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子菲菲
01.
又一對明星官宣離婚。
世界名模吉賽爾·邦辰和頂級橄榄球運動員湯姆·布雷迪結婚十三年,二人育有三個孩子。
丈夫布雷迪不顧婚前承諾退役後回歸家庭,今年宣布退役不到數月,又傳回賽場,令回歸家庭一人獨立帶娃兒的邦辰失望透頂,二人以離婚收場。
據說超模吉賽爾的一步T台就能賺到45萬美元。她身價數億。不缺錢的她育娃竟然也困難重重。
錢多,也不能解決“喪偶式育兒”的困擾。
獨自一個人帶三個孩子,盡管保姆衆多,對孩子們照顧地無限妥帖,邦辰親力親為,對孩子付出再多,也覺得不夠。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人常說:最溫暖的的是母親的懷抱,最堅實的是父親的肩膀。
孩子的撫育過程中,父愛和母愛的滋潤都是無法替代的,也不能互相替代。
布雷迪作為父親,對孩子們愛的缺席,讓妻子和孩子們無法原諒。
塗磊說:作為男人,有兩件事要學會。一種叫男人的責任,一種叫男人的技能。你以為責任是什麼?你以為責任是終身相守,扔幾個錢在家裡,真正的責任是要在乎你所愛的人每一分每一秒的感受。
邦辰不稀罕布雷迪的錢,對她而言,布雷迪的體貼和陪伴顯得尤為珍貴。
在錢上,夫妻二人勢均力敵,可感情上的不對等才是離婚的元兇。
“喪偶式育兒”是多少寶媽們的噩夢。
02.
傅首爾說過:一個孩子的确什麼也幹不了,但是他可以讓你什麼也幹不了。
對于不少錢的邦辰,她的處境顯然比大多數寶媽要優越數倍。現實中,寶媽們要一手抓工作,一手帶娃,最終,你會發現,娃沒帶好,錢沒賺多少,還弄得身心俱疲。
我曾經嘗試過一邊工作,一邊帶娃,那時他三歲左右。當我把玩具,吃的,喝的,都擺放在孩子一邊時,就到另一邊準備開始專注工作。
不到一分鐘,孩子一口一個“媽媽”地叫,不是要你抱,就是要你陪,一會兒玩具弄壞了,一會兒吃的、喝得打翻了,而電腦的那一端,老闆和同僚們還等着你回複呢。
事實上,有個娃他什麼也幹不了是真,可你也什麼也幹不了也是真。
那時的你,真的希望有個人可以幫幫你。丈夫哪去了?憑什麼我既要工作,既要育娃,而他隻用工作?
工作隻有一個原因:缺錢。
你無盡的付出,在世俗眼裡,你幹得并不出色,在内不能全心打理家庭、照顧孩子;在外無法專注和發展事業。
你補貼家用,你照顧孩子,臨了,還惹了一身“不是”。還不不算。
同時賺錢的男女,職場上,男的被傳統和世俗譽為“專注事業”,可升職加薪;女的被說成她的精力被分去照顧家庭,要被職場冷落、邊緣化。
看見沒,這就是所謂的“男職獎賞”和“母職懲罰”。
職場媽媽的煩惱莫過于“一心二用”:一邊戰戰兢兢地伺候老闆,小心賺錢,增加家庭收入;一邊打起十二分精神來照顧孩子。
一個美國教授對職場媽媽做過一個調查,問其中一位女士,你為什麼這麼“拼”?
她說:因為“其他媽媽”也這樣啊。
教授再問:那你能否舉出一個執行個體。
她想了很久,沒能找出一個例子。所謂“其他媽媽”無非是個不存在的假象。
剛獲得飛天獎的女演員熱依紮當年拍《山海情》時,正在哺乳,她一邊飾演,不拖劇組工作進度,一邊自己間隙堅持母乳喂養孩子,不能親自喂養時就擠奶交給保姆拿去喂孩子。
那段時間,她過得很苦,有一次奶漲乳腺發炎,當時的條件有限她忍受沒有麻藥的情況下讓醫生吸液。
有過同樣經曆的網友見了說:這種痛隻有經曆的人才知道,有麻醉的情況下就已經痛得沒邊了,何況是沒麻藥時那個疼。
獲獎後,熱依紮在領獎台上哽咽地說出感謝組委會,感謝導演,而第3個感謝的人就是月嫂。
注意到,全程中沒見到熱依紮丈夫的身影。職場媽媽“喪偶式育娃”的心酸,可見一斑。
03.
還記得那個29歲的寶媽帶着一對兒女跳樓自殺的案例嗎?
這是2021年發生在安徽的一個真實案例。
寶媽嫁給男方後,被催生,迫于壓力選擇辭職,生了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兒,婆婆得知是女兒,而且還有些殘疾,就不帶孩子,寶媽還沒出月子就開始帶孩子,最後孩子娘家的幫忙,寶媽才順利地做好月子。
丈夫一直處于缺席中。
長期的身體和精神壓力下,寶媽精神恍惚,最後帶着兩個孩子走上絕路。
還記得紀錄片《生門》,女人們賭上性命生孩子,生完後,需要幫忙還要看人臉色。
在最脆弱的時候,我們可以扛過,什麼苦也可以吃,可就是無法忍受丈夫明明可以體貼,送上一聲安慰,給與一個擁抱,但他什麼也不說,也不站在你這邊,擺出一副“都做媽媽了怎麼這麼玻璃心”,他無法體會到你産後委屈的心靈,不是給幾個錢就可以解決的。
高爾基說: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
既然有一紙婚約,就要同甘共苦,如果你不幸撞見“喪偶式育兒”,要敢于表達心中不滿和脆弱,敢于去尋求幫助,像熱依紮一樣找保姆,找可以幫到自己的人,不要讓自己陷于絕境,苦了自己,苦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