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俞敏洪10年吃3000片安眠藥!專家:可能藥物成瘾、誘發抑郁

作者: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睡眠心理科主任 張濤

環球時報健康用戶端記者 任琳賢

“我有過非常焦慮的時候,最後靠吃安眠藥才撐下來,有時候恨不得把一瓶安眠藥都倒(吃)進去算了!”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近日在一次談話中提及,在新東方最初組織結構調整轉型的時候,他好幾年根本就睡不着覺,最後10年他差不多吃了3000片安眠藥,最多的時候一個晚上要吃4片才能睡着。安眠藥能不能長期吃?會不會帶來副作用?

目前,大陸有超過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問題,很多人因為失眠變得心情煩躁、精力不濟,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最後不得不選擇藥物幹預。但是,安眠藥有不少副作用,尤其是可能成瘾。還有研究發現,長期服用可能導緻記憶力下降,增加患老癡風險。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更是要求右佐匹克隆、紮來普隆、唑吡坦三種常用安眠藥要加上“黑框警告”,提示可能緻殘緻死,確定患者和醫生提高警惕,安全使用。

對此,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睡眠心理科主任張濤告訴“環球時報健康用戶端”記者,大家要理性看待失眠的藥物治療。長期臨床實踐證明,短期應用鎮靜催眠藥有助誘導睡眠、緩解症狀,患者的健康獲益遠遠大于失眠和安眠藥副作用帶來的風險。“理論上服用安眠藥10年以上,時間确實有點長了。長期、大量使用安眠藥是不合理的,不僅容易導緻肝腎負擔,出現耐藥、成瘾問題,還可能産生藥物依賴,包括對藥物的心理依賴,進一步誘發抑郁。”

俞敏洪10年吃3000片安眠藥!專家:可能藥物成瘾、誘發抑郁

1.哪些人容易失眠?

張濤主任說,失眠不僅會導緻頭暈頭痛、皮膚蠟黃、脫發、注意力不集中,還會增加“三高”、消化性潰瘍、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破壞免疫系統,誘發風濕類疾病、強直性脊柱炎、癌症等。

近年來,尤其是新冠疫情後,失眠患者不斷增加。從十幾歲的青少年到65歲以上老年人都容易出現失眠問題。老年人失眠多與慢性疾病、心理焦慮等有關;青壯年失眠多與工作生活帶來的情緒緊張、心情焦慮等有關;青少年失眠則與壓力、焦慮、不良睡眠衛生習慣與認知觀念(如過早上床、睡前玩手機等)有關。需要提醒,有一類人群的失眠可能與家族遺傳有關。

2.什麼情況下考慮使用安眠藥?

失眠是一種主觀體驗,表現為盡管有适當的睡眠機會(時間)和睡眠環境,但依然對睡眠時間和品質不滿足。常見具體失眠問題有入睡難、早醒、維持睡眠困難(夜間清醒超3次)。

急性或短暫失眠障礙症狀無需用藥:30%~50%的人一生中會出現這類失眠,即偶爾出現失眠情況,持續時間不超過3個月。

慢性失眠症需要藥物幹預:即失眠情況每周出現3次以上,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需就診參考醫生建議,采取必要幹預措施,包括藥物治療。

3.安全使用安眠藥的時間和劑量是多少?

張濤主任表示,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連續使用安眠藥3~4周後,若睡眠問題沒有得到改善,就應複診進行藥物調整,或進一步排除是否存在情緒、特殊疾病(甲亢、“三高”)等問題,尋找失眠原因。另外,還有交替用藥(一兩周左右換一次藥)、間斷用藥(每周用藥三四次)等服藥形式,具體使用多久,一定要嚴格遵循專科醫生的複診建議。具體用藥劑量:大多數安定類藥物1天1片即可,無需加服。值得注意的是,服用安眠藥後,半夜再次清醒,不可追加安眠藥,對緩解失眠症狀并無益處。

4.如何看待安眠藥不良反應?

張濤主任說,任何藥物都有不良反應,安眠藥的不良反應包含成瘾性、依賴性等。本身有心理健康問題、物質使用障礙的患者更可能産生藥物依賴,不規律、大劑量用藥等濫用藥物的情況下可導緻成瘾。但隻要按照醫生建議合理、規律、科學使用,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會大大減小。另據相關研究,失眠所導緻的記憶缺損和衰退遠遠高于安眠藥,是以,失眠症狀應積極幹預。

5.常見安眠藥有哪些?

目前,單純治療失眠的藥物主要是安定類藥物,可快速催眠入睡,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苯二氮卓類鎮靜安眠藥,如艾司挫侖、勞拉西泮等;另一類是非苯二氮卓類鎮靜安眠藥,包括右佐匹克隆、紮來普隆、唑吡坦等。可能出現的副反應有:宿醉反應(次日早晨可出現頭暈、困倦、嗜睡等症狀)、短時失憶等。

臨床上,有很多患者其實是焦慮、抑郁等導緻的失眠,可以使用抗抑郁類藥物,不僅能緩解失眠症狀,還可改善情緒,有的還能同時改善因情緒問題帶來的并發症狀(如暴飲暴食、消化不良等)。但是,這類藥物半衰期較長,宿醉反應相對高發。

6.吃安眠藥八項注意:

(1)首選半衰期較短的安眠藥。

(2)從最小有效劑量開始服用,按需服用。

(3)間斷失眠患者,最好采用間隔服藥,每周服藥3~4次。

(4)半夜醒來不可追加安眠藥。

(5)切忌喝酒催眠,更不能酒後服用安眠藥。

(6)症狀好轉後不能突然停用,要逐漸減量。

(7)長期使用安眠藥者,建議每3個月檢查一次肝腎名額,特别是老年人。

(8)正确看待安眠藥,不要對安眠藥産生恐懼或依賴心理。

7.改善失眠有五個方法:

(1)保持規律睡眠習慣,保證半夜零點到淩晨4點之間的睡眠品質。

(2)睡前做冥想和正念練習。

(3)睡前放松思維,少玩手機、不做次日計劃等,可聽聽輕音樂、有聲讀物等。

(4)睡前放松身體,不做劇烈運動,不要在饑餓狀态下入睡,不要暴飲暴食。

(5)補覺不可打亂節律,如晚上熬夜,次日可晚起半小時,午睡别超過1小時,晚上早睡一會,不可利用白天時間大量補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