥人工養殖技術

五、水質調控

1.池塘遮陽

入夏後溫度上升,在16:00-17:00的池塘表層水溫達到24℃并連續1周後,在池塘大棚上方拉蓋遮陽膜,兩頭可通風。入秋後16:00-17:00的池塘表層水溫降至24~25℃并連續1周時,拆除遮陽膜。長三角地區通過搭建遮陽棚,池水溫度基本可以維持在30℃以下。

2.換水

0 + 齡魚種養殖,每兩周換水1/3,水源水溫超過32℃時,減少換水頻次和換水量。1 + 齡魚種養殖水溫控制在30℃以下,當池水溫度<28℃時,每14天換水1次,換水量為全池水的1/3;當池水溫度>28℃時,盡量選擇陰天的清晨外界水溫相對較低時少量多次換水,每次換水量為全池水的 1/5。有條件的機關可在魚種放養後逐漸換入海水,由淡水慢慢過渡到海水養殖環境,模拟美洲鲥自然生存環境。

3.增氧

每天18:00-21:00開啟增氧機,次日5:00-6:00關停,開機時間為8~12小時,池塘遮陽後增加開機時間1~2小時。遇到天氣不佳或連續陰雨等惡劣天氣,要延長開機時間,以保證池塘水體溶氧高于5毫克/升。

六、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注重水溫、溶氧監測以及水色觀察,發現有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堅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每天上、下午各測量水溫1次,注意觀察魚種攝食、活動等情況,及時清理未吃完的飼料并調整投飼量,做到精準投喂。通過科學投喂、調控水質、保持環境安靜,降低應激反應等措施,做到生态防病。發現有病魚、死魚要及時清除,做好日常養殖記錄,記錄應儲存3年以上。

七、拉網起捕

1. 0 + 齡魚種拉網起捕

當水溫降至 15℃以下時,需進行拉網、運輸,進入越冬環節。運輸前,用聚乙烯網拉網鍛煉2~3次。拉網起捕前1天,停止投喂飼料。拉網起捕時,先進行半塘拉網,即在塘面1/2處下網,起網後,網圍内魚的數量上限控制在1 000~1 500尾,圍網滞留時間小于30分鐘;當存塘數小于1500尾時,進行整塘拉網。

2.成魚拉網出售

當美洲鲥達 500 克/尾時,檢查成魚的肥滿度,上市出售。拉網鍛煉方法參照0 + 齡魚種。拉網出售時,先在塘面1/3處下網,網圍内魚的數量上限控制在 300~400 尾,圍網滞留時間小于 30 分鐘。當存塘數小于400尾時,進行整塘拉網,陸續出售。

運輸水箱為圓形(或近圓形),直徑大于2米,高1.2米,運輸水位70~75厘米,運輸時遮黑整個水箱,采用納米管純氧增氧。當養殖水溫低于24℃、裝運水溫低于 20℃時,裝運密度為 35~40 尾/米3 ;當養殖水溫 24~28℃、裝運水溫在22~25℃時,裝運密度為25~30尾/米3 ;當養殖水溫高于28℃時,不宜出售與運輸。運輸用水可适當添加濃縮海水晶,鹽度調節至5~8。運輸時長控制在3~5小時,運輸成活率可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