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
如果你看過筆者的如何跨行學前端?一個小白的跨行之路~這篇部落格,你會知道筆者是從事了很多個行業以後跨行做的前端。筆者做前端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将來的職業之路,從事前端開發三到五年然後自己幹網際網路公司。
筆者接下來給大家分享的都是我在程式設計的過程當中總結出來适用于創業的若幹條相通的地方。希望能夠給你一些啟示。
不管是程式設計還是創業首先要知道的是自己要做什麼
程式設計是做出什麼軟體或者功能給顧客或者是給公司帶來價值,而創業是你提供什麼來給社會帶來價值。
我們來舉幾個例子,比如說筆者之前做外包公司的時候按照顧客需求做的APP或者管理系統之類的,我們能夠讓顧客去用我們開發出來的軟體實作盈利,或者完成某些任務,這就是我們給顧客帶來的價值。或好比我後來在另外一個做自己産品的公司工作,我實作了某些功能的開荒,或者修複了之前産品的某些問題,這就是我給公司帶來的價值。試想一下,如果我不能給顧客或者公司創造價值,那公司為什麼要用我?我的存在價值何在?
是以,創業也是一樣的,如果你不能夠給社會和大衆創造價值,那麼社會和大衆為什麼要買你的帳?社會和大衆不買你的帳你覺得你的創業會成功麼?
我們再來舉倆個現實當中的執行個體裡論證一下筆者剛才說的。
-
馬雲大佬的阿裡巴巴
為什麼馬雲大佬那麼成功?為什麼他的公司那麼牛逼,别人創業為什麼就達不到這個高度?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給社會和大衆們創造了價值,将網際網路帶入了中國,使我們的生活提高了很高的檔次,在生活當中使用手機支付等等友善了我們,是以我們才會買他的賬,才會挺他。
-
三鹿奶粉
我們在舉一個反例,三鹿奶粉,筆者很小的時候就倒閉了的一個公司。為什麼他會倒閉?因為他隻考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沒有考慮的消費者的健康,消費者的感受,毒害了那麼的兒童,它不倒閉天理難容。難不成我們會支援這樣的公司?根本不可能的,是以它的倒閉是必然的。
自己的産品有哪些功能,和其他人的産品有什麼差別?
我們的産品都有什麼特色?跟别人的産品有什麼戰略性的不同?比如我們的産品是更加的注重使用者體驗,而我的競品是更加注重産品的收益,這就是最大的差別。
其次我們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做開發之前就是分析項目的需求,知道這個項目主要有哪些核心的功能,然後分階段,哪個階段要完成哪些事情,應該使用什麼方法去實作,大體的要有一個概念或者說是思路。而對于我們創業來說就要定制自己的小目标, 像王健林王總一樣,先定它一個小目标,賺它一個億。而我們也要定義小目标,中期目标和長期目标。首先我們創業者要把目标放長遠,先定義一個長期的目标(先給自己畫一個大餅),而後去分析如何去拆分這個目标變成中期目标(如何去切開他,好消化),最後在設定小目标,可以是一個禮拜的或者一個月的都可以(一口一口的去咬食它),當我們的目标都定義好之後就可以按照小目标去一個一個完成了,如果規定的時間沒有完成要仔細的注明原因,并且考慮如何去彌補它,如果按時完成了可以給自己小獎勵,讓自己嘗到完成目标的快樂,這樣有助于更加積極的完成之後的目标(就像打怪更新一樣)。
我們要知道自己擁有什麼,沒有什麼。
在項目開發之前,産品經理會對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進行分析,前端的人掌握的是哪些技術,後端的人掌握的是哪些技術,而後根據現有的人員進而安排出最合理的陣容搭配。(當然很多做自己産品的公司是先分析産品用哪些技術來搭配更好,而後招聘掌握自己需要的技術人員,這裡就不再列舉)亦或者是在敲代碼的過程中調用某個方法,這個方法要實作某個功能,現在能夠擷取到什麼資料,現有的這些資料是否夠完成我的邏輯,如果不能的話那麼我還缺少什麼?缺少的資料能否通過我現有的資料或者其他的方法擷取到?如果不能的話要分析能否規避它?而我們在決定了創業目标後,我們就要去分析自己擁有什麼和沒有什麼。比如我要開一個水果攤(随便舉一個例子),我的店裡有什麼水果?沒有什麼水果?沒有的水果是否是必須要有的?如果有的話會給我帶來什麼利益?沒有的話會給我帶來什麼負面影響麼?這些都要仔細的分析,不能想當然的想一下就完事,否則糊弄的是你自己。**注意:**萬事沒有十全十美的,要從利弊當中做取舍,而且是長期的利弊,不是短期的一點點小利益。
是否掌握了你所需要的資料?
你創業肯定是要了解市場,了解社會,那麼你掌握的資料是否已經夠用了?是否能夠推動你的計劃開展?
比如說我現在想要在某個城市辦一個中老年俱樂部。我們是肯定要獲得一定的資料,有了把握之後才會去做。而不可能是想到哪也不分析直接就去幹,這樣的話很容易就賠的萬劫不複了。開一個老年俱樂部我們需要的大概資料如下:
1. 在目前所在城市的開個俱樂部的場地設施每個月大概要多少花銷,或者直接買下來要花多少錢。
2. 目前所在城市的中老年人占比大概是多少?確定顧客群充足。
3. 目前所在城市的中老年人花銷都花在了什麼地方?了解主要顧客群的消費點
4. 目前所在城市的中老年人是否對俱樂部感興趣?了解大概的可行性
5. 目前所在城市的人力成本是多少?雇員工大概要花多少花銷
6. 自己的資金能夠堅持多常時間的不盈利?知道自己的底線
7. 是否有可借鑒的同行的前車之鑒?分析同行
大概需要的資料類型就這些,擷取到了以後再仔仔細細的去分析。這樣才能打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