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阿裡高管們披露了幾個雙11的重要資料

天下網商 章航英

編輯 吳羚玮

每年天貓雙11,都有數十億包裹飛向消費者。這背後,承載着商家對生意高峰的期待,也有消費者對生活的希冀。

截至11月10日24點,這一屆消費者已經在今年天貓雙11買出了25343個銷售過百萬的爆款單品,其中2000多個超千萬。此外,消費者們也買出了148個成交額增長超100%的趨勢品類。

這其中,有手機美妝家電等值得“囤”的年度剛需商品,也有香薰、潮玩、帳篷等“情緒消費”。“新四大金剛”行業的脫穎而出是一個證明——玩具、寵物、珠寶、運動戶外用品已經成為人們雙11的“新四大件”。

更多元新奇的貨品之外,消費者“逛”的姿勢也在變化,無論是在元宇宙中消費,還是用手機拍照購物,都意味着第14個雙11仍在帶給我們驚喜。

11月11日下午,阿裡巴巴園區内,淘寶天貓産業發展及營運中心總裁楊光(花名:吹雪)、阿裡巴巴首席技術官程立(花名:魯肅),以及菜鳥首席執行官萬霖共同參加了一場面向媒體的交流會。

吹雪表示,今年天貓雙11整體穩中向好,“我們深切感受到消費的韌性和活力,也能看到一些新的消費趨勢正在不斷湧現。”

今天,阿裡高管們披露了幾個雙11的重要資料

規模最大的雙11,148個趨勢品類增長超100%

吹雪表示,今年雙11或許是規模最大、覆寫最廣的一屆。

數百萬淘寶商家攜1700萬商品參與,龐大豐富的供給背後,人們的消費一路從剛需性消費擴大至非必需消費,更多滿足精神需求與品質生活的長尾小衆消費需求在生發。

今年雙11誕生了“新四大金剛”行業——玩具、寵物、珠寶、運動戶外用品——增速飛快。在原本美妝、快消、消電、服飾“老四大件”外,“新四大金剛”正在占據越來越多的購物車份額。

精緻養寵、露營垂釣、潮玩機甲在填滿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在新四大金剛行業,過去一年就誕生了超過400個細分葉子類目,有358個品牌銷售額破億,3434個品牌銷售額破千萬。

一些小的趨勢也在被看見。截至11月10日零點,今年天貓雙11跑出了148個成交額增長超100%的趨勢品類。

今天,阿裡高管們披露了幾個雙11的重要資料

吹雪表示,今年商業創新和消費活力依然強勁。“很多獨具創意的國貨新趨勢和新品類誕生,展現了我們經濟的創新性與消費的活力。這些行業快速增長的背後,反映了消費者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和居家的陪伴,對靈活出遊、圈層社交和悅己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新趨勢賽道的爆發背後,一面是使用者需求和喜好的變化,另一面是有力的供應承托。首先是科技變化,帶動VR眼鏡、香薰燈走紅,同時更多年輕商家、直播等新類型商家在入場。

今年天貓雙11是參與商家最多元化的一屆。通過降低門檻、重點支援中小企業和年輕創業者等方式,過去一年,淘寶淨增120萬商家,00後商家總數已接近100萬。

羅永浩、遙望科技、劉畊宏搶跑入淘。據悉,今年淘寶直播帶動近50萬名優秀主播入場,讓淘寶直播腰部力量更加堅固。截至11月10日,腰部主播、新主播、直播機構即迎來爆發性增長,新主播預售引導成交同比增長近684%,腰部主播預售引導成交同比增長365%、直播機構預售引導成交同比增長165%。

00後商家的入場,“喜歡什麼賣什麼”,棉花娃娃、洛麗塔服飾、國風積木等在淘寶上熱銷;而新類型商家的湧入,也用内容的方式不斷滿足人們更多需求。

沉浸式體驗,購物更“順滑”

很多人會發現,雙11前,淘寶APP悄然發生了一些細微變化。譬如開賣時間從24點提前到晚8點、提供了更長時間的“價保”機制、購物車從120件商品擴容至300件、多位址下單,以及用用拍照代替搜尋購物的“拍立淘”——雙11前全面上線後,已有7000萬人邊拍邊買。

吹雪表示,今年雙11整個購物體驗在變得更為順暢,客訴率大量下降,更長“價保”機制也讓消費者更放心大膽購物。

阿裡巴巴首席技術官程立(花名:魯肅)認為,下一代網際網路正在打開“體驗電商”新可能。

今年雙11,阿裡從人、貨、場三個方面打造了更立體的消費體驗,讓消費者實作了沉浸式購物。譬如,服飾、運動戶外等行業采用“雲走秀”的方式釋出新品,将消費者拉到大秀前排即看即買。這種沉浸式的發新品方式,讓成交整體提升了3倍。

在展示方式上,商品從過去的平面照片變成立體的3D模型,這對于手表、首飾、手機、運動鞋等類目來說尤為重要——可以直接“穿戴”上身,更準确的外觀顔色、形狀結構、實體材質等資訊,都能讓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更為直覺,決策更高效。

據悉,在3D模組化方面,阿裡推出創新的軟硬一體三維重建方案,首次将學術界神經渲染(NeRF)算法在工業界規模化落地,目前在淘寶、天貓上面已有超過10個品類在基于NeRF進行高品質、規模化的模組化。今年雙11,手機天貓APP貓享中,3D商品覆寫率也已經達到60%。

1.2億包裹送貨上門,收貨比去年快3小時

作為購物體驗的重要部分,每年大促之後,消費者最期待的就是快遞何時到家。

今年雙11還沒完全落幕,已經有95%的商品奔向消費者,85%的包裹已經簽收。

龐大包裹量同時出發,對履約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但是不少消費者感覺到,收貨時間與平時并沒有什麼差別。

菜鳥CEO萬霖解釋,即使在疫情影響下,包裹的送達速度依舊很快,甚至比以往更快了——貨物從支付到簽收,整體比去年提速3小時,而從發貨到簽收,則比去年整整快了5小時。

“快”的背後,是菜鳥預售包裹預處理範圍更大,覆寫了整體80%的包裹。另外,預處理的預售包裹,還下沉到了更深的地區,譬如西藏林芝、黑龍江黑河等地的消費者,都能快速收到預售包裹。這才有“還沒等退貨,快遞已經到了”的故事。

不僅是送得快,更要送得好。今年以來,“送貨上門”成了菜鳥的頭等大事。據悉,今年雙11已經有1.2億包裹被“送貨上門”,單日送貨上門1100萬個包裹。

高效穩定的履約背後,一方面來自物流的多年積累,倉配和供應鍊能力不斷成長,相關環節不斷磨合提升速率;另一方面,今年以來菜鳥還結合各地疫情防控資訊,對包裹做了資訊提示——如果某地因為出現疫情,快遞無法及時送達,消費者會在商品頁上看到提醒,根據自身需求合理決策。對商家來說,這意味着降低客訴風險,提升生意的确定性。

無論是送全球,還是下到田間地頭,更智能、普惠的包裹讓商家實作了生意的爆發,也給人們帶來了雙11的儀式感,以及生活中的小确幸、小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