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作者:吳曉波頻道

整理 / 巴九靈(微信公衆号:吳曉波頻道)

站在格力門口的廣場上,一位員工從小巴身邊經過,我聽到他用粵語感歎了一句:咁多人。

當時現場隻有三隊人,而我們一共有六隊人,12輛大巴車。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這已是精簡之後的隊伍了,起初800多人報名,後來600多人确定能來,最終由于疫情防控,隻有400多人如願成行。

這麼多人想來,一是為了看格力的“核心科技”,二是為了見董明珠女士。

在去年我們舉辦的制造業峰會上,小巴就發現,雖然網上關于她的新聞,要麼是直播發火,要麼是被網紅搭讪,總帶着幾分八卦和不懷好意,但在企業家群體裡,董小姐的聲望幾乎無人能敵。她登場時,很多人自發起立鼓掌。

這次也一樣,嘉賓分享環節之前,吳老師考慮到大家心情,特意安排女學員們坐在會場前排中間區域,以便董小姐到場後,大家一起上台來一張大合影,也為她擋去單獨合影的打擾。

結果她一進場,秩序當即失控,吳老師都被洶湧人潮淹沒了。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此前一天,吳老師寫下《這個時候要去看董明珠》,其中說到:

企業界的人滿世界在找一個東西,叫做——“信心”。

信心在哪裡,我也沒方向,便想,不如去看一些還在努力幹活的人吧,也許他們有。

事實證明,董明珠女士确實給了我們信心。

她說:不因為路途的困難而放棄了我們未來的目标。

她說:不能靠别人,一定要靠自己。

她說:不要退縮。

都是我們一直在聽的大道理,但從她口中說出,就是充滿力量,振奮人心。

因為她是董明珠,她是68歲還奮戰在行業一線,從早忙到晚,不對自己妥協也不向時代屈服的“大女人”。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整理她的演講時,小巴就意識到,純文字很難傳遞出我們在現場的感受。會場數次響起掌聲,而她一直在用自己的聲音壓下掌聲。時間有限,來去匆忙,她不想把時間花在接受贊美上,更願意多說一些。

在後來的複盤會上,很多學員表示自己被董明珠鼓舞了。有人說:向董姐姐學習,至少幹到69歲。

你真的很難不被她打動,尤其是看過她上司下的格力之後。

這些年小巴參訪過的工廠,大大小小也在30家以上,其中世界500強有五六家。每次進廠,我總會關注那些大型裝置的品牌,是國産多一些還是進口多一些,以此粗估制造技術水準。

在格力的工廠裡,看到格力自己的數控機床,生産着格力自己的模具,類似這種事,小巴還沒在别處見識過。

這時候你就知道,“掌握核心科技”并不是一句空談,董明珠把這句話作為廣告語,是因為她真的以此為傲。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模具工廠負責人講到,2011年,格力從日本某廠商手裡買了一套報廢的模具,耗資180萬。用了四年時間自己造出來,又用了四到五年時間,達到世界領先的工藝水準。

還有一台五軸機床,花1800多萬買來,裝着定位裝置,随意移動或維修可能被遠端鎖死。于是格力研發了自己的五軸機床,已經投入使用,工作台面還比較小,但第一步是從無到有,第二步就是做精做強。

一處展示台上,放着一個比手心還小的開式葉輪,負責人說市場采購價要一萬五,自制的成本幾千塊。你說巨大的研發投入,是值得還是不值得呢?

工廠講解結束時,一群人圍着負責人添加微信,有人希望采購格力的模具,還有人希望格力幫他們完成工廠自動化改造。從董小姐那裡獲得信心是重要的,從格力這裡學到經驗、提升自家的工廠實力同樣重要。

小巴整理了董明珠和吳老師的演講精華,以及他們的對談,以期将信心和經驗傳遞給你。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董明珠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中央講“守正創新”,格力這十年也堅持走正道,走自主創新之路。

對于中國制造業來說,什麼是正道?我認為第一是要有人才,第二要有技術,第三要有創新能力,第四最重要的是要有敢于挑戰自我的精神。

其實2005年我們才剛剛開始進入壓縮機、電機這些核心部件領域。2012年我到格力電器當董事長,那時我們隻有5000人的研發隊伍。

從2012年到現在10年時間,研發隊伍已經達到了1.6萬人,專利技術已經突破了10萬項。

今天格力可以自豪地說在世界上是有話語權的,我們用十年時間實作了光儲空“零碳源”技術從第一代到第三代的更新,而這個技術目前是全球首創的。

這十年我們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堅定自己的信念決不動搖,是以我想跟大家講一句話,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退縮,還有就是一定要靠自己。

你們今天到格力來看過了,知道了格力對品質的把控,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獲,因為這裡飽含着我們的夢想。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今天在座的企業家很多都來自于制造業,你們一定要有那種不怕吃虧和追求完美的精神,不要在消費者看不見的地方偷工減料。

我堅決跟員工講,不能因為消費者看不到就投機取巧。這些事情講起來很容易,但是在經曆的過程當中,你能堅守下來不動搖,确實是一種自我革命。

是以我講了一句話,品質是關乎到兩條生命,一個是消費者的生命,一個是企業自身的生命。你尊重别人的生命,就是尊重你的生命。

我還有一句話,當你站在山頂上,頭頂還有星空。

為什麼格力空調的特點是安靜?為什麼哪怕是最吵的破壁機也要安靜?為什麼同樣是一級能效,但是我們能比别人節能30%?

因為一個制造業企業,如果不能把産品做到極緻,不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做研發,是做不長久的。隻有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研發的技術,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這背後是我們的堅持和執着,不能因為企業做大了,你就高高在上,你一定要有一種尊重。對消費者最大的尊重是拿出最好的産品。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吳曉波 财經作家、“走進标杆工廠”發起人

企業的門道是什麼呢?第一叫做産品,第二叫做技術,第三叫做企業家精神,我覺得就看這三樣東西。

1980年代中國的制造業變革主要是三條線,一條是食品線,包括飲料、保健品;一條是服裝線,包括紡織、印染;第三條線就是家電線,冰箱、空調、洗衣機。

當年這些輕工業的發展戰略是“三來一補”,也就是引進外國的裝置、技術、人才,然後進行國産化,同時通過民營企業的發展來慢慢地完成進口替代。

從1978年到1998年,家電行業的市場替代花了整整20年時間。到1996年的時候,内貿部的統計顯示,全國一百大商場中國有家電的市場占有率第一次超過50%,這在當時是一個标志性事件。但當年我們靠的是什麼呢?靠的是價格戰和規模優勢。

格力是1980年代開始做空調,在2000年之前,它核心的生産部件基本上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或者是把電機和壓縮機拿過來,在國内進行組裝。

原來我們什麼都沒有,隻能通過用市場換技術的方式不斷進行國産化,到現在你會發現,在家電行業,哪怕是在飲料行業,我們的國産化替代率基本上完成了98%到99%,就差最後的1%到2%。今天有個詞叫“卡脖子”,為什麼不卡腳、不卡腦袋,專門卡脖子?因為卡的就是我們沒有的那1%到2%。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其實任何一個産品,特别是終端消費品,從外面看叫做設計,打開了就是零部件,再往裡面細看,就到了電機、電容、漆包線。那這些東西是靠什麼生産出來的?靠的是模具,而生産模具又需要很多裝置,隻有我們有能力做出生産模具的裝置了,才算是打到底了。

今天中國200億以上規模的家電企業,我估計不會超過30家;能夠做到模具那一層的企業,我估計不會超過10家;而能夠做到模具的生産裝置的企業,應該不會超過5家。這部分就是在中國金字塔尖的企業,它們特别了不起。

格力主要就是“向内打”,堅持打到最底層為止。有些企業一年也能做到一千億規模,但它們很多是外向型企業,都是跟着消費者趨勢去做,内部其實是空虛的。如果你也想走格力這條路,得有超過20年的決心,因為這條路實在是太難了。

為什麼整個制造業或者企業界都很敬佩董明珠?我想原因就在這裡。

董明珠有很多偏執的部分,比如她不用“空降兵”,她也不怎麼做投資,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内生出來的,或者說在團隊還很小的時候收購過來,然後靠自己發展。格力有那麼多研發人員,但裡面大部分都是自己培養的,她也不用外籍人員,是以她有自己的一種執念,這種執念就形成了企業成長的風格。

其實任何一個企業都有企業家性格的投射,我們先看到産品,再看到技術,最終就看到了那個人。正是每個企業家的精神和他在認知上形成的某種偏執,決定了企業的性格。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對話環節

吳曉波:原來是“好空調,格力造”,現在是“好電器,格力造”,你這樣會不會得罪越來越多的人?

董明珠:不可能。在競争當中才能成長,你不要拒絕競争。現在很多人把競争了解為“互相鬥”——惡意诋毀,編造謠言,那不叫競争。

競争是必須的,不競争怎麼會進步呢?如果全世界就我一個人做空調,我還會進步嗎?進步是被對手逼出來的。

吳曉波:我每次來格力,你都會在那個展廳裡給我講産品。我發覺你講産品時會強調兩點,第一點是消費者體驗,第二點是你能幫我省錢,這兩點都很能打動人。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董明珠:你不能吹牛,要真做到,你才可以打動人。我覺得要用數字說話。原來人民大會堂用的空調是進口的,換上我們的空調後能節省32%的電費。有多少像人民大會堂這樣的場景,對吧?今年卡達世界杯場館,用的空調也是格力的。

吳曉波:我們給董姐姐鼓個掌好不好,特别不容易。你說,要成為下一個“董明珠”,有哪件三件事是一定要做到?

董明珠:第一要誠信。不管别人說什麼,我是對的,我沒有騙人,一定要堅持,誠信很重要。第二要不斷學習。很多人把學習了解成模仿。今天我們講那麼多,希望你們能把它化為己用,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第三是堅守,堅守非常難。

吳曉波:那實在撐不下去怎麼辦呢?你有沒有撐不下去的時候?

董明珠:以前腰骨摔斷的時候,醫生說要在家裡躺三個月。但是那個時候我剛剛回來當部長,公司很困難,這個時候是企業重要,還是自己重要?是以後來公司每天派車接我,我綁着繃帶坐在辦公室裡堅持了下來。那年業績漲七倍,是不容易的。

吳曉波:做企業肯定很難。每次問你好不好,你都說很好。其實肯定不容易,對不對?

董明珠:不是。每一個人在前進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困難是多種多樣的,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态去面對困難。如果困難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就不認為這是困難,越鬥越帶勁。

吳曉波:有沒有鬥不過的時候,認慫和認輸的時候。

董明珠:我覺得那不叫認慫認輸。其實别人可能真的是對的,你要能夠正确面對。人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開心和不開心。我不是沒有哭過,我也哭過,但我一般是不流淚的。

吳曉波:你會為什麼哭呢?

董明珠:受到委屈啊。但是我哭完以後,會繼續戰鬥,把它扳赢為止。

吳曉波:還有人敢給你委屈?

董明珠:那當然。你把人家的既得利益拿了,别人當然要搞你,那是一定要鬥的。你們在未來也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這就講到剛才沒說的另外一句話:一定要記住“守正”。

吳曉波:董總說她跟客戶打交道,有幾點。第一叫做共赢,你賺錢則我賺錢。還有一個叫做感恩。第三個是什麼?

董明珠:第三個是原則。不管你跟我關系好不好,如果我們共事,就按規矩來。不是你跟我關系好,就搞特殊,那是不行的。

吳曉波:重感情和講原則中間有沒有模糊地帶?

董明珠:工作以外講感情,工作上面講原則,不能有模糊地帶。

吳曉波對談董明珠:信心不是喊出來的

吳曉波:你能長期走到今天,就是堅持了自己的那些原則和底線。最後一個問題,大家确實沒信心,想要有信心該怎麼辦?

董明珠:我覺得一定要有信心,但是信心不是喊出來的,你要對你的企業進行診斷,判斷一下現在面臨的是什麼樣的狀态,調整自己。像我們一樣,從“好電器,格力造”已經到了後面制造“好電器,格力造”的裝備。你有了這些東西,别人是不是會來找你?你就能夠活下來了。

吳曉波:今天來的都是做制造業的,大家堅守三四十年,都是董明珠。

董明珠:他們會是更優秀的董明珠。

吳曉波:你已經很優秀了,我們掌聲感謝董總,謝謝。

接下來,我們還會和吳老師去看很多中國乃至世界最先進的工廠,海爾、極氪汽車、聯想、安踏、波司登等等,親身體驗制造業的智能化浪潮,也歡迎你來走一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