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聶榮臻1922年家書:“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也!”

作者:金台望道

【細看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052)】 許萌萌、王曉彤

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陳列的聶榮臻給父母的信:

這封家書,是1922年6月3日聶榮臻同志在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給父母寫的。這封家書縱21厘米、橫27.2厘米,全文共605字,正文共586字,從右至左用楷書豎排書寫。

五四運動前後,中國大批有志青年在目睹國勢危亡,身受失學失業痛苦的情況下,為了尋找救國圖強、改造社會的知識和真理,投入了赴法勤工儉學運動。1919-1920年,先後共20批約1600人到達法國。他們來自全國18個省,其中以四川(378人)、湖南(346人)、河北(147人)為最多,基本上都是16~30歲的青年。聶榮臻就是其中的一位。

懷揣“工業救國”夢想,赴法勤工儉學

1899年,聶榮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縣(現重慶市江津區)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他進入外公家的私塾讀書,11歲轉入永川縣陳食場高等國小。1917年夏,聶榮臻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江津縣立中學。在江津讀書的日子,聶榮臻一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一邊開始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聶榮臻上中學時,正值俄國十月革命之後,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掀起熱潮之時,一批四川的進步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和宣傳馬克思主義,一些進步書刊也陸續在四川湧現,他得此機會閱讀了《天演論》、《物種起源》、以及《新青年》月刊等進步期刊,以前苦苦困擾聶榮臻的重大問題如今有了探索之路。聶榮臻的思想也開始出現轉變。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聶榮臻積極投身于愛國運動,被軍閥列入“黑名單”,無法返校繼續讀書。與此同時,連年軍閥混戰,讓四川哀鴻遍野,宛如人間煉獄。是以,聶榮臻迫切需要走出國門,學習技術本領,回國辦好工業,實作“工業救國”。

“實業救國”,此路不通

1919年,聶榮臻懷揣着“工業救國”的夢想走上了赴法勤工儉學的道路。在國内,《申報》上也有關于聶榮臻等赴法勤工儉學起程的報道。

在聶榮臻勤工儉學之路上,他的日常是一邊進入工廠做工賺錢,有一點積蓄後再回校讀書,等到積蓄花光以後再傳回工廠幹活,周而複始,典型的勤工儉學生活。

他所選擇打工的工廠也極具目的性:哈金森橡膠廠、克魯鄒鋼鐵廠等重工業工廠打工。雖收入微薄但是開闊了眼界,增加了對資本主義腐朽性的理性認識以及對勞工階級的深刻認識,再加上之前從中國駐法公使館領取的救濟金,日子還算能過下去。

但好景不長,到了1921年之後,法國經濟的不景氣,工廠接二連三地倒閉,找一份工作十分困難。再加上國内主管留學事務的華法教育會以經濟拮據為由,在1921年1月中旬宣布與勤工儉學學生斷絕經濟關系。

為此,留學生們派出代表與公使館交涉要求北洋政府解決留學生的經費問題,公使館也将留學生的訴求緻電給了北洋政府。但冷漠無情的北洋政府拒絕了留學生們的正當要求,并威脅要把無工留學生“遣送回國”。消息一傳出,就引起了廣大留學生的聲聲抗議。留學生們紛紛向北洋政府駐法公使提出争“生存權”和“求學權”的要求。

聶榮臻得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從胡乃爾動身,連夜趕到巴黎,2月28日,聶榮臻與400多名留學生一起,彙聚到中國駐法公使館情願,在留學生們的堅決鬥争下,中國駐法公使館和華法教育會被迫答應了學生的部分要求,鬥争赢來勝利的曙光。聶榮臻獲得了69法郎的救濟金,暫時緩解了經濟壓力。此次運動,是中國留學生在法開展的第一次運動—純經濟運動;也是聶在法第一次參與的鬥争。

勤工儉學坎坷萬分,聶榮臻“工業救國”的初心始終未變。即使是在參加1921年留學生在法第二次運動“拒款運動”以及同年的“争回裡昂中法大學”鬥争後,面臨着蔡和森、陳毅等同學被遣送回國的困境時,他仍然希望回到學校讀書。但是,繼裡昂中法大學鬥争的失敗,使聶榮臻感到十分迷茫;殘酷的現實,也使聶榮臻徹底醒悟過來,他認識到:“實業救國”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但路又在何方?

信仰之路

1921年底,因得到四川省政府的補助資金,聶榮臻進入比利時沙格瓦勞動大學預科班,一年後考入化學工程系學習。繼聶榮臻之後,又陸陸續續有許多留學生從法國轉到比利時這所大學。

伴随着中國留學生人數的增加,種種社會思潮也紛至沓來,形成一股熱潮。各派思想代表人物也粉墨登場,極力宣傳着自己的主義思想,中國的留學生們也幾乎都卷入了這潮流中,擁護各自黨派,互相進行辯論。

聶榮臻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但一時理不出頭緒,便如饑渴般翻閱各種書籍,苦苦思索。聶回憶道,說他在最苦悶的時候,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列甯主義,在大學裡他借閱了《共産黨宣言》、《共産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刊物。

《向導》這本雜志把傳播馬列主義同分析研究中國問題結合起來,給了聶很大的啟發。在這一時期,聶榮臻還結識了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劉伯堅。聶與劉是老鄉,感情十分深厚,無話不說,很快就成為知心好友,兩人經常一起探讨資本主義的弊端和社會主義的前景,分析各種學說的優劣,一直以來親眼目睹封建社會的腐朽無能、軍閥統治殘暴不堪、帝國主義給中國造成的貧窮落後。

經過反複思考,他認識到:“要想拯救國家民族的危亡,使四萬萬同胞都有衣有食,隻有建立勞工專政,實行社會主義。”

是以他秉持着自己心中新的信仰,于1922年6月3日寫下這封熱血家書,也象征着22歲的聶榮臻世界觀的轉變。以下是家書全文:

“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也!”

父母親大人膝下:

不得手谕久矣。海外遊子,懸念何如?又聞川戰複起,兵自增,而匪複猖!水深火熱之家鄉,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強!無故侵占大陸土!二十一條之否認被拒絕,而租地期滿,又故意不肯交還!私位飽囊之政府,隻知自争地盤,擁數十萬之雄兵,無非殘殺同胞,熱血男兒何堪睹此? 男也,雖不敢雲以天下為己任,而拯父老出諸水火,争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況男遠出留學,所學何為!決非一衣一食之自為計,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樂以自足,而在四萬萬同胞之均能享安樂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也!

前日男與同鄉數友,為貸費事呈文駐比使館轉咨省署,茲已回文準許,雲适合留學貸費西洋條件,故将此複文,并函寄李耀群,頃接同學來函,雲視學已複更人,今再拟緻一函與新任視學,但以本縣款項支绌兼又少熱心海外教育事業之人,是以省署雖然準許,而本縣能否奉行又屬問題。然男之繼續求學,亦全視乎本貸費之能否實作,不然藉助同學,終多困難,前乞稍兌款資助,亦未見複示,不知大人以為何如?本來雲再兌款事,實出諸大人口,然後男方有到比計劃。懇乞示知,籌款能否成功?以便進行男之新計劃。

比天六月,尚覺為寒,今年天氣,殊為奇怪,但男自入寄宿舍後,因空氣較好,運動增多,故身體頗有進步。

母親之照早已寄歸,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郵有失,乞再寄一張,不知已寄來否?母親和二婆飲食如何?仍如前康健否?

叩禀

榮臻跪禀

六月三号

這封家書中提道:“母親之照早已寄歸,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郵有失,乞再寄一張,不知已寄來否?”索寄照片,一來聊以慰藉思念之情,另則有心将她們的照片畫成油畫,以表孝心。當初,他母親的照片是被聶榮臻剪成半身像拿去繪畫的。擔心母親不了解這樣的舉動,他還特意寫信給母親解釋。

寫完此信兩個月後,經劉伯堅、熊味耕兩位同學的介紹,聶榮臻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擔任團執行委員和訓練部副主任。他從此走上了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的道路。

“為了保密,每個人互相通信或發表文章都用化名。我的化名叫‘向上’。”聶榮臻在回憶錄中寫道。

随着組織的工作越來越多,聶榮臻碰到了學習專業知識和進行革命工作的沖突。沙洛瓦勞動大學的考勤表上,多次注明他“不大上課”。聶榮臻醞釀着,一個人精力有限,又要學習專業,又要做革命工作,長此下去,不是個辦法,幹脆放棄學習,集中精力做革命工作。

1921—1924年,是聶榮臻的旅歐歲月。長達四年的歐旅歲月,是他的世界觀确立期,是真正走上革命的起步期,是他一生革命的起點。

“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視為終身之事業也!”聶榮臻确如其在家書中承諾的一樣,用革命的一生實踐了他的殷殷報國情,為中國的革命建設立下不朽功勳。在信中,他是關心親人的孝順孩子,亦是為了中國富強而奮鬥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