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困擾父母的6個育兒難題!這本書有答案|《什麼是最好的父母》

作者:杜小肆的解憂雜貨店

育兒焦慮是這個時代困擾很多父母的問題。

從孩子幼稚園期間,就帶着孩子報了各種課外輔導班,從音樂美術、到英語數學……因為其他孩子都報了,自己的孩子沒有報,是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孩子上了學,更是焦慮,入學考試、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小升初、中考、聯考……一次次的考試,一次次的分數都在刺激着孩子和家長的神經。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每次輔導孩子寫作業,都是一場“戰争”孩子崩潰、家長崩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裡隻剩下争吵和哭喊。

……

太多太多的問題和焦慮困擾着父母,我們到底要做怎樣的父母,我們到底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在未來的時代裡過得好一點呢?

今天,小肆為你解讀的是《什麼是最好的父母》。作者河合隼雄,是日本心理治療領域無可争議的開拓者和創始者。他是日本超人氣作家村上春樹的良師益友,日本天後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心靈導師,繪本大師幾米的靈感來源。

在這本書裡,河合隼雄用樸實的語言輕巧地破解父母的養育困惑。在物欲橫流、急功近利的社會裡,這本書或許能成為撫慰人們因養育兒女而心浮氣躁的一貼清涼劑,讓人們駐足思考,猛然回首或者内省自我。

最困擾父母的6個育兒難題!這本書有答案|《什麼是最好的父母》

1. 為什麼給孩子被保護的感覺非常重要?

作者在書中強調,從孩子出生到三四個月期間,給孩子被保護着的感覺非常重要!心理學認為,孩子通過母親形成了對世界的基本的信任感,也就是一種類似于“沒關系”的安心感。

肚子餓了,大哭就能得到食物;遇到困難,也會有人幫助自己……嬰兒無數次地反複體驗着“不安—沒關系,不安—沒關系”的過程,明白了這個世界基本上是“可以放心的”,這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

當然了,偶爾因為父母忙不過來,嬰兒稍微體驗一些這種不安倒也無妨,但如果嬰兒獲得的是“絕對不可能獲得幫助”的體驗可就糟了。

或許很多育兒方法也會說,孩子哭了不要一呼必應地立刻上去,那到底哪種方法好呢?作者認為,“不安的時候總是能得到幫助”,這種體驗再多也沒有壞處,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會有得不到幫助的時候,倘若錯過了幫助孩子的時機,最終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得到幫助,這就太可怕了。

最困擾父母的6個育兒難題!這本書有答案|《什麼是最好的父母》

2.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懂得我的付出?

作者認為原因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太偷懶了,沒有磨練自己作為父母的直覺,是以才不懂孩子到底想要什麼。

現在很多的家長為了掙錢而四處奔波,但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為他做的事,并不是指賺多少錢,而是能陪在他身邊,在重要的時候回應一句“爸爸媽媽在”。

多和孩子相處,認真觀察孩子,有些育兒的直覺自然會練就。比如,孩子是不會無緣無故地哭泣和大笑的:肚子餓了或者尿布濕了就會哭,心情好的話就會喜笑顔開……隻要認真觀察孩子,孩子就會教會你這些。你感覺好像是尿布濕了,是以試着換上新的尿布,孩子一下子就笑了起來。“果然沒錯!”這樣,漸漸地你就能明白孩子需要什麼了。

孩子哭了或者笑了,一次次地回應他發出的這些信号久而久之,就能夠培養出直覺。若是不去尋找孩子大哭的原因,而是一味地想止住哭聲,就走錯了方向。父母要是再發一頓火,孩子哭得就更起勁兒了。要知道,孩子的養育一旦進入了惡性循環,就會加速惡化。

作者還給各位媽媽提到一點,要想讓爸爸參與進來,候媽媽多說話是很重要的。比如,嬰兒“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媽媽換了尿布之後,嬰兒開心地笑了起來。媽媽如果能說一句:“看!寶寶開心了吧,剛才就是因為尿布濕了哦。”爸爸就能明白:“原來如此。”

比起母親一個人沉默不語地做完,像這樣讓父親也參與進來是很關鍵的。一句話不說地自己忙活,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容易感到厭煩,這樣也就失去了兩人一起養育孩子的意義。“為什麼哭了?”“為什麼笑了?”“哦,是這麼回事啊!”兩個人一邊說,一起了解,育兒這件事也會變得更容易些。

最困擾父母的6個育兒難題!這本書有答案|《什麼是最好的父母》

3. 總是忍不住唠叨孩子,怎麼辦?

父母若是想對孩子說教,幾個小時都說不完。當想說什麼的時候,還是先等上五秒鐘,事情就會大不相同。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員自我修養》中的一段故事——

導演讓演員走上幾步,但在旁邊不停說,“你覺得有這麼走路的人嗎?”“掌握重心!”“眼睛朝着要走的方向看!”結果演員蒙了,根本不會走了。

育兒也是一樣的,如果父母隻是冷漠地在旁邊說大道理,孩子肯定受不了。其實隻要稍等上一會兒,孩子肯定會做出有趣的舉動,也可能他們會冷不丁地說些什麼。

從開口到最後說出心裡話是會花不少時間的。不斷地體驗這樣的過程,就能逐漸提高耐心等待的能力。因為父母會漸漸明白,等一會兒孩子就會道出實情。重要的是不再單方面地進行說教,而是在孩子面前保持一種“開放”的态度。

最困擾父母的6個育兒難題!這本書有答案|《什麼是最好的父母》

4. 學前教育的關鍵是什麼?

作者認為,對于六歲之前的孩子來說,比起學習,能自由自在玩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體驗各種情感,才是最有意義的。

作者提到,現在很多家長太短視,讓孩子很小就去學習、上課,其實隻是為了讓自己安心。因為靠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來讓自己安心很難,是以就隻好去關注那些眼睛能看到的東西,以此來獲得安心。父母為了能讓自己安心,而迫使孩子付出了大量的精力。這多麼難為對文字和數字都還沒有興趣的孩子啊!而這種強迫孩子的代價總有一天會出現。

很多家長在孩子入學前急着讓孩子學算術或識字,雖說孩子确實早學到了一些知識,但卻占不了太多便宜。也許早早就學會的話,在剛入學的時候會顯得很有能耐,但這種差距差不多一年就被别人追上了。從孩子的一生來看,幾乎沒什麼意義。

在考慮學前教育問題的時候,容易導緻誤會的事情就是,總有成功的例子存在。一些有罕見天賦的人,因為學前教育而取得了成功。但是看着那種特殊的例子,想着“我家孩子也可以”的父母,并不是以孩子為中心,而是以自己為中心在思考問題。有的孩子很有天賦,也接受了學前教育,在外人看來非常幸福,可對他本人來說卻非常痛苦。也有孩子是以而憎恨父母,甚至自殺。看看自己身邊的人就會明白,在某些方面稍有特長、比别人做得好一些,也不一定就是幸福的保證。

有的孩子發育得慢些,有的孩子發育得快些,都是正常現象。有的孩子一開始發育得比較慢,後來可能一下子就追上來了。但如果在他追上來之前,父母就認為“這孩子真沒用”,那很可能就把孩子追上來的可能性毀掉了。

最困擾父母的6個育兒難題!這本書有答案|《什麼是最好的父母》

5.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我該怎麼應對呢?

孩子受欺負的問題牽扯到的相關人員很多,甚至有時會造成被欺負學生自殺的慘劇,是以事情比較嚴重。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冷靜的判斷和毅然決然的行動,因為自己孩子的生命可能正面臨着威脅,是以必須保護自己的孩子。

當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欺負的時候,必須判斷該去找誰說、怎麼說。是去找實施欺負的孩子的家長,還是找老師?同時,态度必須堅決和強硬。既不能被憤怒沖昏頭腦而上門大聲責罵,也不能為了避免對方生氣而把話說得含含糊糊。面對老師、對方的孩子和家長,必須用堅決不讓步的強硬态度,清楚地說明事實。而說了之後,也要考慮對方的反應和态度。

有的家長,一聽到孩子被欺負的事就張皇失措,或者怒不可遏,甚至會把這份憤怒沖着孩子發洩,對着孩子大發雷霆:“都怪你沒用!”而更讓父母難受的是,孩子受了欺負卻不跟自己說。是以當孩子對自己說出來的時候,一定要先表示“你能說出來,我很欣慰”,然後認真地聽到底發生了什麼,弄清楚狀況。在了解情況之後,再做出相應的決定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人剛聽孩子說了一半就說“我知道了”,而且憤怒地去别人那裡興師問罪。可是因為隻聽了一半話,是以當被質問、被反擊時啞口無言,反而把情況弄得越發不好處理了。總之要先仔細聽孩子怎麼說,這才是首要的事。

也有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譬如突然有人上門說:“你們家的孩子在欺負我家的孩子。”這種時候,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着急地、冷靜地對話。不要生氣大吼:“沒那種事,你說什麼呢!”雙方冷靜地商量讨論後,基本都可以達成一緻意見,“原來如此,那就這麼辦吧”,進而找出解決方法。

無論是欺負别人的孩子,還是被欺負的孩子,從欺負之中擺脫的時候都需要“心與心的聯結”。尤其是當被欺負的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這種聯結就像救生索一樣重要。自己和孩子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聯結的呢?重要的是從平時就開始考慮這個問題。

最困擾父母的6個育兒難題!這本書有答案|《什麼是最好的父母》

6.養育孩子該以什麼為目标呢?

關于這個問題,作者認為目标是要養育出“能夠活出自己的人生”的人。

父母必須把生活中獨立承擔責任的殘酷教給孩子。但是,在教會孩子承擔責任時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把自立和依賴看成是完全對立的東西。沒有依賴的自立應當叫作孤立,因為人與人的關系已經斷裂了。正是那些能夠适當依賴他人的人才能學會自立,甚至說适當的依賴是自立的支援和保證也不為過。“自立”其實是在親子之間建立的一種嶄新的關系。

通常社會上會認為“失敗=否定”,但家庭應該是個即便出現了失敗,也不會貶低孩子的地方。家人會說:“下次再加油吧!”“你沒問題的!”不會立刻就把“失敗”等同于“否定”。不因孩子的失敗就降低對孩子的評價,這才是家庭。

不過,父母和孩子都有必要認清失敗的事實,說什麼“這才不是失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隻是自欺欺人而已。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孩子“存在”于此就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如果能夠不斷肯定孩子的“存在”,那麼将來孩子長大了,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陷入自我厭惡之中。

愛這件事,最關鍵的就是肯定對方的人格。但要在肯定對方的自主性和人格的同時愛對方,實在是非常難的事情。其實,有很多人都忘記了對方是個有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以為像愛一個洋娃娃一樣地愛對方就是愛了。孩子的幸福,是由他們自己去創造和構築的。有些父母并不以孩子的幸福為中心,認為隻有把孩子放在他們以為的“幸福的狀态”裡才能安心,但這不過是自以為是罷了。真正的幸福,是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希望這些建議能對家長有所啟發!沒有完美的家長,也沒有完美的孩子,但有完美的愛!

本文作者 |杜小肆(永遠相信閱讀與寫作的力量,堅持下去,花定會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