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但毫無疑問,我們面臨着深刻的經濟挑戰。”
當地時間10月25日,剛剛當選為英國保守黨黨首的裡希·蘇納克在白金漢宮接受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正式任命,成為英國新任首相。
英國新任首相蘇納克 圖源網絡(下同)
作為新首相,蘇納克身上貼滿了“标簽”:英國首位印度裔首相、印度教徒、1812年以來最年輕的首相、擁有億萬身價……在當今“政治正确”的西方政壇,buff拉滿的蘇納克能否拯救英國于危難之際?他又面臨着何種難題呢?
經濟陷入滞漲,蘇納克将給出何種藥方?
不得不說,蘇納克從前任首相特拉斯手中接手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燙手山芋”。
在宣布大規模的減稅方案後,英國金融市場大幅震蕩,英鎊對美元匯率一度創下曆史新低,政府債券遭抛售,養老金基金面臨流動性危機。盡管政府和央行随後采取補救措施,但英國經濟仍面臨着巨大不确定性。
這使得市場對英國經濟缺乏信心。國際貨币基金組織預測,英國2023年将成為G7最差經濟體;高盛的預測是,英國經濟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就陷入衰退。
同時,英國人也在通脹走高的困境中苦苦掙紮。2022年4月至7月,英國通脹水準接連重新整理40年來最高紀錄,9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0.1%,達近40年來最高水準。
倫敦金融城
是以對于蘇納克來說,上任後的優先事項是挽救英國經濟信譽,必須穩定金融市場,解決通貨膨脹和能源問題。
作為曾經的财政大臣,蘇納克擁有豐富的金融業從業經驗和專業技能。
在和特拉斯競選保守黨黨首時,蘇納克就曾警告說,特拉斯提出的減稅計劃是一個“童話”。在通貨膨脹率達到兩位數的時候,大規模的減稅将會破壞穩定。後來的事态發展也驗證了蘇納克的猜測,這也是他再次競選成功的一大有利因素。
但保守黨人更加看重的是蘇納克在擔任财政大臣期間的亮眼成績。彼時适逢疫情暴發,蘇納克提出不惜代價保衛英國經濟。是以,他推出了帶薪休假制度,通過增加财政支出,保持了就業崗位的穩定。
但蘇納克救助經濟的做法是危機之下的應急之策,不能一直持續下去。英國目前面臨着内外各種挑戰,積累了大量債務,通脹高企,增長乏力,事實上已經陷入了經濟滞漲。
那麼,蘇納克将以何種方式來修複英國經濟呢?
自從今年夏天英國黨魁選舉以來,蘇納克強調他将重整政府預算,盡快減少負債,但并未提出詳細的拯救經濟計劃。在勝選後簡短的就職演講中,蘇納克也沒有提及自己有何具體規劃——他把能源問題推給了普京,經濟政策錯誤推給了前任。
牛津經濟學研究院英國首席經濟學家古德溫表示,從市場影響來看,蘇納克不太可能冒險再次激怒市場,比如追求減稅或增加公共開支,而是将繼續推行現任财政大臣提出的财政緊縮政策。目前财政大臣亨特也正是蘇納克的支援者。
财政大臣亨特
但這對英國經濟也有不利之處。“現在的稅收負擔将比以前預期要高,給實際收入下降的家庭帶來更大的壓力。在經濟面臨衰退的情況下,增加稅收和限制公共開支,有可能使經濟變得更弱。”在限制能源賬單的能源價格保證到期後(明年4月份),英國的通脹前景将變得更不可測,其通脹風險已經明顯轉向上行。
英國工黨國會議員裡察·伯貢便在社交媒體上諷刺道,當蘇納克在就職演講中說要作出“艱難決定”時,指的不是讓他艱難,而是讓勞工們艱難。
是以,蘇納克目前能夠采取的措施大概還是在維護英鎊信用、經濟增長和降低通脹等幾個目标之間轉圜。但經濟滞漲是頑疾,既需要穩妥有力的政策,也需要堅定的意志,畢竟治療這種經濟頑疾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但蘇納克能否負擔得起這份成本,要打一個大大的問号。
保守黨陷入分裂,英國政治将走向何方?
與此同時,蘇納克也将需要在增強黨内團結方面做出努力,彌合多次競選導緻的保守黨分裂傾向。
首先是蘇納克的首相職位隻剩下兩年的續航時間。
作為一個移民後代,蘇納克身上的那些标簽也可能是他的包袱。他當上首相後的小差錯,都有可能被放大進而轉化為他的政治危機。事實上,一些保守黨議員始終對蘇納克的種族和宗教背景表示不安甚至不滿。
蘇納克是一名印度教教徒
保守黨成員傑瑞就曾發表言論稱,“在大多數人看來,蘇納克甚至都不是英國人。他是印度裔商人”。
有分析人士認為,保守黨議員對蘇納克的支援更多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特拉斯的減稅計劃,使得群眾對保守黨的忍耐已經達到了極限。今年以來,保守黨的民調支援率不斷走低,工黨一度領先保守黨超30%,出現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大差距。是以,與其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緩慢死亡,不如背水一戰,讓蘇納克放手一搏。
保守黨在上世紀巅峰期有三百萬黨員,是工黨當時水準的三倍。在黨員們選出卡梅倫的時候,還有四五十萬黨員。而目前,隻有十六萬人。短短幾年時間,保守黨的黨員流失了一半多。由此可見,保守黨對普通群眾的吸引力已經越來越低。
就在蘇納克前往唐甯街發表就任演講時,數千名英國人走上街頭抗議,直接給蘇納克送上了一份“大禮”。他們高喊:“蘇納克出局”“保守黨下台”。
但更為嚴重的是英國的深層次政治問題。六年換了5首相,一年3首相,唐甯街10号猶如“旋轉門”一樣,這其實反映了英國政治存在的諸多弊端。
約翰遜、特拉斯和蘇納克
其一是“首相小圈子選舉”。
在英國大選中,取得最多議席的黨派,其黨魁就會自動獲任為首相。這意味每一次多數黨的黨魁角逐,就是首相角逐。這巨大的權力誘惑力,使得内閣成員有時不惜将首相逼宮下台,再通過黨魁選舉拜相。
這帶來了嚴重的黨内内耗。在每一次的黨魁選舉中,所有的議員就要被迫站隊,然後就會有相當多的人被清算,暫時或永久出局。
其二,英國精英政治和草根政治之間的張力。
英國是代議制民主的發源地,群眾選舉出來的議員本來應該是群眾利益的代言人,但現在主流政治精英為了自己和小圈子的利益以及所謂的政治正确,不再傾聽和關注底層群眾的呼聲,使得大衆民主和議會民主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英國脫歐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貫倡導留歐的卡梅倫竟然提出了脫歐公投,其目的本來是為了平息國内脫歐派的不滿,并以此為砝碼與歐盟談判。如果交由議會投票,留歐是大機率事件;而一旦訴諸全民公投,由于社會下層的相對被剝削感,英國脫歐成為了那一年的“黑天鵝事件”。
前首相卡梅倫
一些學者便認為,英國脫歐“對作為英國憲政制度基石的議會主權原則本身構成了嚴重挑戰”,并造成“精英民主政治陷入困境”。
誠然,民主政治的一大優勢是依靠試錯,在不斷試錯中尋求最優解。但英國這位曾經的班級第一最近交出的答卷卻不合格,仿佛在試錯的道路上一直出錯。蘇納克當選的背後,并不意味着英國政壇的風平浪靜,而是四下波濤暗湧,或許一場驚濤駭浪正在醞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