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精致打扮只不过是导火索,李局长到底哪里触碰了普通人神经?

作者:人物微观察

李少莉的事情吵吵闹闹几天了,大多数围绕着她的打扮在讨论,感觉网上的评论与视频似乎都很默契地回避着主要问题与矛盾。李少莉穿戴着价格几万的耳钉与丝巾(假定是正品),包括被丝巾遮住10余万的项链(也假定是真品),出席新闻发布会这样的正式场合,本身没有错;对于一个56岁的处级干部,凭自己的工资与积蓄完全承担得起,也不是什么错。其实李少莉局长,带几万元的耳钉和几千元丝币,真的无可厚非,女干部也是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精致打扮只不过是导火索,李局长到底哪里触碰了普通人神经?

那么,网上躁动如此大是为哪般,真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个人觉得其实精致的妆容、奢侈的服饰都是“噱头”,或者说是导火索,主要出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有没有与领导岗位匹配的能力?她拿着发言稿一指一念的动作,被质疑为业务能力欠缺,或者是仓促上阵。一个领导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这般,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世外高人在指点我们怎样生活,有降临凡世救苦救难的意味。一个用指头指着字去“复读”稿件的人,至少说明了几个基本事实:稿件不是自己写的或整理的,对稿件不熟悉甚至不了解其大概,再或者是记忆力较差或者老眼昏花;但从李少莉的面容与精神头看,一点都不老,那么就是态度的问题了,没有重视本次亿万人关注与观望的发布会内容,只重视个人装束与直观形象了,算是“心不在焉”,或者说心思没花在正道上。也有人替她辩护,是眼睛老花了,为什么不戴眼镜呢?

精致打扮只不过是导火索,李局长到底哪里触碰了普通人神经?

第二,李少莉的“励志”经历经得起调查?她16岁参加工作,在工厂当学徒,显然是工人身份。但是,李少莉很“励志”,在内蒙古棉纺织厂工作期间,进入呼和浩特市卫生局中医学徒班学习,应该是带薪进修。进修期满,就调入呼和浩特市医院上班,显然变成了事业身份。随后,拿了一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毕业证,这个很正常。再后来,又调入呼和浩特市卫生局,改成公务员身份。然后,她就从副科级、科级,迅速爬升到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的位置,妥妥的副处级干部。看看,这得有多“励志”,多好的运气?

如此能力的工人是怎么进入公务员队伍,并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走的是正途还是歪门?能力配位吗?如果是走的是正途选拔标准又是什么?

有细心网友发现,李副局长的网络百科资料中,有几个明显漏洞。

精致打扮只不过是导火索,李局长到底哪里触碰了普通人神经?

一是出生年月相差两年,一个是1968年8月2日出生,一个是1966年5月出生。二是工作时间线不同,她的履历中显示,“1984年在内蒙古棉纺织厂”,另一个出处又是“1989年参加工作”,时间线差了整整5年。我们都知道,网络百科资料是可以更改的。那么,是谁在李少莉接受纪委调查时,更改她的年龄的呢?有点太巧合了!

第三、媒体报道是否有夸大事实?李少莉一身名牌教育子女还能教育子女勤俭节约?发布会上李少莉佩戴的一副耳钉,疑似法国著名奢侈品牌梵克雅宝,官网售价高达3万元多。此外,她的脖子上系的丝巾疑似爱马仕品牌,售价在4000元以上。一张生活照中显示,她不仅仅有耳钉,还有项链,这是一套加起来10万元左右,在一个可以露出脖子的场合看到她佩戴了一整套梵克雅宝四叶草,还有漂亮的胸针,手链和爱马仕丝巾。

有媒体报道李少莉和老公刘军获得文明家庭时,这样写到:生活中,李少莉与刘军格外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他们教育孩子崇德向善,努力引导孩子养成勤学好思、心怀感恩、帮助他人的品德;鼓励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

精致打扮只不过是导火索,李局长到底哪里触碰了普通人神经?

李少莉局长一身名牌,全身奢侈口,怎么去教育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子女会信吗?网友都不信。

据北方网披露,这些年李少莉在工作岗位上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在2016年4月,生病的李少莉在工作岗位上因病情加重晕倒,最后被120急救车拉到医院才抢救过来。

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李少莉第一时间奔赴防疫一线,她与其他同志密切配合,“夜以继日”进行工作,看来是经常熬夜啊!观其容貌,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面容依然是精致漂亮!真不知道李副局长是怎么保养的。

精致打扮只不过是导火索,李局长到底哪里触碰了普通人神经?

看到新闻报道中的李少莉,兢兢业业很敬岗爱业啊,深入群众,为什么在新闻发布会上,没有表达出来呢,表现出来的反而是让人觉得业务不熟练的样子!只知道精致美美的。

第四,能否匹配诸多先进称号?李少莉竟多次被评为地区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劳动模范”是一同评选的,内蒙古地区评选全国劳动模范为41人,先进工作者为20人。李副局长就是这20人中的其中一位。

精致打扮只不过是导火索,李局长到底哪里触碰了普通人神经?

在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后,李副局长接受了当地一家媒体的采访,我们来看看面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她是如何回答的。

主持人问:获奖之后,你的感受如何?李副局长:嗯,就是,嗯...我非常激动,啊嗯,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嗯,就是,嗯,感我所做的事,能与,嗯,就是享受这么高的礼遇,就是,与其他到会的英雄劳模相比,嗯,我还需要做加倍的努力。(说的虽然吭哧瘪肚,但总体表达还是谦虚为上)

精致打扮只不过是导火索,李局长到底哪里触碰了普通人神经?

主持人问:高效的服务,平时怎么去做?

李副局长:嗯,把,嗯..审批工作做的更细,啊,嗯,就是,嗯..一定要做到对办事群众做到,嗯,耐心热心,嗯,办事群众来办事,嗯,如果遇到不高兴的事或者难办的事,首先我们不能急,嗯,就是.....(无后续采访内容)

精致打扮只不过是导火索,李局长到底哪里触碰了普通人神经?

整个采访的对话过程,只能找到一小部分。

几家媒体对李副局长先进事迹的报道中有两个案例:

1、2018年,她把原本需要花30天时间完成的护士注册资格证办理时间缩短至两天就完成了。

2、2019年,李少莉副局长收到内蒙医科大学的感谢信,感谢她把原本需要60天办理完成的150个母婴健康证办理事项,只用3个多小时就办完了。

在这两次先过事迹中,有多少个同事参与其中?咱不得而知。不过,至少是在她的主导下完成了,有她的支持才完成了。所以,收到感谢信也不足为怪。

原本几十天的工作,竟然可以在短短的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完成?是采用了AI自动识别高科技?还是工作本身的弹性很大?如果是采用了什么高新技术,为什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不能脱口而出,向主持人和观众说出来?

精致打扮只不过是导火索,李局长到底哪里触碰了普通人神经?

第五,审批局长为什么会上疫情新闻发布会?最后,就是说这疫情发布会按道理说轮不到李局长上去发言啊,因为有分管副市长,有卫健委领导,李局长这行政审批局不搭边又是副职怎么就上去了呢?一般来说,应该是卫健委现任分管业务或分管宣传的副职来发言。李局长虽然在卫健委工作过,但人离开了卫健委好多年,业务也生疏了,就不能再担任此项工作。李局长这是来救火的,还是领导安排呢?为什么不拒绝呢?

所以说领导安排的可能性比较大点,领导会想到李局长,形象好,打扮精致,又是学医出身,领导想借此次机会让李局长亮相秀一下,代表呼市的形象出现,但可能是李局长大意了,前一天没有把稿子多看几遍,没想到差点要翻车。她会不会一直受到贵人相助呢?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老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都是浮在表面的一些问题,真正要了解清楚还要等相关部门的权威的调查吧。小编只是站在一个老百姓的角度,用自己的木鱼脑袋,查阅公开信息,做了适当的推理。身处在当今的全民舆论大环境中,我们不能随随便便的冤枉一个好人,当然,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如果李副局长是清白的,人民的好公仆,就请尽快调查清楚,还其声誉,公布于众。否则,也请尽快将处理结果公布于众。猜忌和怀疑,流言和蜚语都是在无声中产生的,不要让这些伤了为人民实心实意办事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