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家撰文丨英國前首相顧問:中國有一種思維西方很缺乏

作者:環球網

來源:玉淵譚天

頻繁更換首相,并沒有改善英國的混亂局面。

11日的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英國國内生産總值(GDP)環比下降0.2%,與此同時,創紀錄的通脹資料引發了英國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罷工潮——鐵路勞工、碼頭勞工、大學職員、醫護人員,都在罷工。

面對英國群眾降低通脹、降低能源價格等諸多訴求,英國新任首相蘇納克卻在其上任後的首次正式采訪中表示:

英國群眾不能指望政府解決所有問題。

面對蘇納克這樣的表态,曾在5屆英國政府都有任職的英國前首相顧問傑夫·摩根告訴譚主,英國上司層對英國當下的局勢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正因如此,英國“失去”了好幾年。

他從個人經曆出發,結合其最新觀察,給譚主分享了他對英國發展模式的反思。

獨家撰文丨英國前首相顧問:中國有一種思維西方很缺乏

從約翰·梅傑到鮑裡斯·約翰遜,我在其中5屆政府中都有任職,這也讓我見證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是以,我對危機與治理有不少感受可以分享。

2002年,時任首相托尼·布萊爾在英國内閣辦公室設立了首相戰略部。我是這個團隊的第一位負責人,這也讓我可以常年與國家治理戰略打交道。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整個世界都處在需要同時面對多重危機的狀态。

我們從貨币價值的變化看起,它能反映出許多不同的危機。

經濟基本面不健康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包括英國在内的許多國家都還沒有完全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恢複過來,很多人的收入已經有15年沒有增加了。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之上,不斷惡化的氣候危機,以及地區沖突導緻的能源價格上漲和食品價格上漲又對英國産生巨大沖擊,英國的通貨膨脹資料居高不下。

其二,許多國家在貨币政策上同樣進退兩難。通脹不能放任不管,但加息會讓英國經濟陷入衰退狀态。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希望能夠快速遏制通脹,但這很困難,是以英鎊下跌成為了事實。

獨家撰文丨英國前首相顧問:中國有一種思維西方很缺乏

短期來看,最直覺的影響,就是英國人的個人收入和英國人對國家長期财政狀況的信心都在大幅下降。明年,随着長期低利率的時期的結束和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情況會更加惡化。

與此同時,英國還在同步增加稅收,而削減基礎設施建設、國民醫療等領域公共開支的政策可能還會持續好幾年。是以毫無疑問,英國會面臨一段非常困難的時期。

不過,通脹和加息的苦惱不僅僅存在于英國。我們可以看到歐元也在下跌。這背後不可忽視的因素是美元的強勢。

過去二三十年,美元一直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币,這給美國提供了各種所謂的“自由”和選擇,這是英國或歐洲等國家所沒有的。于是,在相對利率的襯托下,英鎊和歐元的下跌,身不由己。

從中長期來看,危機還遠不止這些。

我認為我們還會看到上述顯性結果的第二階和第三階效應——英國、美國等諸多國家在經濟增長停滞後,還會催化政治的變革和不穩定,比如英國的脫歐公投,而這又會作用于英國經濟,形成惡性循環的連鎖反應。

獨家撰文丨英國前首相顧問:中國有一種思維西方很缺乏

脫歐切斷了英國與主要歐洲貿易夥伴的聯系。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緻英國大幅削減了公共開支,已經對整體需求産生了相當糟糕的影響。需求減少,生産力就會跟着動力不足,英國的平均生産力已經超過十年無增長了,而失去歐洲市場,意味着又一次打擊。

我最近觀察到,目前西方大部分地區的大多數人都認為,未來他們的孩子會比他們現在過得更糟糕,這是此前從未出現過的現象。

糟糕的經濟狀況和英國的經濟結構有很大關系。

目前,英國經濟的構成以服務業為主,包括零售業、酒店服務、工商管理和金融業等等。2021年,服務業為英國經濟貢獻了1.7萬億英鎊的增加值總額(GVA),占英國GVA的80%。

英國金融業具有相對優勢,但英國脫歐後,許多金融機構也相繼退出英國市場。

獨家撰文丨英國前首相顧問:中國有一種思維西方很缺乏

而在一些前沿的關鍵行業領域,如人工智能、生命科學、基因組學、金融服務和法律知識行業等,英國也仍然保有一定實力并具備發展潛能。

如果要我在過去10至15年英國的公共支出削減政策中找到一個閃光點,我認為是英國盡可能維系了科研投入。但現在,在這些領域,英國也開始出現投入不足的問題。

經濟增長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需要英國在教育、投資模式和基礎設施等領域采取正确的長期決策和更具戰略性的措施。

但很顯然,英國還沒有真正形成一個服務于整體生産力的戰略。

更令人擔憂的是,英國又出現了一個新現象——頻繁更換首相,這必然是不好的現象。

由于英國政府的治理不善,幾屆政府都無法解決群眾的核心關切,英國已經失去了相當多的時間。

有人認為英國的停滞是從上世紀70、80年代的“去工業化”程序開始的。我是“去工業化”後的一代,在我的觀察中,當時鋼鐵、造船和汽車制造業大規模減少,這對正處于蓬勃發展中的英國來說,确實是一段非常痛苦的經曆。

但英國“去工業化”最痛苦的階段已經過去。自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起,世界經濟動蕩就已經接近尾聲,宏觀經濟狀況相對穩定,教育、國民醫療、研發、基礎設施成為經濟投入的重點。

獨家撰文丨英國前首相顧問:中國有一種思維西方很缺乏

就我的從政經曆來看,從1990年至2010年,這一時期的英國經濟盡管增長緩慢,但還是在兩場經濟危機中保持住了每年約2.5%的增速。

從2002年起,作為時任首相托尼·布萊爾的内閣中首相戰略部的負責人,我知道在布萊爾眼中,好的政府必須要能對短期壓力做出迅速反應,同時也需要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是以我非常清楚,這個團隊的職責就是各個政府部門一起深入國家治理政策的每一個方面,針對關鍵優先事項向英國首相提供深入的戰略建議和政策分析,進而制定中長期戰略。

我們還廣泛關注并學習本國政府以外的其他觀點。當時,我經常性定期通路中國。

我認為,在2008年之前,這一時期的英國經曆了200年來最佳的增長期。

但時任首相戴維·卡梅倫執政後,将該部門的職能轉移到了内閣辦公室的其他部門。我和卡梅倫是朋友,但也必須指出,這一轉移讓政府中缺少了很重要的一環。

我認為任何政府良好運作的關鍵,除了擁有綜合能力之外,還需要有遠見。是以,我一直在研究,我們要如何在面臨嚴峻危機的情況下,也能有能力規劃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在我研究過許多國家後,我發現,“去工業化”的陣痛不是英國現在止步不前最核心的問題。英國的停滞是因為還沒有完全建立正确的治理和政策架構來應對21世紀的發展新挑戰。

在這一點上,我必須要指出,中國一直是先驅者。

就拿經濟增長與碳減排來說,經濟增長一直是中國的關鍵目标之一,不過中國很早就在政策中嵌入對碳減排等事物的關注。

我也在中國很多地方政府和國家部門進行過關于循環經濟的交流。中國在比較早的時期就已經對太陽能和風能進行了大量投資,真正展現了中國對減少碳排放的關注。

中國的系統性思維,西方很缺乏——反觀英國,英國經濟部門的很多人還沒有了解,經濟必須既要從社會角度考慮,也要從生态角度考慮。

英國經濟決策者的思維仍然停留在20世紀,而不是21世紀。這導緻了許多錯誤層出不窮,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是如此。從我近期完成的一些研究項目的結果來看,諸如美國、英國這些老牌的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确實顯得相當落後與缺乏遠見,西方政府已經止步不前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時常在想,如果突然出現真正的全球大沖擊,以美國為首的主要大國是否能夠開展合作。

要知道,上一次全球經濟危機就是從美國開始的。它始于美國的房地産市場和金融業的大規模過度擴張。高峰時,美國大多數企業利潤的40%都被投在了金融業。

在某種程度上,美國的金融業成為掠奪者,從自身經濟結構的其他部分中吸取價值,在監管不力的情況下,大量超額支出,把自己推向非常危險的風險中,然後,又任由這樣的風險蔓延到世界各地。

獨家撰文丨英國前首相顧問:中國有一種思維西方很缺乏

當時,我正就職于英國政府,我知道英國是最早受到影響的國家之一,需要政府采取非常積極的行動來處理這個問題。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英國經濟産生巨大沖擊,但還沒有出現任何類似的經濟崩潰。

我們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隐藏在沖擊背後——全球合作體系比15年前要脆弱得多。

讓我擔心的是,美國等國家在試圖以競争的方式單獨解決問題。這可能會産生新的貿易壁壘,以及對資金流動産生新的限制,也可能會導緻全球經濟以更快的速度螺旋式下降。

獨家撰文丨英國前首相顧問:中國有一種思維西方很缺乏

毫無疑問,像英國這樣的國家會受到影響。要知道,英國在經過十年的量化寬松政策後,幾乎所有的經濟規律都被打破了,沒有人清楚我們的系統該如何運作去應對新的沖擊。

如果此時的英國再陷入一個充滿長期地緣政治緊張、沖突和制裁的時期,經濟後果将會更加嚴重。

而英國真正需要的,始終是一個更加開放的全球市場和未來。

譚主曾寫過,英國之亂折射出的不單單是經濟問題,也是治理能力的問題,還有西方發展模式等更深層次的問題。

作為曾參與英國政策制定的人之一,傑夫·摩根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反思了這些深層次的問題——缺乏系統性思維、缺乏整體戰略、決策者思維止步不前。是解決這些問題,還是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可能會成為西方國家發展的分水嶺。

正如譚主在文章中所寫,英國之亂,恐怕是西方亂局的先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