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才是真正的”數字化人才“?厘清這個概念好像并不容易

”數字經濟“席卷而來,數字化轉型成為衆多産業、行業和企業的急迫需求。但數字化轉型并非隻是一次技術浪潮,更是一個人才管理命題——沒有數字化人才的支撐,實作數字化轉型就變成一句空話。

但是,究竟什麼才是”數字化人才“呢?——當然,類似的詞還有”數字化轉型人才“、”數字經濟人才“、”數字人才“等,但意思大緻相當,本文暫時混為一談。

有點”詭異“的是,雖然相關詞語已經被大家接受了四五年,但目前還真的沒有統一的定義和分類。老楊對此研究不夠,但花了點時間進行了整理目前能看到的主要定義,同時給大家推薦兩個老楊自己認為比較靠譜的分類,希望能給大家進行一個大緻的概念。

一、目前有代表性的數字化人才定義和分類

近年來的數字化人才定義有很多,但老楊認為有代表性、值得向大家推薦的大概是這麼幾個,清單如下:

什麼才是真正的”數字化人才“?厘清這個概念好像并不容易

​(部落格編輯表格有點麻煩,是以隻能貼圖了。具體文字如果看不清楚可留言找老楊索要)​

綜合上述觀點,如果尋找”最大公約數“,那麼老楊将”數字化人才“定義為:具有一定的數字化思維、素養和ICT技能,能夠為組織的數字經濟業務提供支撐的各角色從業者。——這個,老楊就不申請版權了哈,大家參考借鑒,引用後果自負~

需要注意的是:也有許多定義将”ICT人才“和”數字化人才“混為一談,例如著名的歐洲”e-CF“人才标準,開始其實清晰标注是ICT人才,但國内有人在近兩年直接稱為”數字化人才“,老楊認為不妥,”e-CF“對标的應該是華為&德勤2019年報告稱之的”數字化專業人才“。

二、數字化人才的兩種主流分類

比起定義,其實數字化人才都有哪些才更有實際操作價值,也就是分類。總體上老楊認為,有兩個主流觀點比較為大衆接受。以下詳細介紹。

1,清華&領英的”六大類數字人才“分類标準

2018年釋出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網際網路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與領英中國的聯合報告稱:”從産品與服務價值鍊供應端的數字化轉型角度出發,數字人才分為六大類:數字戰略管理、深度分析、産品 研發、先進制造、數字化營運和數字營銷“。具體的如下圖所示。出于篇幅考慮,這裡不詳細介紹。大家可以參考原文,或者基于此分類許多平台也在進行更細緻的崗位勝任力分解。

什麼才是真正的”數字化人才“?厘清這個概念好像并不容易

2,華為&德勤的”三大級别“數字化轉型人才分類

華為公司和德勤管理咨詢于2019年聯合釋出《中國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頂層設計》報告。文中稱:”數字化轉型要求組織發展一系列全新的數字化能力……數字化轉型所需人才包括數字化上司者、數字化應用人才和數字化專業人才。” 如下圖所示:

什麼才是真正的”數字化人才“?厘清這個概念好像并不容易

相對于清華經管學院和領英的分類,該分類清晰明了,且符合企業目前層級架構,對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和實際人才培養都起到非常好的實際引領作用。是以該報告一經推出,立即引起行業的重視和認可。此後出台的多份報告,大都沿用了“數字化上司者、數字化應用人才、數字化專業人才”這種話術——當然細分解釋略有不同。

三、目前數字化人才定義和分類的不足

由于是一個“發展中”概念,上述數字化人才的定義和分類,雖然已經在逐漸清晰,但限于時間和實踐的不足,還不能說已經達到了完全清晰化。在實際操作中,上述定義和分類還僅能起到一個引領作用,真正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設計和實際人才的”選用育留“上,尚不能起到實際的支撐作用。

老楊認為,要想達到實用階段,還需要做的工作還非常多,包括數字化(各級)人才實際應該具有的崗位技能圖譜需要細化,尤其量化區分數字化人才和傳統(非數字化)人才的差異所在——當然如果能建立實際的崗位參考标準就更好了。此外還有數字化人才的複合性培養應該用什麼方式進行等等諸多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