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應用現代化:“Hello,Cloud World”

應用現代化:“Hello,Cloud World”

1968年,德國小鎮Garmisch,在此地舉辦的一場會議中,“軟體工程”作為正式的術語被确定下來。

兩位圖靈獎獲得者Peter Naur和Brian Randell,在會議報告中這樣寫道:軟體的生産有必要建立在某些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之上,軟體系統可能是人類所創造的最錯綜複雜的事物,軟體工程還很年輕,需要繼續探索和嘗試。

這句話放到今時今日仍不過時,軟體工程依舊是年輕的,每個時代的軟體工程都有自己的“當代性”,行業前輩所期待的高階工具和方法論等,已經是當下程式員學習程式設計的起點,與此同時,另一重潮流洶湧而來,謂之“應用現代化”。

造就這一潮流的幕後推手,是雲計算。

事随雲移,應用現代化

最早期的軟體高度依賴IBM大型機等硬體而存在,應用場景十分局限,而後進階語言的問世、編譯技術的湧現、面向對象的程式結構,甚至軟體體系結構從兩層向三層或者多層結構轉移,軟體開發不止完成了通用化,也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行業希望找到一種解決方案,既可保證應用軟體所要求基礎系統架構的可靠性、可伸縮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又可使應用軟體開發人員和使用者隻需關注具體業務邏輯實作,而不必關注其底層的技術細節。

同一時期,正是雲計算興起的年代,很難說是軟體選擇了雲計算,還是雲計算改變了軟體,因為軟體的發展往往受到應用和硬體的推動與制約,反之,軟體也推動了應用和硬體的發展。

在雲計算時代初期,軟體和雲計算的關系類似于被混在一起的樂高積木,雖然色彩、形狀都顯得格格不入,但還是拼成了一個整體。

Java之父James Gosling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人們隻是繼續使用自己早已開發完成的普通應用程式,直接把它們運作在雲服務商的裝置上。

後來,人們開始編寫出專為雲環境設計的應用程式。于是,行業中才陸續湧現出雲資料庫等在傳統集中式資料中心内看不到的技術方案。

這是因為,和過去主流的軟體研發方式相比,很多客戶上雲之後沒有發生本質變化,過去的雲還是以資源的形态給客戶提供服務,随着企業用雲程度的加深,軟體産品從半托管的遷移,到全托管的管理,全生命周期都在雲上實作。

應用現代化:“Hello,Cloud World”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華為全聯接大會

11月7日舉辦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在目前階段,很多企業更多地是利用雲的基礎設施服務,來擷取彈性的計算資源。然而,雲已經發展出了新能力,我們認為雲服務的下一跳,是從‘上好雲’到‘用好雲’,即在雲上獲得業界最新的技術,在雲上沉澱和複制經驗,進而把企業數字化底座建立在雲上。”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資料需要彙聚,經驗也需要沉澱,應用更要持續創新,雲計算是所有這一切的依托。

其中,使用者感覺最深、使用頻率最高的應用,作為面向使用者的視窗,也是數字化轉型的具體展現,軟體應用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用雲體驗”。

應用開發的新範式

IDC FutureScape 2022中國雲計算市場預測中,應用現代化位列Top1,到2024年,大多數遺留應用将實作一定程度的現代化投資,55%的應用将使用雲服務來擴充功能或替換低效代碼。

從産業次元觀測,應用現代化也成為一種共識,國外廠商如AWS和微軟Azure等加碼雲原生應用,典型如微軟Windows和office套件的改造,安裝版時代的軟體,通過雲計算的改造,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國内市場則呈現出分化特點,企業對于軟體的使用和認知,首先是分級的,然後才是更新的。

以網際網路産業為例,大陸網際網路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絲毫不遜色于美國,甚至還有超出,這也讓阿裡巴巴、騰訊等廠商跑得更快。

網際網路行業的軟體水準水漲船高,而更多行業的軟體水準依舊亦步亦趨,并不是所有行業都是網際網路行業,也不是所有行業都具有網際網路軟體一樣的現實條件,傳統軟體和前沿的severless化,還隔着巨大的天塹,他們需要一條可行的應用現代化通路。

不同的廠商分别從不同的出發點,朝着同一個應用現代化的目标邁進。

應用現代化:“Hello,Cloud World”

華為雲CEO張平安在華為全聯接大會

華為雲CEO張平安認為,應用現代化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傳統企業應用基于單體架構、面向實體機部署,已無法滿足業務快速發展的需求,需要向雲上運作的現代化應用演進。

首先,通過低碼、零碼的組裝式傳遞,讓應用的使用者參與到應用的開發建構中來,實作全民開發,加速業務創新和孵化;

其次,開發模式也要從傳統的“瀑布式”開發到雲上數智驅動的DevOps和DataDriven,實作應用的上線周期從月級到天級的跨越,讓應用開發走向自動化和智能化;

最後,要解決傳統單體應用的故障高發、單點安全等問題,需要向微服務/Serverless等服務化架構演進,并采用多活高可用的部署來保障企業業務的韌性,從以前單純的運作時安全,擴充到開發、運作、軟體供應鍊的全生命周期安全。

雲,補全應用現代化拼圖

阿維塔E11,是長安汽車推出的首款情感智能電動轎跑SUV,同時它也是一款軟體定義的汽車。

長安汽車大資料中心主任任喆表示,依托華為雲創新雲服務、軟體開發生産線和低代碼平台,開發了包括汽車管理、生産制造、對外門戶、廠區服務、移動辦公等場景在内的多個智能應用。

例如低代碼平台覆寫了長安汽車排産制造、業務預算、實時運作IOC等多場景,讓更多業務人員參與開發,開發者數量提升2倍,同時開發效率至少提升40%以上。

在應用現代化技術創新方面,華為雲提供了“組裝式傳遞、數智驅動、DevOps、服務化架構、安全可信、韌性”六大關鍵技術。華為雲本次也更新了其應用現代化的工具組合,帶來了DevCloud開發雲、華為雲Astro低代碼平台和多個創新的雲服務。

華為雲融合多種生産線能力,推出DevCloud開發雲,可以支援資料、AI模型和數字内容的協同開發、按需編排,能夠讓應用開發者、資料工程師、AI科學家們工作在同一平台,共享研發能力和資産。

華為雲Astro低代碼平台,作為開發雲的一部分,覆寫輕應用、可視化大屏、工作流、智能助手、複雜應用等多種開發場景,通過配置圖形拖拽等簡易的方式,讓所有應用使用者也可以成為開發者,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此外,華為雲還釋出了盤古氣象大模型、AI基因平台、GaussDB雲原生交易資料庫、數字資産區塊鍊、MetaEngine雲原生智能渲染引擎等産品和服務。

盤古氣象大模型能夠秒級預測未來7天全球天氣情況,相比傳統方式速度提升1000倍、精度提升 20%;在醫療行業,華為雲AI for Healthcare通過獨有的 AutoGenome 算法,對基因組資料進行自動 AI 模組化、分析和解譯,加速藥物靶點的發現。

GaussDB已經具備關鍵行業核心應用的替代能力,基于 Gauss 資料庫的郵儲的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統,聯機交易處理效率提升一倍,批處理效率提升 33%,為全行6億多個人客戶提供日均 20 億筆的處理能力,在郵儲銀行9月底的三季度結息中,新系統僅用了23分鐘就完成了原來Oracle系統70分鐘才能完成的操作。

應用現代化:“Hello,Cloud World”

值得關注的是,會上華為雲聯合中國軟體行業協會、行業客戶,軟體提供商,咨詢機構等,共同成立了“應用現代化産業聯盟”。“應用現代化産業聯盟”彙聚了各方力量,來推動應用現代化,幫助企業找到數字化轉型的“路”和“橋”。

這不禁讓人想起軟體發展的路徑,很長一段時間内,軟體開發工具指的就是代碼工具,編輯、調試、編譯完全分離,後來才慢慢出現了IDE(內建開發環境),軟體工程的相關方連結起來,外延不斷擴充,才有了軟體行業的朝氣蓬勃。

某種程度上,雲計算是更大的聚合力量,它不僅是工具的進化,而且是軟體組織協同方式的改變,在雲的體系化創新下,前置要素和後端維護統統由雲來兜底,不同廠商群組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進而兌現軟體的價值,兌現雲的價值。

通過一切皆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技術即服務、經驗即服務),華為雲構築了行業雲底座,為企業搭建了數字化三重階梯,應用現代化是技術即服務的核心環節,本質上是企業上雲之後,用雲過程中都要完成的必答題。

從“Hello,World”到“Hello,Cloud World”,雲時代的軟體工程正在塑造自己的當代性,應用現代化,是軟體産業的一次集體大遷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