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Gartner列入十大戰略技術趨勢的“行業雲”,不再是個僞命題?

科技雲報道原創。

近日,Gartner釋出了企業機構在2023年需要探索的十大戰略技術趨勢。其中,行業雲平台被列入十大戰略技術趨勢之一。

被Gartner列入十大戰略技術趨勢的“行業雲”,不再是個僞命題?

據Gartner預測,到2027年,超過50%的企業将使用行業雲平台來加速他們的業務項目。

無獨有偶,Forrester在《2022年中國行業雲系列報告》中也指出,行業雲對中國企業适應未來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随着雲計算發展從偏虛拟經濟的“消費互聯”向以實體經濟為主的“産業互聯”轉變态勢,制造業、醫療健康、交通運輸、能源等行業雲開始加速變革。

那麼,行業雲市場現狀如何?又将走向何方?

何為行業雲?

近二十年,雲計算作為底層基礎設施,以勢如破竹之勢助推行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千行百業。但面對複雜多變的業務場景和行業特征,國内雲市場從公有雲、私有雲等傳統模式向行業雲發展。

這是因為很多傳統行業在上雲過程中,發現公有雲、私有雲模式卻并不适合自身行業特點。

首先,普遍意義的公有雲平台缺乏對特定行業的定制開發,企業在上雲之後還需要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行業雲應用的開發、營運上面,對人力資源與時間成本的要求極高。

其次,全方位的私有雲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對人力資源能力的高标準要求,除非是業務量足夠大的超大型企業才對私有雲有實際的投入動力和能力。

正是基于上述問題,行業雲應運而生。那麼,什麼是行業雲呢?

在Gartner的定義中,行業雲平台是通過組合S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提供支援行業應用場景的行業子產品化能力。企業可以将行業雲平台的打包功能作為基礎子產品,組合成獨特、差異化的數字業務項目,在提高靈活性、推動創新和縮短産品上市時間的同時避免單一廠商鎖定。

事實上,行業雲的定義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社群雲。

NIST将雲計算的服務模式分成四類:公有雲、私有雲、社群雲和混合雲,其中對社群雲(Community Cloud)的定義是“雲計算基礎設施配置為由具有共同關切(例如任務,安全要求,政策和合規性考慮因素)的特定組織使用。它可能由社群中的一個組織、多個組織、第三方或它們的一些組合擁有、管理和營運;其基礎設施可能是自有,也可使用他人服務”,從服務和使用模式來建構了社群雲的概念。

Gartner分析師曾表示,在國際上雲服務的傳遞方式中,社群雲租戶的組織方式主要以行業為基礎,類似國内的行業雲。

在北美市場,行業标準和行業管理往往由第三方非盈利性行業機構負責,而國際公有雲廠商已經足夠成熟到符合這些行業标準和行業監管要求,是以北美企業的“行業雲”可以直接采用公有雲服務。

但在中國市場,出于對公有雲的安全擔憂,行業标準和行業監管等往往由政府機構管理,建立行業雲有其成長的特定需求和環境,成為國内雲計算發展的特有趨勢。

從應用角度看,由于同一行業的企業核心業務相似程度較高,使用相同的雲标準架構和标準服務是較為合理方式,而在這種條件下各企業單獨建立自己的核心業務私有雲對外服務,從成本獲利等經濟角度來講是極其不現實的。

加上雲計算技術的應用對比傳統IT技術,對人力資源的技術水準和管理能力,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是以通過行業雲提供商牽頭,以行業監管及滿足業務需求為紐帶,建立行業雲成為最适合的措施。

在行業雲的運作實踐中,企業可以使用相同的雲标準架構和标準服務,這樣不僅有利于雲資源的整合利用,還能夠進一步提升網絡安全技術保障能力。

行業雲獲得市場關注

過去幾年,業界其實對行業雲的争議很大。

阿裡雲總裁胡曉明曾在采訪中談到:“如果從基礎設施IaaS層面看,行業雲是一個僞命題。”

如果從純粹的資源層面看,和行業應用沒有任何關系,那麼行業雲的提法确實是完全的僞命題,隻是簡單把行業應用部署到了IaaS雲平台上而已。

但如果關注到不同行業的不同業務需求,基于行業共性将基礎技術和資料等PaaS能力抽象到雲平台上,那麼行業雲的價值将很大。

事實上,經過幾年的發展,具有行業屬性的雲平台正在受到更多的市場關注。

這些平台能夠基于對行業企業共性需求的了解,通過自身的生态、共享、協同發展能力,快速覆寫整個行業使用者,進而帶動整個行業内企業大批量上雲用雲。

Forrester《2022年中國行業雲系列報告》指出,金融服務、制造、政府、零售和醫療等行業使用者正在加速行業雲應用,一些行業雲先鋒案例引領了同行雲實踐。

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金融行業雲。

2015年12月,由興業銀行牽頭和高偉達、新大陸、金證科技幾家本土金融技術供應商共同投資設立興業數字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興業數金),建設了中國第一個銀行行業雲——興業數金雲,為中小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提供金融行業雲服務。

目前300多家客戶主要是村鎮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以及民營銀行,以同一行業不同企業的多租戶形态呈現出行業雲的特征。

還有中國超大型企業集團涉足多種業務領域,不僅僅其業務規模在各個領域都構成足夠的影響,而且相應領域的其他企業也圍繞着這個企業集團開展業務,構成良性的業務生态環境,因而有足夠的業務需求來建設自己的私有雲對内以及對外服務。

當資訊技術産業又是該集團公司的主營業務時,建立符合本行業和政府監管要求,覆寫下屬企業核心業務及業務夥伴相關業務的行業雲成為非常現實的選擇,這也是多租戶形态的大型企業集團行業雲的代表。

非常典型的執行個體有,2015年海航集團通過成立海航雲科技有限公司,把服務于企業内部的雲服務對外開放,通過海航産業雲對外輸出已有的公務航空、機場、實業、資本、支付、物流及其上下遊合作夥伴以及通用航空、旅遊、酒店、零售、P2P、虛拟營運商、房地産等服務,形成以業務協同為紐帶的行業雲。

不難發現,真正的行業雲是來自行業的内生需求,由行業側發起并參與建設營運,而不是由供給側的服務商來發起。

行業雲提出新要求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企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入推動,行業雲應用開始向縱深拓展,重點支撐産業數字化轉型,進而也對行業雲的建設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例如,從政務行業雲的市場需求來看,未來幾年将呈現三大變化趨勢:一是高并發、雲邊協同的政務應用場景将增多;二是持續向安全可靠基礎架構更新;三是建設需求逐漸向地市、區縣級下沉,這也對雲服務商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在能源行業雲領域,無論是作為增量的新能源開發利用,還是存量的傳統能源數字化改造,都在大規模部署雲平台,進而成為市場中引領增長的重要行業。

國内頭部雲廠商、資訊化服務商,以及國外的大型企業都非常關注能源雲的發展機遇,主要圍繞電力、光伏雲網、資料中心節能改造等,加快在能源雲領域的布局,用技術實作能源生産和供應的節能增效。

随着“十四五”時期大陸将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數字化産業,工業雲、電力雲、醫療雲、交通雲等特定應用需求的行業雲将會不斷出現。

各類行業雲都考驗着平台方在技術、産品、生态上的能力,比如:如何将行業特性上的公共部分沉澱,服務好行業的同時做好成本控制、符合監管要求;如何基于行業雲做好大資料應用;如何基于行業雲将産業裡各環節連接配接串聯,形成良性的産業生态和業務協同,都是中國行業雲亟待解決的問題。

結語

随着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行業和産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重點,雲計算發展也進入到新階段。行業雲與其他形式的雲有共性也有不同,行業雲更多強調的是産數融合,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

對于行業雲廠商而言,必須要建構自己的競争力,通過對行業特征和不同行業上雲場景的了解和洞察、雲和資料的融合,成功實踐和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并帶動整個行業内企業上雲用雲。

【關于科技雲報道】

專注于原創的企業級内容行家——科技雲報道。成立于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雲、全球雲計算大會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道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區塊鍊等領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