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稻城如何從沙漠到香格裡拉?科學家揭秘青藏高原東部隆升史

作者:光明網
稻城如何從沙漠到香格裡拉?科學家揭秘青藏高原東部隆升史

青藏高原東部熱魯盆地中晚始新世古生态環境複原圖。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孫自法)作為著名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香格裡拉的原型,四川省甘孜州的稻城亞丁位于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腹地,如今平均海拔3700米,其壯觀旖旎的高山森林景觀引人入勝。

不過,科考證據表明,以稻城香格裡拉為代表的青藏高原東部高海拔森林遠古時期曾是一片低地沙漠,直到3400萬年前才轉變為現今的模樣。那麼,是什麼力量驅使亞洲季風滲透到這個地區,綠化了這片沙漠,使之成為世界級的生物多樣性中心?

稻城如何從沙漠到香格裡拉?科學家揭秘青藏高原東部隆升史

青藏高原東部始新世熱魯盆地的湖相沉積。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領銜該所碰撞隆升及影響團隊,并聯合英國開放大學、布裡斯托大學等國外同行,近日在《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發表最新完成的青藏高原東部隆升曆史研究成果論文,揭秘稻城香格裡拉的“前世今生”。

青藏高原東部隆升是改變東亞氣候環境關鍵節點

稻城如何從沙漠到香格裡拉?科學家揭秘青藏高原東部隆升史

科研人員野外采集熱魯盆地動植物化石。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

論文通訊作者丁林院士指出,青藏高原東部海拔高、地形複雜,受季風影響顯著,對氣候變化響應敏感,擁有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橫斷山生物多樣性熱點。

本次研究中,研究團隊2018-2020年連續3年考察青藏高原東部稻城附近的熱魯盆地,開展細緻的地質填圖和樣品采集工作。他們發現,熱魯盆地内部新生代地層發育有從幹旱到濕潤的連續沉積:地層序列的下部為一套代表着氣候炎熱幹燥的沙漠相沖積扇-風成砂丘沉積;上部為代表着氣候相對濕潤的湖相和河流相地層,儲存有豐富的動植物化石。

稻城如何從沙漠到香格裡拉?科學家揭秘青藏高原東部隆升史

科研團隊在熱魯盆地工作合影。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研究團隊通過重建青藏高原東部5000萬-3400萬年前、從600米的低海拔沙漠到3500米海拔高山森林的隆升曆史,進一步揭示出在距今約5000萬-3400萬年,一個獨特的古亞洲季風系統和以稻城香格裡拉為代表的、橫斷山現代生物多樣性熱點的形成過程。

丁林表示,“青藏高原東部的隆升是改變東亞氣候環境的關鍵節點,觸發了亞洲季風和具有全球意義的區域性生物彙聚與新生”。

重建約1600萬年間從600米到3500米隆升史

稻城如何從沙漠到香格裡拉?科學家揭秘青藏高原東部隆升史

青藏高原東部新生代隆升曆史重建。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

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何松林博士介紹說,研究團隊利用野外科考發現的6套不同層位的火山灰樣品,運用锆石鈾鉛放射性測年方法,首次建立起熱魯盆地的絕對年代學架構,确定熱魯盆地地層屬于5000萬-3400萬年前的沉積産物。其中,下部地層沉積時代為5000萬-4500萬年前,上部含植物化石的湖相地層的沉積時代4500萬-4000萬年前,動物化石所在層位的沉積時代為3900萬-3400萬年前。

利用古土壤鈣結核的團簇同位素溫度計與植物化石的氣候-葉相多變量分析程式(CLAMP),研究團隊重建了熱魯盆地詳細的古高度變化曆史:5000萬-4500萬年前,熱魯盆地海拔僅為約600米;4500萬-4200萬年前,迅速上升至約2000米;4200萬-4000萬年前,繼續上升至海拔約2900米;3900萬-3400萬年前,進一步上升到約3500米,接近現今平均海拔3700米。

稻城如何從沙漠到香格裡拉?科學家揭秘青藏高原東部隆升史

本次研究中的犀牛牙齒化石及氧同位素特征。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

結合團隊此前研究,在5000萬-3800萬年前,中國西藏地區已呈現出“兩山夾一盆”的地貌特征:兩條東西走向海拔超過4000米的山脈,環繞着一個海拔隻有1700米的中央谷地,擁有獨立的亞熱帶生态系統。此次研究表明,随着以熱魯盆地為代表的青藏高原東部在3400萬年前上升至接近現今高海拔,封閉了這個中央谷地的東端,進而與岡底斯山脈、中央分水嶺山脈共同構成晚始新世西藏地區的高海拔顯著地形。

稻城香格裡拉在3400萬年前已經形成

何松林說,通過整合同位素放射性定年、同位素地球化學、關鍵區域的古生物資料和氣候模型,研究團隊首次揭示出亞洲季風系統的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之間的複雜聯系。

本次研究中的動物牙齒化石氧同位素與植物化石CLAMP氣候資料結果顯示,青藏高原東部的隆升推動熱帶輻合帶季風在4500萬年前向北滲透,形成與現今季風系統截然不同的始新世亞洲季風氣候。結合氣候數值模拟顯示,青藏高原東部高地顯著增加整個東亞的降雨量,主要降水季節為春季和秋季,這與隻有一個雨季的現代亞洲季風系統完全不同。研究團隊認為,季風演變與不斷變化的地貌密切相關,現代亞洲季風是随着不斷變化的地形條件和全球地球系統背景下逐漸發展而來。随着青藏高原東部隆升,該區域從一片幹熱的沙漠演變為一個物種高度多樣化的茂盛森林。

稻城如何從沙漠到香格裡拉?科學家揭秘青藏高原東部隆升史

中始新世熱魯化石植物群(4500萬–4000萬年前)。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該團隊還在熱魯盆地下部地層中發現高度分化、儲存精美的化石植物群,以桉樹、帕裡賓尼亞和黃連木等為代表,以及以石炭獸、犀牛、雷獸、豫鼠等為代表的化石動物群。雖然物種組成與現今有很大不同,但豐富的動植物多樣性表明,橫斷山特殊的生物多樣性在4000萬年前已有萌芽,并推動整個東亞生物多樣性的現代化程序,這比此前現代生物多樣性是中新世産生的結論提前了約2000萬年。綜合古高度資料和區域資料,研究團隊認為,橫斷山在3400萬年前已經形成和現今海拔類似的高山森林景觀,并萌生出以稻城香格裡拉為代表的橫斷山生物多樣性熱點。

論文共同作者、英國開放大學羅伯特·斯派塞(Robert A. Spicer)教授表示,這次青藏高原東部隆升史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季風對未來全球變化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影響生物多樣性和生态系統功能。(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