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俞敏洪10年吃3000片安眠药!专家:可能药物成瘾、诱发抑郁

作者: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睡眠心理科主任 张涛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任琳贤

“我有过非常焦虑的时候,最后靠吃安眠药才撑下来,有时候恨不得把一瓶安眠药都倒(吃)进去算了!”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近日在一次谈话中提及,在新东方最初组织结构调整转型的时候,他好几年根本就睡不着觉,最后10年他差不多吃了3000片安眠药,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要吃4片才能睡着。安眠药能不能长期吃?会不会带来副作用?

目前,大陆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很多人因为失眠变得心情烦躁、精力不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最后不得不选择药物干预。但是,安眠药有不少副作用,尤其是可能成瘾。还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增加患老痴风险。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更是要求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三种常用安眠药要加上“黑框警告”,提示可能致残致死,确保患者和医生提高警惕,安全使用。

对此,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睡眠心理科主任张涛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大家要理性看待失眠的药物治疗。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短期应用镇静催眠药有助诱导睡眠、缓解症状,患者的健康获益远远大于失眠和安眠药副作用带来的风险。“理论上服用安眠药10年以上,时间确实有点长了。长期、大量使用安眠药是不合理的,不仅容易导致肝肾负担,出现耐药、成瘾问题,还可能产生药物依赖,包括对药物的心理依赖,进一步诱发抑郁。”

俞敏洪10年吃3000片安眠药!专家:可能药物成瘾、诱发抑郁

1.哪些人容易失眠?

张涛主任说,失眠不仅会导致头晕头痛、皮肤蜡黄、脱发、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增加“三高”、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破坏免疫系统,诱发风湿类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癌症等。

近年来,尤其是新冠疫情后,失眠患者不断增加。从十几岁的青少年到65岁以上老年人都容易出现失眠问题。老年人失眠多与慢性疾病、心理焦虑等有关;青壮年失眠多与工作生活带来的情绪紧张、心情焦虑等有关;青少年失眠则与压力、焦虑、不良睡眠卫生习惯与认知观念(如过早上床、睡前玩手机等)有关。需要提醒,有一类人群的失眠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

2.什么情况下考虑使用安眠药?

失眠是一种主观体验,表现为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时间)和睡眠环境,但依然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常见具体失眠问题有入睡难、早醒、维持睡眠困难(夜间清醒超3次)。

急性或短暂失眠障碍症状无需用药:30%~50%的人一生中会出现这类失眠,即偶尔出现失眠情况,持续时间不超过3个月。

慢性失眠症需要药物干预:即失眠情况每周出现3次以上,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需就诊参考医生建议,采取必要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

3.安全使用安眠药的时间和剂量是多少?

张涛主任表示,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连续使用安眠药3~4周后,若睡眠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就应复诊进行药物调整,或进一步排除是否存在情绪、特殊疾病(甲亢、“三高”)等问题,寻找失眠原因。另外,还有交替用药(一两周左右换一次药)、间断用药(每周用药三四次)等服药形式,具体使用多久,一定要严格遵循专科医生的复诊建议。具体用药剂量:大多数安定类药物1天1片即可,无需加服。值得注意的是,服用安眠药后,半夜再次清醒,不可追加安眠药,对缓解失眠症状并无益处。

4.如何看待安眠药不良反应?

张涛主任说,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安眠药的不良反应包含成瘾性、依赖性等。本身有心理健康问题、物质使用障碍的患者更可能产生药物依赖,不规律、大剂量用药等滥用药物的情况下可导致成瘾。但只要按照医生建议合理、规律、科学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会大大减小。另据相关研究,失眠所导致的记忆缺损和衰退远远高于安眠药,因此,失眠症状应积极干预。

5.常见安眠药有哪些?

目前,单纯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是安定类药物,可快速催眠入睡,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苯二氮卓类镇静安眠药,如艾司挫仑、劳拉西泮等;另一类是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安眠药,包括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等。可能出现的副反应有:宿醉反应(次日早晨可出现头晕、困倦、嗜睡等症状)、短时失忆等。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其实是焦虑、抑郁等导致的失眠,可以使用抗抑郁类药物,不仅能缓解失眠症状,还可改善情绪,有的还能同时改善因情绪问题带来的并发症状(如暴饮暴食、消化不良等)。但是,这类药物半衰期较长,宿醉反应相对高发。

6.吃安眠药八项注意:

(1)首选半衰期较短的安眠药。

(2)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服用,按需服用。

(3)间断失眠患者,最好采用间隔服药,每周服药3~4次。

(4)半夜醒来不可追加安眠药。

(5)切忌喝酒催眠,更不能酒后服用安眠药。

(6)症状好转后不能突然停用,要逐渐减量。

(7)长期使用安眠药者,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肝肾指标,特别是老年人。

(8)正确看待安眠药,不要对安眠药产生恐惧或依赖心理。

7.改善失眠有五个方法:

(1)保持规律睡眠习惯,保证半夜零点到凌晨4点之间的睡眠质量。

(2)睡前做冥想和正念练习。

(3)睡前放松思维,少玩手机、不做次日计划等,可听听轻音乐、有声读物等。

(4)睡前放松身体,不做剧烈运动,不要在饥饿状态下入睡,不要暴饮暴食。

(5)补觉不可打乱节律,如晚上熬夜,次日可晚起半小时,午睡别超过1小时,晚上早睡一会,不可利用白天时间大量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