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企業團隊管理之讀書會

  • 随着企業的培育對象從70後、80後轉變為95後和00後,企業教育訓練的邏輯也在發生變化。過去教育訓練的主體是老師,客體是學員,即老師講什麼,學員就聽什麼。今天,我們必須扭轉觀念:教育主體逐漸從老師轉移到學員身上,我們在形式設計上要千方百計地給新生代學員發聲的機會。是以對于教育訓練的形式,我們千萬不要拘泥于老師與課程,而要着眼于“教化人心、育人成長”的目标。
  • 我們設立了讀書會,正是因為它颠覆了傳統的灌輸式學習,把課堂還給了員工、讓員工發聲、更是讓員工來主導學習。

一、讀書會設計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 我們要知道,讀書會的重點不在“讀書”,而在“會”。也就是說“讀書”隻是學習的一個載體,重點是要通過“會”這個組織,讓參與其中的學員得到培育與成長。這正回答了我們在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那個問題:用讀書會這樣一種方式,來撼動一個人的内心,碰觸到他(她)的靈魂。
  • 我們來一起回顧下這大半年的讀書會的情況:
  • 第一階段:随着面對中高管教育訓練課程的開啟,公司的讀書打卡組織成立了,讀書打卡小組要求每位學員同讀一本書,并且每周必須送出讀書筆記。我記得在剛開始大家還沒形成習慣時,學員們隻是将書中的概念進行東拼西湊,形成一篇勉強交得出手的文章,讀書筆記不要說管理實踐應用了,連文章的條理都值得商榷。但經過十周、二十周、三十周這樣的閱讀寫作曆練,管理者們不僅養成了讀書打卡的習慣,文章也變得豐滿起來,更是可以把讀書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管理實踐中。後續教育訓練課程範圍擴大,更多的中基層員工也加入了進來,通過閱讀管理類經典書籍,公司不僅統一了管理語言,也讓管理者對管理科學有了重新的認識。
  • 第二階段:公司正式的讀書會成立了,這次我們加入了新玩法,我們将更有效的讨論、叙述和分享(每月小組線下讀書分享)以及互相學習模式(每周小組點評)融入了讀書會流程。我們正在精心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目的就是要讓員工真切地感受到讀書會對自己有所助益,讓員工真心的願意參與,達到自我成長的目标。
  • 是以,讀書會本質上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學習制度,而是需要長年累月沉澱而成的學習文化。

二、讀書會還有什麼作用?

  1. 讀書會是團隊檢討改進會:結合自己的工作,通過讀書檢討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明确的改進計劃。比如我在技術部門也推行了工程師的讀書打卡活動,每個工程師隔周對一個主題進行讀書打卡,并釋出共享,我會對每個人的每次打卡進行點評與回複,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工程師能從自我管理開始、明白成果思維、客戶價值、目标管理等這些現代企業基本的管理邏輯,如果經過讀會書這樣一種學習方式,讓每個人都有認知與意識的提升,那管理的改善也就不遠了。
  2. 讀書會是人才選拔會:在這個組織中,特别是線上下分享會時,哪些人思路清晰并善于抓重點,哪些人邏輯性很強,哪些人檢討能力強,哪些人提出的觀點有創新性……,是可以觀察與評估的,是以讀書會也是一個選拔高素質人才的優良場景。

結論

  • 着眼于“教化人心、育人成長”的目标,培育形式需要進行多元化設計,讀書會這種模式颠覆了傳統的灌輸式學習,把課堂還給了員工、讓員工發聲、更是讓員工來主導學習。讀書會除了能讓員工真切地感受到學習的氛圍外,也是團隊檢討改進會,更是公司高素質人才的選拔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