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緻打扮隻不過是導火索,李局長到底哪裡觸碰了普通人神經?

作者:人物微觀察

李少莉的事情吵吵鬧鬧幾天了,大多數圍繞着她的打扮在讨論,感覺網上的評論與視訊似乎都很默契地回避着主要問題與沖突。李少莉穿戴着價格幾萬的耳釘與絲巾(假定是正品),包括被絲巾遮住10餘萬的項鍊(也假定是真品),出席新聞釋出會這樣的正式場合,本身沒有錯;對于一個56歲的處級幹部,憑自己的工資與積蓄完全承擔得起,也不是什麼錯。其實李少莉局長,帶幾萬元的耳釘和幾千元絲币,真的無可厚非,女幹部也是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精緻打扮隻不過是導火索,李局長到底哪裡觸碰了普通人神經?

那麼,網上躁動如此大是為哪般,真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個人覺得其實精緻的妝容、奢侈的服飾都是“噱頭”,或者說是導火索,主要出在以下5個方面:

第一,有沒有與上司崗位比對的能力?她拿着發言稿一指一念的動作,被質疑為業務能力欠缺,或者是倉促上陣。一個上司幹部,在新聞釋出會上如此這般,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世外高人在指點我們怎樣生活,有降臨凡世救苦救難的意味。一個用指頭指着字去“複讀”稿件的人,至少說明了幾個基本事實:稿件不是自己寫的或整理的,對稿件不熟悉甚至不了解其大概,再或者是記憶力較差或者老眼昏花;但從李少莉的面容與精神頭看,一點都不老,那麼就是态度的問題了,沒有重視本次億萬人關注與觀望的釋出會内容,隻重視個人裝束與直覺形象了,算是“心不在焉”,或者說心思沒花在正道上。也有人替她辯護,是眼睛老花了,為什麼不戴眼鏡呢?

精緻打扮隻不過是導火索,李局長到底哪裡觸碰了普通人神經?

第二,李少莉的“勵志”經曆經得起調查?她16歲參加工作,在工廠當學徒,顯然是勞工身份。但是,李少莉很“勵志”,在内蒙古棉紡織廠工作期間,進入呼和浩特市衛生局中醫學徒班學習,應該是帶薪進修。進修期滿,就調入呼和浩特市醫院上班,顯然變成了事業身份。随後,拿了一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法學畢業證,這個很正常。再後來,又調入呼和浩特市衛生局,改成公務員身份。然後,她就從副科級、科級,迅速爬升到呼和浩特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副局長的位置,妥妥的副處級幹部。看看,這得有多“勵志”,多好的運氣?

如此能力的勞工是怎麼進入公務員隊伍,并一步步走上上司崗位的,走的是正途還是歪門?能力配位嗎?如果是走的是正途選拔标準又是什麼?

有細心網友發現,李副局長的網絡百科資料中,有幾個明顯漏洞。

精緻打扮隻不過是導火索,李局長到底哪裡觸碰了普通人神經?

一是出生年月相差兩年,一個是1968年8月2日出生,一個是1966年5月出生。二是工作時間線不同,她的履曆中顯示,“1984年在内蒙古棉紡織廠”,另一個出處又是“1989年參加工作”,時間線差了整整5年。我們都知道,網絡百科資料是可以更改的。那麼,是誰在李少莉接受紀委調查時,更改她的年齡的呢?有點太巧合了!

第三、媒體報道是否有誇大事實?李少莉一身名牌教育子女還能教育子女勤儉節約?釋出會上李少莉佩戴的一副耳釘,疑似法國著名奢侈品牌梵克雅寶,官網售價高達3萬元多。此外,她的脖子上系的絲巾疑似愛馬仕品牌,售價在4000元以上。一張生活照中顯示,她不僅僅有耳釘,還有項鍊,這是一套加起來10萬元左右,在一個可以露出脖子的場合看到她佩戴了一整套梵克雅寶四葉草,還有漂亮的胸針,手鍊和愛馬仕絲巾。

有媒體報道李少莉和老公劉軍獲得文明家庭時,這樣寫到:生活中,李少莉與劉軍格外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他們教育孩子崇德向善,努力引導孩子養成勤學好思、心懷感恩、幫助他人的品德;鼓勵孩子樹立勤儉節約的生活觀念。

精緻打扮隻不過是導火索,李局長到底哪裡觸碰了普通人神經?

李少莉局長一身名牌,全身奢侈口,怎麼去教育教育子女要勤儉節約,子女會信嗎?網友都不信。

據北方網披露,這些年李少莉在工作崗位上的成績也是可圈可點,在2016年4月,生病的李少莉在工作崗位上因病情加重暈倒,最後被120急救車拉到醫院才搶救過來。

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李少莉第一時間奔赴防疫一線,她與其他同志密切配合,“夜以繼日”進行工作,看來是經常熬夜啊!觀其容貌,沒有留下絲毫的痕迹,面容依然是精緻漂亮!真不知道李副局長是怎麼保養的。

精緻打扮隻不過是導火索,李局長到底哪裡觸碰了普通人神經?

看到新聞報道中的李少莉,兢兢業業很敬崗愛業啊,深入群衆,為什麼在新聞釋出會上,沒有表達出來呢,表現出來的反而是讓人覺得業務不熟練的樣子!隻知道精緻美美的。

第四,能否比對諸多先進稱号?李少莉竟多次被評為地區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勞動模範”是一同評選的,内蒙古地區評選全國勞動模範為41人,先進工作者為20人。李副局長就是這20人中的其中一位。

精緻打扮隻不過是導火索,李局長到底哪裡觸碰了普通人神經?

在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後,李副局長接受了當地一家媒體的采訪,我們來看看面對主持人提出的問題,她是如何回答的。

主持人問:獲獎之後,你的感受如何?李副局長:嗯,就是,嗯...我非常激動,啊嗯,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嗯,就是,嗯,感我所做的事,能與,嗯,就是享受這麼高的禮遇,就是,與其他到會的英雄勞模相比,嗯,我還需要做加倍的努力。(說的雖然吭哧癟肚,但總體表達還是謙虛為上)

精緻打扮隻不過是導火索,李局長到底哪裡觸碰了普通人神經?

主持人問:高效的服務,平時怎麼去做?

李副局長:嗯,把,嗯..審批工作做的更細,啊,嗯,就是,嗯..一定要做到對辦事群衆做到,嗯,耐心熱心,嗯,辦事群衆來辦事,嗯,如果遇到不高興的事或者難辦的事,首先我們不能急,嗯,就是.....(無後續采訪内容)

精緻打扮隻不過是導火索,李局長到底哪裡觸碰了普通人神經?

整個采訪的對話過程,隻能找到一小部分。

幾家媒體對李副局長先進事迹的報道中有兩個案例:

1、2018年,她把原本需要花30天時間完成的護士注冊資格證辦理時間縮短至兩天就完成了。

2、2019年,李少莉副局長收到内蒙醫科大學的感謝信,感謝她把原本需要60天辦理完成的150個母嬰健康證辦理事項,隻用3個多小時就辦完了。

在這兩次先過事迹中,有多少個同僚參與其中?咱不得而知。不過,至少是在她的主導下完成了,有她的支援才完成了。是以,收到感謝信也不足為怪。

原本幾十天的工作,竟然可以在短短的幾天,甚至幾小時内完成?是采用了AI自動識别高科技?還是工作本身的彈性很大?如果是采用了什麼高新技術,為什麼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不能脫口而出,向主持人和觀衆說出來?

精緻打扮隻不過是導火索,李局長到底哪裡觸碰了普通人神經?

第五,審批局長為什麼會上疫情新聞釋出會?最後,就是說這疫情釋出會按道理說輪不到李局長上去發言啊,因為有分管副市長,有衛健委上司,李局長這行政審批局不搭邊又是副職怎麼就上去了呢?一般來說,應該是衛健委現任分管業務或分管宣傳的副職來發言。李局長雖然在衛健委工作過,但人離開了衛健委好多年,業務也生疏了,就不能再擔任此項工作。李局長這是來救火的,還是上司安排呢?為什麼不拒絕呢?

是以說上司安排的可能性比較大點,上司會想到李局長,形象好,打扮精緻,又是學醫出身,上司想借此次機會讓李局長亮相秀一下,代表呼市的形象出現,但可能是李局長大意了,前一天沒有把稿子多看幾遍,沒想到差點要翻車。她會不會一直受到貴人相助呢?

說了這麼多,還是那句老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些都是浮在表面的一些問題,真正要了解清楚還要等相關部門的權威的調查吧。小編隻是站在一個老百姓的角度,用自己的木魚腦袋,查閱公開資訊,做了适當的推理。身處在當今的全民輿論大環境中,我們不能随随便便的冤枉一個好人,當然,也不能放過一個壞人。

如果李副局長是清白的,人民的好公仆,就請盡快調查清楚,還其聲譽,公布于衆。否則,也請盡快将處理結果公布于衆。猜忌和懷疑,流言和蜚語都是在無聲中産生的,不要讓這些傷了為人民實心實意辦事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