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終于等到這一天!一群鐵姑娘靠什麼追平曆史最佳戰績

作者:上觀新聞

憑借在2022年女籃世界杯賽中的優異表現,中國女籃時隔28年再次獲得亞軍,追平了其在世界大賽上的曆史最佳戰績。

近期,國際籃聯(FIBA)公布了最新的女籃世界排名,中國女籃以總分676.5分排名世界第二,名次較此前提升了5位。

“無畏金蘭”,是中國女籃在本屆賽事開賽以來一直強調的“女籃精神”。在女籃世界杯決賽,姑娘們再一次诠釋了什麼叫做“不抛棄,不放棄”。

文丨崔赫翾 瞭望智庫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資訊,否則将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當打之年

“我總在想,一個運動員,還有什麼比面臨一場重要比賽更重要、更神聖呢?”這句話出自1958年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籃5号》。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的彩色劇情片,這部電影上映後引起很大反響,在很多地方掀起了一股“女籃熱潮”。

彼時,山東小姑娘叢學娣也看了這部電影。當時的想法至今讓她印象深刻,“雖然那時還小,但就已經有了要為上海、為國去争光的想法。是這部電影影響了我,那以後一直朝這個目标去努力。那時看完了就想進上海隊,就很向往,想成為裡面的一員,感覺是件很光榮的事。”

1976年第2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女子籃球被列為正式競技項目。

與此同時,大陸女子籃球迅速發展。80年代初,一批正值當打之年的姑娘齊聚女籃國家隊。

鄭海霞是其中比較顯眼的一位。她12歲時身高便長到了1.72米,身高太過突兀,她還曾遭受同學嘲笑。後來進入商丘體校,鄭海霞愛上了籃球。個子太高,沒有合适的鞋子,鄭海霞就光着腳打球。在多年堅持不懈的刻苦練習下,鄭海霞從體校一路走進國家隊。

北京姑娘宋曉波技術全面,擅長運球過人,跳投出手角度多變,底線穿插十分靈活,攻守兩端都很出色。1975年全運會北京女籃奪冠時,宋曉波年齡雖小,其潛質就卻已被普遍看好。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宋曉波”這個名字家喻戶曉,幾乎成為中國女籃的代名詞。

1981年,年僅18歲、身高卻已達到2.08米的陳月芳,是中國女籃最早擁有的身高超2米的運動員。此前,中國女籃平均身高隻有1.78米。随着陳月芳等隊員加盟,中國女籃平均身高增加到1.83米,無論平均身高還是内線高度均居亞洲首位。

從小立志為國争光的叢學娣也成為中國女子籃球隊的一員。叢學娣身高隻有1.66米,曾因身材矮小被拒于籃球大門之外,但她恰好補足了中國女籃最大的短闆。

80年代初,中國女籃内線優勢明顯,鋒線得分能力出衆,隻缺一個合格的控衛将她們連接配接成一個強大整體,掌控比賽節奏,并在外圍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牽制防守。而在當時沒有三分線的國際比賽規則裡,國内籃球人才選拔和培養以“大個兒球員”為主,鮮有像叢學娣這類兼備籃球智商和外圍技巧的高水準後場球員。

1983年,這群籃球女将帶領中國女籃第一次參加世錦賽就拿到了季軍。

在同加拿大隊争奪出線權的小組賽中,陳月芳個人獨得29分,帶領球隊以74-66擊敗對手。作為替補球員出戰的鄭海霞場均出場17.2分鐘,貢獻7.4分、2.4個籃闆、0.8次蓋帽,投籃命中率高達59%。身為隊長的宋曉波,成為了中國女籃的頭号得分手,在對南斯拉夫一戰拿下28分。叢學娣也成就了女籃賽場上的“小個傳奇”。

輝煌背後,也有傷痛。1984年洛杉矶奧運會選賽前,宋曉波剛經曆了腳踝骨折。但宋曉波最終還是以頑強的意志與精湛的技術,助力中國女籃曆史性地奪得奧運會銅牌。受傷勢影響,奧運會後宋曉波選擇了退役,開啟其教練員生涯。

2 輝煌時刻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女籃在小組賽中就遭遇挫折,被分至“死亡之組”,同組對手是美國、西班牙和捷克斯洛伐克。強敵在身邊,中國隊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

小組賽第一場對陣西班牙,開場4分鐘,中國隊的攻勢被西班牙牢牢抑制住,一分未得。這其實可以了解,畢竟首發陣容裡除了鄭海霞、柳青和叢學娣,其餘都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選手。

比分一路落後,主教練李亞光在休息室把礦泉水瓶往地上一摔,“不敢挑戰對手,沒有打出訓練時的水準。”這一吼,隊員們似乎都被吼醒了,人人奮勇,發起一波潮水般的攻勢。

當然,赢球也絕對離不開戰術。李亞光對女籃打法有自己的認識:球隊以鄭海霞為核心,但不依賴鄭海霞。鄭海霞可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鄭海霞下場後全隊就要打快。他提倡團隊籃球戰術更加靈活多變,這也正是一星四射的戰術。

【注:一星四射指的就是一個球隊的陣容以四個投手搭配一位超級明星,四個投手全部站在外線拉扯空間,讓超級明星持球單打。】

此外,叢學娣所領銜的外線群堪稱女籃成績取得突破的關鍵所在。半決賽對古巴一役,叢學娣出戰23分鐘,拿下全場最高分20分,是中國女籃闖進奧運決賽的首席功臣。作為老隊員,她是場上的主心骨和戰術指揮官,每每球隊陷入膠着,都要看叢學娣如何調整節奏,率隊打出變化。

中國女籃一路過關斬将,半決賽109:70大勝古巴隊,在決賽中以10分的差距屈居亞軍。

1994年澳洲世錦賽,對于當時的中國女籃來說同樣是一路坎坷。叢學娣、柳青退役,展淑萍受傷未愈,彭萍沒有歸隊,隊伍實力相比于2年前有所下降,教練陳道宏和馬連保上任還不到半年。是以,中國女籃在這屆世錦賽上定下的目标是進入前6名。

此時,鄭海霞已經27歲,傷病纏身。即便如此,鄭海霞場均依舊能得到26分,投籃和罰籃的命中率達80%以上。而在半決賽對陣澳洲時,中國隊開局不利,一度落後10多分。中國隊迅速調整打法,得以扭轉戰局。

當對方采取犯規戰術、惡狠狠把5号李昕放倒在地時,李昕一步一瘸走上罰球線,2罰2中。比賽最後階段,李昕連續造犯規,6罰5中,最後以66-65的比分、用罰球淘汰了澳洲。隊員鄭薇從替補席狂奔向賽場與大家一同慶祝,28年後,她成了這支隊的主教練。

回首上世紀90年代,中國女籃連續殺進奧運會和世錦賽決賽。連續兩個大賽亞軍的成績,足以讓中國女籃跻身世界頂級強隊行列。

3 在成敗中淬煉

但在1994年後的一段時間内,中國女籃再未登上過世界大賽領獎台。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鄭海霞久經傷病困擾,身體狀況已不具備去參加激烈競賽的條件。但她依然場均得到18.1分、9個籃闆(得分全隊第1、奧運會第4),對陣日本時更是豪取31分16個籃闆。但中國女籃成績并不理想,小組賽取得1勝4負、排名小組第5,無緣出線。這也是鄭海霞最後一次出現在奧運會賽場。

1999年亞錦賽中,中國女籃被擠出4強,甚至沒有拿到2000年奧運會參賽資格。這場失敗也讓年輕的隊員們打開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與努力方向。

這一年,宮魯鳴成為中國女籃主帥,開始全面起用新人。當時隻有16歲的陳楠入選國家隊,那時的她已是隊裡的第一高度。她年齡小、靈活性好,訓練自覺,從不偷懶。憑着那股子韌勁,陳楠沒多久就成為了主力隊員。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籃重新殺回奧運賽場,但隊中球員普遍年輕、缺乏經驗,中國隊再一次無緣八強,小組賽最後一場還被紐西蘭絕殺,僅獲第九名。雖然成績不甚理想,但是陳楠、苗立傑、隋菲菲等年輕球員們的成長還是讓國人看到了希望。

2008年北京奧運會,隋菲菲、苗立傑與陳楠已成長為當之無愧的核心。“比賽剛剛開始,那一刹那往裡跑的時候非常震撼,在舞台上終于有了自己的位置。”苗立傑還記得第一次出場時的感受。

女籃姑娘們第一場就以67-64戰勝歐洲勁旅西班牙隊,取得開門紅。第三場對陣紐西蘭,陳楠26分17個籃闆,中國隊成功“複仇”4年前被絕殺一戰。最終,沉寂已久的中國女籃殺進了奧運會四強。

這屆奧運會之後,苗立傑就曾宣布退役,但四年後的倫敦奧運會上又出現了她的身影。即使不再年輕,體力也無法與當年相比,苗立傑征戰多年所積累的經驗與心得可以幫助中國女籃走得更遠。

2012年倫敦奧運會結束後,陳楠面對采訪時說:“裡約對于我來說太遙遠。”2016年裡約奧運會,已33歲、生完孩子的陳楠複出。

在這屆奧運會上,中國女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敗績——43分不敵美國、22分輸給加拿大、21分負于西班牙、8分惜敗于塞爾維亞,止步于小組賽。最後一場比賽結束後,陳楠對着鏡頭說:“我的任務和使命已經完成,到了離開的時刻。”陳楠複出,是當時中國女籃青黃不接的一個縮影。

裡約奧運會後,中國隊痛定思痛——必須要有所改變了。

2017年,許利民接任國家隊主教練,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日本隊亞洲杯奪冠的兩張照片挂在了訓練館的牆上。“我們要天天能夠看到它,每時每刻都要看到它,不打敗她們就不把它摘下來。打敗一次摘下來一張,打敗兩次摘下來兩張。”

4 這是一群鐵姑娘!

從那之後,中國女籃開始了“大換血”,一批年輕球員被選拔進國家隊,這些“95後”“00後”姑娘們承擔起中國女籃的重建重任。其中的李月汝和韓旭更是成長為目前中國女籃的絕對主力。

此外,許利民還主張,在建立球隊内線高度優勢的同時,提升速度,注重轉換風格,向歐美高水準球隊學習。

2018年亞運會上,中國女籃戰勝日本,重奪亞運會冠軍。2020年,女籃姑娘們戰勝英國和西班牙兩大勁旅,提前鎖定東京奧運會門票。在随後與南韓的比賽中,中國40分大勝對手,也有了那句關于中國女籃經典的“能赢100分,絕不赢99分!”

2022年初,許利民卸任中國女籃主帥職位,助教鄭薇接手。她先是率隊參加了世界杯預選賽,随後開始備戰世界杯。在長達4個多月的集訓中,整個備戰節奏都在模拟世界杯。鄭薇一直告訴隊員,要認清球隊的位置,立足于拼。

從2009年進入中國女籃教練組開始,鄭薇已以助理教練身份輔佐了孫鳳武、馬赫、許利民3任主帥,曆經3屆奧運會及所有大賽,經曆過球隊的幾次低谷,也見證了衆多高光時刻,對這批女籃隊員的成長過程、打法特點的了解無人能及。

2022年10月1日,中國女籃在澳洲與美國女籃展開較量,争奪本屆世界杯金牌。十天賽程,八場比賽,力克勁敵。面對世界排名第一、三次蟬聯世界杯冠軍、七次獲得奧運冠軍的“勁敵”美國隊,她們最終以61:83不敵對手,摘得世界杯銀牌,追平了中國女籃參加世界大賽的曆史最好成績。

“‘驕傲’兩字最能展現我對這支女籃的感覺。”女籃名宿宋曉波說,“她們在場上打出了中國隊的驕傲。我也為她們感到驕傲,為自己曾是一名中國女籃的隊員而驕傲。”

中國女籃的表現,也獲得了美國女籃主帥裡夫的尊重:“每年我們都會與中國女籃比賽,持續可以從她們身上看到進步,我可不希望她們再繼續進步了。”

5 不同的女子運動,同樣的精神

比賽結束後,中國籃協第一時間向女籃發來賀信。其中寫道:“你們團結一心、頑強拼搏,時隔28年再次闖入世界大賽決賽,展現了中國籃球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為國争光、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

從上世紀80年代的“女排精神”,到90年代的“铿锵玫瑰”,再到如今“無畏金蘭”的橫空出世,雖是不同項目,卻蘊含着同樣的體育精神,誕生契機都是因為振奮人心的成績。這些代名詞伴随着女子三大球一場場酣暢淋漓的勝利而來,其中蘊含的拼搏精神激勵無數國人。

比如,上世紀8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女排五連冠成為全社會發奮圖強、振興中華的強有力支撐點。在“女排精神”的激勵下,各行各業都增強了開拓進取的信心。

今年春節,中國女足在0比2的“絕境”下,3比2逆轉絕殺南韓隊,時隔16年再次捧回亞洲杯。

此次中國女籃雖沒捧回冠軍獎杯,遇強隊敢打敢拼的精神也同樣讓人激動萬分。

競技體育項目要想奪取勝利,人才的培養、紮實的訓練、先進的技術、科學的保障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宋曉波曾說,“電視裡很少有女籃的轉播,人們很難了解女籃的現狀,從國内的各個俱樂部和省市角度看,對女籃的梯隊建設和發展也不夠重視,投入太少。”她說,“我們不能隻看金字塔的塔尖,要培養更多的金字塔塔基,要有基數,要有更多的青少年女性參與到籃球運動中,這樣我們未來才能有更多的人才可以選擇。”

但最關鍵的、最不可替代的,是勇于拼搏、頑強求勝、永不放棄的精神。

相信彼此,無畏金蘭。

參考資料:

1.從1994年開始,終于等到這一天,鄭海霞那一代的榮耀,中國女籃還将延續丨錢江晚報,2022-09-30

2.基本功紮實打出了自信女籃名宿宋曉波:培養更多的金字塔塔基丨北京日報用戶端,2022-10-01

3.從日本女籃的崛起審視中國女籃的發展方向丨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2017-04

4.揭秘女籃崛起背後的男人:他把日本隊奪冠照貼牆上激勵大家丨極目新聞,2022-10-01

5.女籃主帥鄭薇:世界杯亞軍并非終點,祭出“雙塔”着眼未來|新京報,2022-10-11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檔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瞭望智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