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莫斯科戰役,為何大批将領被解職是錯上加錯,影響1942年作戰

作者:島主說事

#頭條創作挑戰賽#

二戰莫斯科戰役,為何大批将領被解職是錯上加錯,影響1942年作戰

在二戰德軍作戰史上,有許多将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戰例,有些指揮官依靠個人卓越指揮才能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比方說隆美爾在北非作戰時,把個人才華發揮到極緻,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譽;但也有些指揮官因與上級指揮意見相左,被戰場就地解職,比方說莫斯科戰役時,阿道夫一下子就解除了德國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契以下多名進階指揮官的職務,其中還包括被稱為“閃擊戰之父”的古德裡安。俗話說,戰場換将是兵家大忌,德軍在莫斯科戰役最關鍵時刻更換一大批進階指揮官,到底對後續作戰帶來多大影響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下1942年的蘇德戰場,阿道夫親自擔任陸軍總司令後,戰場形勢發生了哪些變化?

首先,莫斯科戰役,閃擊戰首遭敗績,戰場換将迫不得已。

應該說,蘇德戰争打響前,德軍統帥部在如何使用國防軍進階将領方面還是動了許多腦筋的,一些有資格的老将都得到了應有的尊重,這主要是阿道夫為了拉攏國防軍為其所用,以彌補黨衛軍的中堅力量還沒建立起來的缺陷。

二戰莫斯科戰役,為何大批将領被解職是錯上加錯,影響1942年作戰

不過,德國國防軍在戰争初期的表現确實可圈可點,無論是閃擊波蘭還是占領西歐,包括蘇德戰争打響以後,三個集團軍群的進展都是有目共睹的,是以,在這一時期,阿道夫對一線的指揮還是比較認可的。

但莫斯科戰役後期,或者說從1941年的冬季到來開始,國防軍的表現就讓阿道夫擔心起來。一方面,因保障和後勤補給與裝甲快速機動脫節,閃擊戰在莫斯科前線遭遇瓶頸。由于1941年6月22日戰争開始,德軍一直在不停地進攻再進攻,根本就沒有停下來休整的時候,即使大量圍殲了蘇軍的西線主力,但自身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失,需要停下來休整和集中力量。

另一方面,嚴寒氣候來臨,德軍的後勤保障和戰場環境,迫使德軍不能繼續發動進攻。從11月初開始,一線指揮官們開始出現消極作戰情緒,首先是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建議暫緩進攻,準備第二年春天再戰;接着是古德裡安向集團軍群提出書面報告,同樣建議暫緩進攻莫斯科,以便集中力量為1942年春季作戰作準備。

二戰莫斯科戰役,為何大批将領被解職是錯上加錯,影響1942年作戰

從這個層面講,在德軍内部出現消極作戰情緒的關鍵時刻,1941年12月5日,蘇軍又展開了聲勢浩大的大反攻,第二天古德裡安就指令第2裝甲集團軍撤出了戰場,此時,阿道夫擔心德軍的撤退會重走拿破侖兵敗莫斯科的老路,于12月19日一下子解除了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契以下多位進階指揮官的職務,其中還包括中線德軍總司令博克、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龍德施泰特以及第2第4裝甲集團軍的司令古德裡安和霍普納等人。

其次,戰場換将兵家大忌,直接影響到1942年的春季作戰。

有人說,德軍在莫斯科戰役關鍵時刻臨陣換将,是應了那句俗話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如果不解除這些人的職務,德軍的損失将會更大,如果全線撤退真會重蹈拿破侖的老路。

實際上,事物要一分為二地看,像蘇德戰争那麼大的戰場,德軍一下子調整一大批進階指揮官的職務,等于重新對巴巴羅薩計劃進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在1942年1月13日北線總司令老勒布元帥也被解職以後,整個東線戰場完全處于阿道夫一人指揮之下,都說将熊熊一窩,這時候就看他的指揮才能是否比這些老元帥們更精明更有智慧了。

二戰莫斯科戰役,為何大批将領被解職是錯上加錯,影響1942年作戰

但事實狠狠地打了德軍的臉,無論是夏季作戰的“藍色方案行動”,還是貫穿全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阿道夫不僅沒有拿下莫斯科和列甯格勒,還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放棄了占領高加索的幻想,戰場主動權也全部轉到了蘇軍手中。

有人提出,德軍在1942年的作戰失利跟解除進階指揮官有什麼聯系呢?表面看好像沒什麼關聯,但認真地分析就會發現,不僅關系重大,而且影響大了去了。

一方面,阿道夫親自擔任總司令,一線指揮官唯命是從。對一支軍隊來講,有令必行令行禁止是起碼的準則,但從戰場環境來考慮,如果一線指揮員沒有主觀能動性,那執行指令就是削極和片面的。拿1942年德軍三個集團軍群的作戰指揮來講,除了南線曼施坦因來了以後稍有起色,中線和北線基本上都是唯命是從,有些戰役甚至被蘇軍打回了原形。

二戰莫斯科戰役,為何大批将領被解職是錯上加錯,影響1942年作戰

另一方面,失去了原班人馬助力,德軍的彎子拐得太大。從戰後總結的角度看,德軍在1942年改變打法是沒有毛病的,放棄進攻莫斯科等主要城市目标,轉向占領高加索的能源和切斷蘇軍的後勤補給,無疑是對巴巴拿薩計劃的正确修正。

但德軍在執行任務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這其中就有指揮上面上下兩層皮,保盧斯沒有執行曼施坦因向外突圍的指令,就是因為阿道夫派了通信員在第6集團軍執行雙重上司任務,光有曼施坦因的指令是不夠的。

從這個層面講,德軍在1942年的作戰雖然在宣傳上始終貫徹在占領地區寸土不讓的政策,但在作戰指揮上明顯沒有前期機動和靈活,說明大批有經驗的指揮官被解職對戰場形勢會帶來重大變化,對莫斯科戰役來說,不僅是錯上加錯,還是對後續作戰判斷失誤的雪上加霜。

二戰莫斯科戰役,為何大批将領被解職是錯上加錯,影響1942年作戰

通過上面的分析看出,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的戰場換将意義是重大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從後續作戰可以發現,如果阿道夫确實是一位指揮有方的優秀指揮員,他就不會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分散兵力,更不會在兵力和後勤保障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同時跟蘇軍展開斯大林格勒和勒熱夫兩場大戰,這種不利局面直到1943年3月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打赢反擊戰才有好轉,但戰場主動權已經易手,曼施坦因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