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终于等到这一天!一群铁姑娘靠什么追平历史最佳战绩

作者:上观新闻

凭借在2022年女篮世界杯赛中的优异表现,中国女篮时隔28年再次获得亚军,追平了其在世界大赛上的历史最佳战绩。

近期,国际篮联(FIBA)公布了最新的女篮世界排名,中国女篮以总分676.5分排名世界第二,名次较此前提升了5位。

“无畏金兰”,是中国女篮在本届赛事开赛以来一直强调的“女篮精神”。在女篮世界杯决赛,姑娘们再一次诠释了什么叫做“不抛弃,不放弃”。

文丨崔赫翾 瞭望智库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当打之年

“我总在想,一个运动员,还有什么比面临一场重要比赛更重要、更神圣呢?”这句话出自1958年秦怡主演的影片《女篮5号》。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体育题材的彩色故事片,这部电影上映后引起很大反响,在很多地方掀起了一股“女篮热潮”。

彼时,山东小姑娘丛学娣也看了这部电影。当时的想法至今让她印象深刻,“虽然那时还小,但就已经有了要为上海、为国去争光的想法。是这部电影影响了我,那以后一直朝这个目标去努力。那时看完了就想进上海队,就很向往,想成为里面的一员,感觉是件很光荣的事。”

1976年第2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竞技项目。

与此同时,大陆女子篮球迅速发展。80年代初,一批正值当打之年的姑娘齐聚女篮国家队。

郑海霞是其中比较显眼的一位。她12岁时身高便长到了1.72米,身高太过突兀,她还曾遭受同学嘲笑。后来进入商丘体校,郑海霞爱上了篮球。个子太高,没有合适的鞋子,郑海霞就光着脚打球。在多年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下,郑海霞从体校一路走进国家队。

北京姑娘宋晓波技术全面,擅长运球过人,跳投出手角度多变,底线穿插十分灵活,攻守两端都很出色。1975年全运会北京女篮夺冠时,宋晓波年龄虽小,其潜质就却已被普遍看好。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宋晓波”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几乎成为中国女篮的代名词。

1981年,年仅18岁、身高却已达到2.08米的陈月芳,是中国女篮最早拥有的身高超2米的运动员。此前,中国女篮平均身高只有1.78米。随着陈月芳等队员加盟,中国女篮平均身高增加到1.83米,无论平均身高还是内线高度均居亚洲首位。

从小立志为国争光的丛学娣也成为中国女子篮球队的一员。丛学娣身高只有1.66米,曾因身材矮小被拒于篮球大门之外,但她恰好补足了中国女篮最大的短板。

80年代初,中国女篮内线优势明显,锋线得分能力出众,只缺一个合格的控卫将她们连接成一个强大整体,掌控比赛节奏,并在外围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牵制防守。而在当时没有三分线的国际比赛规则里,国内篮球人才选拔和培养以“大个儿球员”为主,鲜有像丛学娣这类兼备篮球智商和外围技巧的高水平后场球员。

1983年,这群篮球女将带领中国女篮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拿到了季军。

在同加拿大队争夺出线权的小组赛中,陈月芳个人独得29分,带领球队以74-66击败对手。作为替补球员出战的郑海霞场均出场17.2分钟,贡献7.4分、2.4个篮板、0.8次盖帽,投篮命中率高达59%。身为队长的宋晓波,成为了中国女篮的头号得分手,在对南斯拉夫一战拿下28分。丛学娣也成就了女篮赛场上的“小个传奇”。

辉煌背后,也有伤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选赛前,宋晓波刚经历了脚踝骨折。但宋晓波最终还是以顽强的意志与精湛的技术,助力中国女篮历史性地夺得奥运会铜牌。受伤势影响,奥运会后宋晓波选择了退役,开启其教练员生涯。

2 辉煌时刻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篮在小组赛中就遭遇挫折,被分至“死亡之组”,同组对手是美国、西班牙和捷克斯洛伐克。强敌在身边,中国队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小组赛第一场对阵西班牙,开场4分钟,中国队的攻势被西班牙牢牢抑制住,一分未得。这其实可以理解,毕竟首发阵容里除了郑海霞、柳青和丛学娣,其余都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选手。

比分一路落后,主教练李亚光在休息室把矿泉水瓶往地上一摔,“不敢挑战对手,没有打出训练时的水平。”这一吼,队员们似乎都被吼醒了,人人奋勇,发起一波潮水般的攻势。

当然,赢球也绝对离不开战术。李亚光对女篮打法有自己的认识:球队以郑海霞为核心,但不依赖郑海霞。郑海霞可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郑海霞下场后全队就要打快。他提倡团队篮球战术更加灵活多变,这也正是一星四射的战术。

【注:一星四射指的就是一个球队的阵容以四个投手搭配一位超级明星,四个投手全部站在外线拉扯空间,让超级明星持球单打。】

此外,丛学娣所领衔的外线群堪称女篮成绩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半决赛对古巴一役,丛学娣出战23分钟,拿下全场最高分20分,是中国女篮闯进奥运决赛的首席功臣。作为老队员,她是场上的主心骨和战术指挥官,每每球队陷入胶着,都要看丛学娣如何调整节奏,率队打出变化。

中国女篮一路过关斩将,半决赛109:70大胜古巴队,在决赛中以10分的差距屈居亚军。

1994年澳大利亚世锦赛,对于当时的中国女篮来说同样是一路坎坷。丛学娣、柳青退役,展淑萍受伤未愈,彭萍没有归队,队伍实力相比于2年前有所下降,教练陈道宏和马连保上任还不到半年。因此,中国女篮在这届世锦赛上定下的目标是进入前6名。

此时,郑海霞已经27岁,伤病缠身。即便如此,郑海霞场均依旧能得到26分,投篮和罚篮的命中率达80%以上。而在半决赛对阵澳大利亚时,中国队开局不利,一度落后10多分。中国队迅速调整打法,得以扭转战局。

当对方采取犯规战术、恶狠狠把5号李昕放倒在地时,李昕一步一瘸走上罚球线,2罚2中。比赛最后阶段,李昕连续造犯规,6罚5中,最后以66-65的比分、用罚球淘汰了澳大利亚。队员郑薇从替补席狂奔向赛场与大家一同庆祝,28年后,她成了这支队的主教练。

回首上世纪90年代,中国女篮连续杀进奥运会和世锦赛决赛。连续两个大赛亚军的成绩,足以让中国女篮跻身世界顶级强队行列。

3 在成败中淬炼

但在1994年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女篮再未登上过世界大赛领奖台。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郑海霞久经伤病困扰,身体状况已不具备去参加激烈竞赛的条件。但她依然场均得到18.1分、9个篮板(得分全队第1、奥运会第4),对阵日本时更是豪取31分16个篮板。但中国女篮成绩并不理想,小组赛取得1胜4负、排名小组第5,无缘出线。这也是郑海霞最后一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

1999年亚锦赛中,中国女篮被挤出4强,甚至没有拿到2000年奥运会参赛资格。这场失败也让年轻的队员们打开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这一年,宫鲁鸣成为中国女篮主帅,开始全面起用新人。当时只有16岁的陈楠入选国家队,那时的她已是队里的第一高度。她年龄小、灵活性好,训练自觉,从不偷懒。凭着那股子韧劲,陈楠没多久就成为了主力队员。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篮重新杀回奥运赛场,但队中球员普遍年轻、缺乏经验,中国队再一次无缘八强,小组赛最后一场还被新西兰绝杀,仅获第九名。虽然成绩不甚理想,但是陈楠、苗立杰、隋菲菲等年轻球员们的成长还是让国人看到了希望。

2008年北京奥运会,隋菲菲、苗立杰与陈楠已成长为当之无愧的核心。“比赛刚刚开始,那一刹那往里跑的时候非常震撼,在舞台上终于有了自己的位置。”苗立杰还记得第一次出场时的感受。

女篮姑娘们第一场就以67-64战胜欧洲劲旅西班牙队,取得开门红。第三场对阵新西兰,陈楠26分17个篮板,中国队成功“复仇”4年前被绝杀一战。最终,沉寂已久的中国女篮杀进了奥运会四强。

这届奥运会之后,苗立杰就曾宣布退役,但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又出现了她的身影。即使不再年轻,体力也无法与当年相比,苗立杰征战多年所积累的经验与心得可以帮助中国女篮走得更远。

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陈楠面对采访时说:“里约对于我来说太遥远。”2016年里约奥运会,已33岁、生完孩子的陈楠复出。

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女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败绩——43分不敌美国、22分输给加拿大、21分负于西班牙、8分惜败于塞尔维亚,止步于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陈楠对着镜头说:“我的任务和使命已经完成,到了离开的时刻。”陈楠复出,是当时中国女篮青黄不接的一个缩影。

里约奥运会后,中国队痛定思痛——必须要有所改变了。

2017年,许利民接任国家队主教练,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日本队亚洲杯夺冠的两张照片挂在了训练馆的墙上。“我们要天天能够看到它,每时每刻都要看到它,不打败她们就不把它摘下来。打败一次摘下来一张,打败两次摘下来两张。”

4 这是一群铁姑娘!

从那之后,中国女篮开始了“大换血”,一批年轻球员被选拔进国家队,这些“95后”“00后”姑娘们承担起中国女篮的重建重任。其中的李月汝和韩旭更是成长为目前中国女篮的绝对主力。

此外,许利民还主张,在建立球队内线高度优势的同时,提升速度,注重转换风格,向欧美高水平球队学习。

2018年亚运会上,中国女篮战胜日本,重夺亚运会冠军。2020年,女篮姑娘们战胜英国和西班牙两大劲旅,提前锁定东京奥运会门票。在随后与韩国的比赛中,中国40分大胜对手,也有了那句关于中国女篮经典的“能赢100分,绝不赢99分!”

2022年初,许利民卸任中国女篮主帅职位,助教郑薇接手。她先是率队参加了世界杯预选赛,随后开始备战世界杯。在长达4个多月的集训中,整个备战节奏都在模拟世界杯。郑薇一直告诉队员,要认清球队的位置,立足于拼。

从2009年进入中国女篮教练组开始,郑薇已以助理教练身份辅佐了孙凤武、马赫、许利民3任主帅,历经3届奥运会及所有大赛,经历过球队的几次低谷,也见证了众多高光时刻,对这批女篮队员的成长过程、打法特点的了解无人能及。

2022年10月1日,中国女篮在澳大利亚与美国女篮展开较量,争夺本届世界杯金牌。十天赛程,八场比赛,力克劲敌。面对世界排名第一、三次蝉联世界杯冠军、七次获得奥运冠军的“劲敌”美国队,她们最终以61:83不敌对手,摘得世界杯银牌,追平了中国女篮参加世界大赛的历史最好成绩。

“‘骄傲’两字最能体现我对这支女篮的感觉。”女篮名宿宋晓波说,“她们在场上打出了中国队的骄傲。我也为她们感到骄傲,为自己曾是一名中国女篮的队员而骄傲。”

中国女篮的表现,也获得了美国女篮主帅里夫的尊重:“每年我们都会与中国女篮比赛,持续可以从她们身上看到进步,我可不希望她们再继续进步了。”

5 不同的女子运动,同样的精神

比赛结束后,中国篮协第一时间向女篮发来贺信。其中写道:“你们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时隔28年再次闯入世界大赛决赛,展现了中国篮球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女排精神”,到90年代的“铿锵玫瑰”,再到如今“无畏金兰”的横空出世,虽是不同项目,却蕴含着同样的体育精神,诞生契机都是因为振奋人心的成绩。这些代名词伴随着女子三大球一场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而来,其中蕴含的拼搏精神激励无数国人。

比如,上世纪80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女排五连冠成为全社会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强有力支撑点。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各行各业都增强了开拓进取的信心。

今年春节,中国女足在0比2的“绝境”下,3比2逆转绝杀韩国队,时隔16年再次捧回亚洲杯。

此次中国女篮虽没捧回冠军奖杯,遇强队敢打敢拼的精神也同样让人激动万分。

竞技体育项目要想夺取胜利,人才的培养、扎实的训练、先进的技术、科学的保障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宋晓波曾说,“电视里很少有女篮的转播,人们很难了解女篮的现状,从国内的各个俱乐部和省市角度看,对女篮的梯队建设和发展也不够重视,投入太少。”她说,“我们不能只看金字塔的塔尖,要培养更多的金字塔塔基,要有基数,要有更多的青少年女性参与到篮球运动中,这样我们未来才能有更多的人才可以选择。”

但最关键的、最不可替代的,是勇于拼搏、顽强求胜、永不放弃的精神。

相信彼此,无畏金兰。

参考资料:

1.从1994年开始,终于等到这一天,郑海霞那一代的荣耀,中国女篮还将延续丨钱江晚报,2022-09-30

2.基本功扎实打出了自信女篮名宿宋晓波:培养更多的金字塔塔基丨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10-01

3.从日本女篮的崛起审视中国女篮的发展方向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第16卷第2期,2017-04

4.揭秘女篮崛起背后的男人:他把日本队夺冠照贴墙上激励大家丨极目新闻,2022-10-01

5.女篮主帅郑薇:世界杯亚军并非终点,祭出“双塔”着眼未来|新京报,2022-10-11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瞭望智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