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十年,資料團隊最核心的能力到底是什麼

作者:大資料推薦雜談

如果你問公司的技術團隊:”你們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他們會說技術能力,比如雲計算,雲原生、微服務、容器等等。

如果你問公司的業務團隊:”你們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他們會說業務能力,比如業務管理、客戶細分、營銷能力、銷售能力等等。

如果你問公司的資料團隊:“你們最核心的能力是什麼?” 答案就不那麼顯而易見了,資料能力是一個非常模棱兩可的詞,既包含技術能力,也包含業務能力,如果資料技術做到頂尖,似乎應該歸屬到技術團隊去,如果業務能力頂尖,那業務團隊才是歸宿。

有人會說,資料團隊的核心能力就是要具備資料驅動業務的能力,既懂技術,也懂業務,更懂資料,這種說法還是很含糊,這個綜合能力到底指什麼?其差異化到底在哪裡?

自己在不同時期對于這個問題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1、資料倉庫建設時期

資料倉庫剛起來的時候,數倉模組化成為了資料團隊最為關注的能力,因為好的模型可以大幅提升資料支撐效率,大家都以掌握關系模組化、次元模組化、分層模組化等方法而自豪,數倉模組化師成為了資料人才市場上的香饽饽,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數倉模組化是資料團隊最具技術含量的工作。

2、資料倉庫營運時期

資料倉庫建成後,數倉模組化師并沒有創造更多價值,因為發現業務人員最關注的卻是報表和取數,為業務部門提供準确而及時的資料成為了資料團隊最核心的能力,這個時候,SQL BOY大行其道,為了快速滿足業務需要,數倉模型是可以被犧牲的。

3、大資料平台建設期

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的資料的爆發式增長使得資料倉庫不堪重負,換資料倉庫引擎成為了資料團隊最重要的工作,這個時候大資料平台技術橫空出世,大家都認為掌握hadoop等技術棧是資料團隊最重要的能力。

4、大資料平台營運期

大資料技術同質化後,大家的焦點重新回到了業務上,資料團隊迫切希望把海量資料的價值發揮出來,到處去尋找資料賦能的場景,這個時候,客戶标簽、精确營銷、資料産品、資料變現等能力變得非常重要。

但無論是标簽、營銷、産品還是變現,似乎都在強調業務能力,那麼資料團隊差異化的能力到底是什麼呢?

論業務能力,肯定不如業務人員,論技術能力,也比不過研發人員,搞算法更沒前途,因為大多場景的模組化靠業務規則就夠了,唯一剩下的是取數能力,但取數對于業務和技術的要求并不高。

5、資料中台營運時期

資料中台橫空出世的時候,大家都歡欣鼓舞,因為覺得找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但剝開資料中台的核心一看,發現還是那幾樣老東西,模型與工具,隻不過外面套了個資料服務的馬甲,雖然資料服務的确讓資料可用性變得好了點,但資料服務本身可成為不了資料團隊的核心競争力,因為模型還是那些模型,抽象封裝又能有幾個呢?

6、數字化轉型時期

數字化對公司營運的一個明顯影響就是對于全流程端到端的資料貫通訴求增多,很多公司通過建立企業級的資料治理組織、機制和流程解決了頂層設計的問題,但卻卡在了企業級資料的營運上,因為原來的資料團隊沒有做好準備。

在企業級資料目錄的建構中,企業資料團隊要求各個領域提供領域資料目錄,但發現這些領域的資料目錄都是以碎片化的表的形式提供的,這些表對于其他領域來講難以了解,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領域的資料對自己很重要,但誰也沒有能力從這些碎片化的表中還原出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大量跨域的資料流通問題,看似是部門牆造成的,但實際上很多是由跨領域的資料了解門檻造成的,需求方提不清楚需求,資料擁有方則沒有跨領域的資料服務能力。

比如領域A希望從領域B擷取某業務的視圖資料,但領域B根本沒有該業務的視圖資料,它隻有最原始的碎片化的表,而且這些表散落在多個系統中,因為領域A的業務方從來沒要求去做這些模型視圖,但這些視圖對其它領域卻是至關重要的。

很多企業各個領域的資料能力還存在嚴重的不平衡,有些領域資料管理已經成熟,幹着從95分到96分的工作,而有些領域連資料目錄、資料采集都還沒做,根本沒有能力跟其它領域進行資料關聯。

比如某企業市場部希望針對10000個價值小區進行産品營銷,希望後端部門提升這10000個小區的線路覆寫,但後端部門說無法做,因為雙方的小區定義是不一緻的。

很容易想到,這些跨領域的模型工作應該由企業資料團隊去承擔,但數字化轉型時期所要求的模型能力與資料倉庫那個年代相比,内涵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要求企業資料團隊重新審視自己的定位,将各個領域資料的拉通整合作為自己最為核心的工作,能夠跨越流程、系統和資料的鴻溝端到端解決問題,進而實作業務流程的全局最優,具體包括四個方面的能力要求:

(1)掌握公司核心業務流程和業務對象

(2)能夠以核心業務對象為主體進行模組化

(3)能夠提供端到端的跨域資料服務

(4)以業務對象為核心進行資料資産營運

為了完成以上工作,資料團隊真正需要的是一隻資料模型産品經理隊伍,能夠以業務對象為核心(不局限于領域)來進行資料模型産品的建構,能夠為業務提供端到端的資料服務支撐,能夠解決跨領域資料模型建構過程中出現的資料标準、資料品質、資料整合等問題,他們是公司資料資産的真正代言人,能力要求遠遠超越了傳統的資料模組化師。

資料團隊要圍繞業務對象進行組織的變革,也業務對象為核心進行人員職責的重新劃分,如果公司有100個核心業務對象,那麼也許資料團隊需要50個産品經理,每個産品經理負責2個,這些産品經理為公司的資料資産整體負責,他們代表了資料團隊的核心競争力,獨一無二。

假如你是公司“物資”這個業務對象的産品經理,那麼圍繞“物資”你要建立一套貫通上下遊的模型體系和資料标準,所有涉及物資的資料需求都應該由你端到端負責實作,任何涉及物資的業務流程變動,系統變動,資料變動,你都要能與時俱進的進行模型的同步變更,你是公司裡最懂物資的人,無論是在業務上,系統上還是資料上,這是未來10年數字化時代資料團隊最需要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