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塊鍊行業初步分析

作者:抽象空間
區塊鍊行業初步分析

一、發展概況

(一)定義及分類

區塊鍊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是一種由多方參與的共識系統,是一種開放架構下的強安全機制 。它融合了分布式存儲、點對點傳輸、加密算法、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多項技術,為參與者創造一個資料不可變、記錄可追溯、隐私強保護、流程自動化的信任環境。

按照使用者需求、開放程度及應用場景等次元進行劃分,區塊鍊有三種類型:公有鍊(Public Blockchain)、聯盟鍊(ConsortiumBlockchain)與私有鍊(Private Blockchain)。公有鍊的代表為比特币和以太坊,而聯盟鍊及私有鍊則多在商業機構及市場組織中應用。

聯盟鍊相較于公鍊的優勢有三點:一是性能,二是參與方可控,三是隐私資訊保護。是以,根據國家的發展形勢來看,在産業區塊鍊落地應用中,聯盟鍊成為各企業首選的底層。

一方面,在聯盟鍊領域,2019年-2021年,網信辦釋出了六批境内區塊鍊資訊服務備案編号,共有來自全國近30個省市的1500餘個區塊鍊資訊服務在列。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内企業級聯盟鍊基礎鍊發展迅速,聯盟鍊的建立覆寫金融、政務、溯源、交通等多個領域,其核心技術不斷湧現,如跨鍊、側鍊、多鍊、分片技術、共識算法、隐私保護等,持續彌補大陸區塊鍊底層核心技術的缺失。

同時,各技術大企利用雲的開放性将區塊鍊與雲計算緊密結合,降低了區塊鍊創新創業門檻、提供了快速開發和搭建區塊鍊去中心化底層架構的平台、降低各企業部署區塊鍊和營運維護成本。

(二)發展環境

1.政策環境

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區塊鍊行業發展,不僅将區塊鍊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中,而且從脫貧攻堅、對外開放、改革開放等國家基本國情出發,積極出台相關政策,強調各領域與區塊鍊技術的結合,加快推動區塊鍊技術和産業創新發展。

從整體數量上來看,2020-2021年各部委釋出的區塊鍊相關政策已超60項,對比2019年及以前各年份,政策數量飛速攀升。充分說明,各部門正積極探索區塊鍊發展方向,全方位推動區塊鍊技術賦能各領域發展。2020-2021年,湖南、廣西、海南、雲南、河北、貴州、山東、廣東、北京、上海、重慶、廣州、南京、蘇州、杭州、甯波、福州、泉州、婁底、貴陽等27個省市共出台38項區塊鍊專項政策,包括建設區塊鍊産業園區,打造區塊鍊産業發展高地,争奪區塊鍊行業話語權。

2.社會環境

大陸提供區塊鍊專業技術支援、産品、解決方案等服務,且有投入或産出的區塊鍊企業不斷增加,但有所放緩。在企業地域分布方面,依舊以四大聚集區為主。根據賽迪區塊鍊研究院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超50家區塊鍊産業園區。其中,廣東、浙江等地區塊鍊産業園數量較多。

截至2021年底,經中央網信辦備案的區塊鍊應用系統達千餘個,産業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初步形成。目前各地市已建立50餘個區塊鍊産業園,其中,約25家産業園由政府主導或引導建立。從區塊鍊産業園分布來看,東部沿海地區出于自身資源優勢,區塊鍊産業園布局較多,推動區塊鍊産業叢集發展。

3.技術環境

區塊鍊誕生以來的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别是以數字貨币為主導的區塊鍊1.0時代、以太坊+智能合約為主導的2.0時代以及與其他主流技術、産業生态及社會生活全面融合的3.0時代,在底層技術、數字資産、監管政策、産業生态等次元上産生全方位深刻變化。從區塊鍊服務備案應用領域數量分布上看,金融領域相關的應用遙遙領先,其次則涵蓋了溯源、網際網路、政務、供應鍊物流等領域。

區塊鍊作為“新基建”中的關鍵支撐技術,既是資料可信共享的基礎,也是連接配接不同主體之間信任的基石,從多方面、各行業為大陸經濟帶來了深刻影響。從實踐層面看,區塊鍊具有分布式信任管理能力以及辨別互通的身份識别能力,與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新型技術之間的協同效應與應用價值極強,在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及應用潛力。

區塊鍊+大資料釋放資料價值

區塊鍊技術解決大資料收集中隐私安全和資料不可信問題,提升資料可用性;同時,大資料分析将彌補區塊鍊資料處理與分析能力的不足,在確定隐私安全情況下充分挖掘資料價值。

将區塊鍊技術與大資料采集、傳輸、共享等結合起來,能夠打破資料孤島,建立開放、可信的共享資料生态。

二者結合後再引入充分的市場機制及合理的利益配置設定機制,将有利于打造基于區塊鍊的大資料交易平台,進而促進資料要素的活躍流通與産業應用。

區塊鍊+物聯網推動産業鍊金融監測

區塊鍊的去中心化、可追溯特征與“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技術進行結合,可以建構“實體世界+鍊上資料”的産業鍊金融體系。

運用二者可在工業生産、倉儲物流等領域打造更為客觀的企業信用體系,強化企業物資及經營動态的高效監測,進而使企業增信更為可靠。

區塊鍊+人工智能提升商業處理自動化程度

區塊鍊作為開放環境下去中心化的技術,能夠促進資料價值交換;而人工智能作為封閉環境中培育出的中心化智能,能夠分析海量資料。

二者的優勢結合在智能金融領域擁有發展潛力,尤其是金融業務在高頻使用人工智能的同時,對資料規模、安全和效率的需求也很大。

區塊鍊+雲計算降低區塊鍊部署成本

利用雲計算已有基礎服務設施可實作區塊鍊開發應用流程加速。近年,微軟、亞馬遜、BATJ等網際網路巨頭均推出部署在雲端,可應用于供應鍊金融和供應鍊管理等場景的BaaS服務,極大降低企業部署成本。預計基于區塊鍊+雲計算的BaaS服務會是未來區塊鍊部署的重要模式。

區塊鍊+5G+其他

5G雖指向新一代通信技術,但僅憑連接配接難以支撐起成熟的商業盈利模式。而區塊鍊的分布式賬本及具備的節點能夠與5G技術較好地形成互補。

例如“區塊鍊+物聯網+5G”,可為新能源行業等資産管理平台開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資産上鍊;而在“區塊鍊+5G+AI”融合技術中打造的保險反欺詐控費區塊鍊應用平台,可在助力機構費控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資料治理能力。

二、發展現狀

(一)市場規模

随着新技術對于社會經濟變革價值的展現,區塊鍊行業将逐漸形成涵蓋基礎裝置、系統平台、應用服務、配套支撐等的全方位産業鍊體系。無論是技術過硬、深耕行業的平台型龍頭企業,成長潛力大、發展态勢好的區塊鍊創新企業,還是技術配套和行業應用類資訊服務.企業,将利用技術平台結合行業特色,服務與實體經濟方方面面,合力打造服務完善、高低搭配的企業梯隊。全球區塊鍊産業規模将保持增長,中國仍為全球區塊鍊市場規模第二大的單體國家,2021年中國區塊鍊行業市場規模達53.6億元,較2020年增加了21.17億元,同比增長65.3%,随着區塊鍊技術的不斷深入,區塊鍊産業基礎越來越好,産業生态發展迅速,産業鍊分布日益廣泛。進入2020年,區塊鍊産業鍊已逐漸成形,各類産業主體均積極發力布局。在衆多因素的積極推動下,産業整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态勢,預計2022年中國區塊鍊行業市場規模将達到84.6億元。

(二)發展特點

區塊鍊是一種複合技術,對于大陸在國際科技領域的現狀來說,由于缺少先發優勢及曆史積累,在大資料、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高科技領域并未占據領先地位。區塊鍊技術出現的時間不長,全世界基本處于相同的起跑線上,而且中國在先進技術應用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市場優勢,另外區塊鍊技術自帶金融屬性。是以政府對于區塊鍊的技術研究及應用大力提倡并給予衆多扶植。

(三)産業鍊情況

目前,區塊鍊産業發展注重賦能實體經濟,推動應用落地。同時,區塊鍊産業不僅是在金融領域從供應鍊金融、跨境支付延伸至電子票據等領域,而且不斷賦能工業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生态治理、醫療康養、教育教育訓練等關注經濟和民生的領域。

根據賽迪研究院釋出的全球公有鍊技術評估指數,對全球37條知名公有鍊從基礎技術、應用性和創新力三個主要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并給出排名,其中大陸共有5條公有鍊參評,緻力于充當細分應用領域的基礎設施,可用于搭建分布式應用。

2020年以來,在銀保監會、财政部等監管部門指導下,銀行函證區塊鍊服務平台有序推進。中國銀行業協會積極推進平台推廣對接工作,涵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商業銀行與安永、畢馬威、大華等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2021年年底,由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發起、平安銀行回函的4筆全流程自動化電子函證成功落地,标志着該區塊鍊服務平台正式投入實際業務應用。

(四)競争格局

區塊鍊技術被預測為引領第五次技術革命的關鍵技術,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已深刻意識到區塊鍊技術将對商業體系與競争格局帶來深遠變革。然而,區塊鍊在技術層面依然尚未完全成熟、在應用場景層面無論是應用的深度還是廣度都還處于表層。群雄并起逐鹿、搶占市場先機已成必然趨勢。由于區塊鍊所具有的技術壁壘,目前區塊鍊技術發展和應用仍以技術類企業主導。國内外代表企業如螞蟻、騰訊、微軟、亞馬遜紛紛進行自有區塊鍊底層技術研發,争奪區塊鍊标準制定權。相關企業大多綁定各行業龍頭跑馬圈地,推廣自研底層技術标準的行業應用。

大型行業應用企業和政府部門也将參與到區塊鍊版圖建構之中。區塊鍊必須依靠商業場景發揮價值,擁有業務場景的大型行業應用企業具有天然優勢,如沃爾瑪等龍頭企業也在試圖掌握區塊鍊聯盟建立的主動權,以科技賦能企業發展、鞏固行業地位。同時,各國政府已看到區塊鍊技術的發展前景、以及由企業主導區塊鍊聯盟建設的局限性,區塊鍊被上升為國家戰略,由國家和政府推動的區塊鍊技術研究與應用探索也将在未來行業生态中扮演重要地位。

區塊鍊供應鍊行業應用市場巨頭入局、硝煙四起。在可預期的一段時間中,主要玩家間必将競合并存,推動技術和應用在動态演變中加速突破。技術研發企業、行業應用企業、政府部門等主要玩家将在未來的産業生态圈中逐漸明晰自己的分工和定位:技術研發企業将在技術競賽中快速疊代技術能力,搶占市場,加速區塊鍊技術的突破和創新;行業應用企業以企業自身發展為目的,深度擁抱區塊鍊,為區塊鍊技術落地提供可依賴的商業場景;意識到區塊鍊重要性的各國政府将在政策、監管等方面為區塊鍊技術發展提供有利宏觀環境。三方在底層技術研發、應用場景推廣、産業生态培育等方面通力合作,共築區塊鍊繁榮圖景。

三、投融資情況

2021年全球區塊鍊産業投資數量為793起,同比增漲184.23%;全球區塊鍊産業投資金額為1656.25億元,同比增漲222.38%。

國内區塊鍊企業投融資金額方面,由于随着區塊鍊市場監管力度的增強,資本方對中國區塊鍊行業投資回歸理性,但同時,在2020年以及2021年國家、各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專項政策的扶持下,區塊鍊企業投融資明顯上升。

2020-2021年,從融資輪次分布狀況來看,2020-2021年初創期投融資較多,占整體投融資比例的近一半,戰略投資占比也較多,且不乏有區塊鍊成熟産品的發展。反映出大陸區塊鍊行業應用在新興産品和業态增加的同時,成熟産品也在不斷壯大。

2020-2021年,從行業領域融資數量看,區塊鍊技術研發獲得的投融資數量激增。基礎設施/技術研發和數字資産相關成為區塊鍊領域最受歡迎的投資場景,其他行業領域如文化産業與版權服務、公共資源交易、能源服務、基礎設施等投融資數量占比較為均衡。

四、技術專利情況

2021年全球區塊鍊行業專利申請量為18931項,相比2020年有所下降,同比下降30.98%。2020年專利申請量為27429項,同比2019年增漲12.8%。

從2021年全球區塊鍊技術來源地區看,中國區塊鍊申請量達15985項,占全球申請總量的84%,位居第一。而排名第二的美國占比8%,區塊鍊申請量為1456項;随後是開曼群島、印度和南韓,分别為309項和217項和108項。從資料中可以看出,全球區塊鍊技術的研發分布極其不均,而中國在區塊鍊技術的研發中位居世界前列。

從專利申請數量看,2015-2020年中國區塊鍊專利申請數量直線上升。2020年中國區塊鍊專利申請數量19835項,相比2019年增漲81.51%。2021年中國區塊鍊專利申請數量為15985項,相比2020年有所下降,相比往年的申請數量仍有所增漲。

從區塊鍊專利技術分布地區看,區塊鍊專利技術主要集中在北上廣,符合大陸發展現狀。2021年,廣東區塊鍊專利技術申請數量為4434項,排行第一;北京區塊鍊專利技術申請數量為4384項,略低于廣東,排行第二;浙江區塊鍊專利技術申請數量為1342項,位居第三。

五、存在的問題或風險

1.能耗、安全、效率方面無法兼顧;

2.去中心化模式的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性;

3.區塊鍊技術目前仍然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區塊鍊+應用”的商業模式不夠清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