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eb3風口吹進娛樂圈:周星馳ins發招聘、周傑倫出售NFT

周星馳的一個推文,再次把Web3帶到了大衆視野。

“在漆黑中找尋鮮明出衆的Web3人才。人才要求:熟悉Web3;有項目管理經驗;有頭腦又宅心仁厚。工作範疇:助我建造創意未來。”

一貫低調的周星馳,突然注冊開通INS賬号,并高調招聘人才,為自己進軍Web3而造勢。

猛地一看,身為喜劇演員和導演的周星馳,和科技圈最火熱的Web3扯在一起似乎有些違和感。但實際上,周星馳早在今年3月就在Discord網站,和NFT(數字藏品)項目FWENCLUB創始人對話,公開表達了對NFT、區塊鍊、元宇宙的積極态度。

不止周星馳,在他之前就已經有林俊傑、周傑倫、王家衛、陳木勝、汪峰、伊能靜等娛樂圈知名人物在NFT和Web3領域試過水。

一時間,娛樂圈投資科技新概念新風口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Web3成明星同款

從某種程度來說,對Web3的大衆使用者教育,很大一部分是由明星們完成的,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周傑倫。

2022年1月,周傑倫名下潮牌PHANTACi和元宇宙平台Ezek聯合推出的NFT作品“Phanta Bear(幻想熊)”,上線5分鐘售出3000個,僅僅40分鐘就宣布售罄,收入約6200萬元;半個月内,“幻想熊”NFT交易量就已經超過5億。

這份光彩奪目的成績單,給明星們帶了個好頭。随後周傑倫還帶動娛樂圈好友一起玩起了NFT,如林俊傑、陳冠希、方文山、阿信等。可以說周傑倫以龐大的個人流量為NFT賦能,讓NFT在傳播擴散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得到提升,實作破圈。

明星的加盟,不僅帶來了使用者教育,還給市場帶來了New Money。

陳木勝導演的NFT作品《怒火·重案》拍賣價超過21萬港元;

王家衛的電影NFT作品《花樣年華——一刹那》賣出428.5萬港元;

林俊傑斥資12.3萬美元在元宇宙購置了三塊虛拟地産;并高價購買NFT産品,包括無聊猿、蒂芙尼的NFTiff等;

汪峰釋出了Web3音樂專輯;

伊能靜成立NFT項目Theirsverse……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娛樂明星釋出的作品,和資本市場的不斷轉換的新概念保持着高度同步:元宇宙火了就說元宇宙;NFT火了就轉投NFT;現在又輪到了Web3……一時間讓人搞不清,這些新概念新風口究竟是完成落地,勝利在望?亦或者繼續圈錢割韭菜?

這就延展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從去年的元宇宙、到今年的NFT和Web3,這些新科技風口換了嶄新的名字,卻在本質上殊途同歸,逐漸走向融合。

Web3成為包容一切的母體,不論是元宇宙還是NFT都成為佐證Web3的具現化細分領域。

Web3包容萬物

簡單來說,Web3的核心是去中心化,也就是一種更自由的網際網路,把網絡從公司把控的伺服器上解放出來。在這裡,沒有一個任何實體可以控制Web3的資訊流,更不會因為誰有“拔插頭”的權利,就能夠就破壞網絡。

而元宇宙則是恒久的線上虛拟宇宙,使用者可以在虛拟空間中工作、遊戲和社交。

這兩者本質是相同的,不管是元宇宙還是Web3,它們都屬于一種“沉浸式網絡”,都代表了網際網路的第3次大規模疊代,描繪2.0網絡向3.0時代的未來進化。

兩者的界限是模糊的,因為都沒有落地實作的項目,未來藍圖在構思在幻想,至于它們未來是什麼樣子,全部在于開發者想要塑造成什麼樣子。

Web3和元宇宙都在追求去中心化的開放性特征,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配置設定範式将被重新訂制,通過去中心化金融(DeFi),将資料的所有權歸還給使用者。也就是說,在Web3裡,創作者真正成為自己作品的主人。

而NFT(Non-Fungi-bleToken,非同質化通證)就是實作使用者擁有對網際網路産權的關鍵。簡單來說,NFT技術可以将你在網絡發表的音樂/設計/文章/影像等原創内容,與區塊鍊上的位置形成對應,建立起對于這一資産的産權。

使用者隻要擁有了NFT,他就擁有對該資産(音樂/設計/文章/影像等)相應的支配權。就好像我們擁有了房産證,就可以說明自己擁有了某套住房一樣。

簡單來說,NFT是Web3的一種具現化,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因為NFT實作的前提,就需要Web3去中心化的創作者經濟。同樣,如果沒有NFT,Web3無法被使用者直覺的認識到,隻能成為一個虛拟的概念。

Web3看上去前景很好,無數人為此深信不疑,比如國内女星伊能靜,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為Web3發聲,并表示:“一輩子學到的東西,都可以奉獻給Web3。”

Web3風口吹進娛樂圈:周星馳ins發招聘、周傑倫出售NFT

伊能靜動态

但實際上,國内Web3的處境憂喜參半。據陀螺研究院統計:僅2022年上半年,與Web3相關的建立投資基金107支,總金額達399億美元;涉及到a16z、Paradigm、紅杉資本、高盛、IDG、高瓴、經緯等多個投資機構跑馬圈地。

Market Research Future預測:到2023年,Web3.0區塊鍊技術領域的價值将超過6萬億美元。

鮮花着錦烈火烹油的背後,也倒下了數不清的屍體。2022年9月共計101.17億元的總投融資額度中,Web3領域以49.90億元額度領跑創投圈;同樣,在9月中國内地就有47個Web3項目被關停。

監管逐漸收緊

Web3的概念一直在變。

早期的Web3更多的是描述“網狀網絡”:把原本的“用戶端-伺服器”的架構改變為“多節點、多中心”。在“網狀網絡”結構中,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配接并影響其他節點。

現在的Web3卻把宣傳重點放在了區塊鍊和去中心化,看起來是一種“不被定義”、“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等美好的商業口号,但背後的潛台詞就是可以無限“瞎說”。任何虛拟概念,都可以加在Web3上,讓Web3成為口号和畫餅的代名詞。

當Web3全行業的市值跨越3萬億美元大關時,自然會被各個國家機構嚴加監管。

美國對于Web3一直處于積極鼓勵狀态,多次公開發聲:“希望Web3革命首先發生在美國。”但證交會(SEC)一直強調要将“Web3數字資産納入證券領域監管”,掌控欲強烈;金融市場工作組(PWG)釋出了一份關于數字穩定币的報告,呼籲國會通過新的緊急立法以“填補監管空白”,預計未來對NFT的監管會逐漸加強。

瑞士、英國、葡萄牙等歐洲國家也在積極鼓勵Web3,宣布不征收Web3的資本利得稅,對外國收入免稅,并且一直在招募Web3創新者。

在亞洲,日本金融廳成立了一個部門來處理數字貨币金融的監管問題;南韓計劃将在2024年向公衆提供由區塊鍊保護的數字身份,并尋求在兩年内被4500萬群眾采用;新加坡舉辦亞洲頂級加密大會TOKEN2049,超7000多位參與者、2000多家全球公司亮相,使其成為加密産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活動。

中國則一直主張“币鍊分離”,明令禁止虛拟貨币挖礦、交易等行為,并将其認定為非法集資的重罪;但另一方面又大力支援區塊鍊、元宇宙等Web3技術用于産業更新和數字化轉型。

總體來看,大多數國家對于Web3領域的态度都是支援為主,但對于Web3領域的立法、規劃、行動等監管,都在加速推進中。

雖然Web3的商業故事越來越豐富多彩,是資本重點關注的領域。但不管是Web3,還是元宇宙、NFT,都隻是資本才能介入的新遊戲。

對于資本來說,Web3還是個充滿未知的領域,不論是加密機構還是傳統VC,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并沒有一套标準答案或者模闆來參考。隻能通過一次次的項目輸出完善邏輯與市場了解,再來進行篩選。

對于普通人來說,Web3依舊是一場空口無憑的黃粱美夢。過早卷入不明确的新概念并不明智,看個熱鬧更加現實一些。

本文源自鋅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