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職場】如何才能成功的創業,創業成功的本質是什麼

打工那麼苦逼,我們“社畜”為何不去創業。我們如何才能成功的創業呢?創業成功的本質又是什麼?

2020年上半年,我經曆一段非常失敗的創業過程。現在複盤一下,我覺得我個人還是太缺乏商業經驗、缺乏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入的商業邏輯的認知,以及作為創業者該有的氣魄。想當初,我也是躊躇滿志的覺得,即使我做不成一家大的 AI 公司,做一個小的算法公司總還是可以的吧。不過後來發現,做算法是真的賺不到錢,想要賺到錢,至少也得給客戶傳遞一個解決方案級别。

後來,我沒有再繼續創業,好在我的技術經驗還算湊合,被創業期間認識的朋友忽悠去了國内頭部的 AI 公司繼續做算法工程師。是以,我現在又是一名光榮的打勞工了。

好了,關于這個不成功的創業旅程暫且不談。今天,我想在這裡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創業成功的本質的思考。當然,這是一名來自一個失敗的前創業者的思考,我更希望大家可以在評論區指出我的認知中錯誤的地方,或者發表一下您的觀點。

創業的成功的本質是什麼?

筆者覺得,在市場經濟中,商業的本質就是交換。任何一個人,或者一家公司,都想在有限的資金下購買更好的、更多的服務。假如元峰隻有3000塊錢,我打算買一部手機,原來的市場行情下,一個智能手機需要賣3000元,現在有一家新興的創業公司,同樣的配置和品質,隻賣1999,那我肯定就買這個新的品牌的産品,剩下的一千塊錢,我還可以去買一個電紙書閱讀器或者其他物品。如果市場上真有這樣的公司,那他大機率是能成功(就像小米)。

是以,不管是做個體戶,還是開公司,不管我們是研發産品,還是售賣服務,我們的本質都是讓别人花更少的錢買更好的産品or服務,或者花同樣的錢,買更多的産品or服務,總之一句話概括,就是我們的東西更具成本效益。當然,最牛的就是,這個東西隻有我們家有,那我們是市場的先行者,更容易成功。

往廣一些說,商業進步的目的,在于讓人活得更懶,生活品質卻可以更高。比如,當今的電話、即時通信(QQ、微信等)、電子商務、外賣,的确讓人可以更順暢的通話、買的更便宜,吃的更友善;自動化裝置的發展,也讓人可以更少的出苦力,隻需要動動手操作一些按鈕,就可以更好、更快的完成幾十個人的工作。

是以,如果我們能聚集一撥人,研發出來更符合人的需求,市場上卻沒有的産品;或者市場上有,但更具成本效益的産品,或者更高品質的服務,那大機率是能成功(例如抖音、小米、海底撈)。反之,如果我們的産品成本效益相比市場上已經有的産品并不高,那大機率是失敗或者苟活。

作為程式員,我們更應該思考,假如我們創業,我們做的東西是否更符合人性的需求,或者我們的技術,可以讓産品品質更好,成本效益更高;或者我們的服務比友商更好嗎?如果不能,我覺得還是不要貿然再去創業。

像拼多多、快手、抖音,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那就是他們的成長伴随着巨大的質疑和謾罵,但是他們其實都是挖掘了新的藍海,拼多多更好的滿足了低收入群體的需求,快手和抖音也是充分享受了4G的技術紅利和短視訊這個藍海,更好的滿足了人性的需求。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幾家公司,但是普羅大衆就是喜歡看視訊,人性就是喜歡娛樂。(截止到2020年11月14日,拼多多的市值已經是1812億美元了)

創業成功,憑什麼?

最近,打勞工這個詞火起來了。一時間,遍地都是吐槽打勞工、社畜的段子、表情包。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既然企業家可以談笑風生,住大房子開豪車,那為什麼你不去創業去做老闆呢?

其實成功的企業家隻占社會極小的比例,他們根本跟普通打勞工不是一個圈子和階層,兩者基本隔絕,是以90%的人,沒想過或者不敢去創業,創業,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對于程式員來說,更多的人也是想着提升技術,拿到更高的titile,從來不去想,為啥我不去開一家公司。

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還是成功的創業太難,根本不是普通人可以Hold住的。創業本來就是九死一生,原因在于創業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創業者需要懂行業,懂市場,懂管理、懂競争、懂人性;另外一方面,在21世紀,各行各業的機會基本都已經被先行者發現和占領的時代了,不信的話,你想一個好的公司名字,去工商局網站一查,基本都已經被别人注冊了。

創業成功,做什麼?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可以說是百廢待興,在市場一片荒蕪的時期,那些有頭腦、敢闖敢幹的企業家,從小作坊起步,即使生産手電筒、皮鞋、電風扇,也可以迅速的起步。因為市場相當于是一片空白,那個時期絕大多數行業都屬于增量市場(這種沒有充分競争的新興市場,叫做藍海)。是以,現在好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機會了,創業的視窗期,好機會都留給80、90年代的青年人了。

但是在2020年的今天,中國的基本物質條件已經比較發達。在通信、交通、家電、日用品等各個行業,基本上我們能想到的點子,都已經被别人實作了。即使你有很多小衆的産品或者服務需求,也可以在萬能淘寶或者美團上找到。

在這個基本物質、服務已經比較充裕的發展階段,如果你現在也想再開一家皮鞋廠,或者開一家飯店,你會發現競争極其激烈,稍有不慎,就得倒閉關門跑路。(這種競争極其激烈的領域,叫做紅海)。當今, 想發現或者探索一個新的藍海市場的确比較難。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的社會已經沒有機會了。就像4G催生的資訊流、短視訊、直播、自媒體,都給像位元組跳動、快手這種公司,以及各大網紅帶來了很大的紅利和機會。

但是,即便是藍海,成功的難度也有高低。就像5G,在4G時代大家肯定未來知道5G市場是藍海,但是普通創業者基本沒有能力生産5G的配件或者裝置,進而去革了華為、愛立信的命。但是,有些門檻比較低,例如在短視訊時代做自媒體,門檻就要低很多。例如現在抖音、快手上有幾十萬專業的内容生産者和網紅。同樣,紅海市場也是有門檻高低之分。

【職場】如何才能成功的創業,創業成功的本質是什麼

是以,普通人再去創業,選擇藍海市場,門檻低的,先占領市場,是風險比較小,成本效益更高的選擇。比如近幾年,很多年輕人選擇從事自媒體,不管是寫文字的,還是拍視訊、搞直播的,先行者都可以快速的積累粉絲和使用者。筆者就認識或知道不少一個人靠寫公衆号年入幾百萬的,或者那些三五個人的團隊,靠拍視訊年入千萬。當然,自媒體在5年前是藍海,大家經常調侃,以前井蓋上有個二維碼,大家都會不由自覺得去掃;而現在,網紅或者公衆号太多了,基本已經飽和,接近紅海了。

但是,選擇紅海,也不是不能成功,真正的高手,也可以通過實力和精妙的運作,從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但是,這個難度太高了,普通人很難玩的轉。

咱們作為一個打勞工,如果眼饞老闆賺那麼多,不甘被老闆壓榨,我們拉走一幫人自立山頭翻身做老闆,也不是不可以。不過,這麼做,也要考慮我們相比前老闆的公司,是否有進入市場的時機的劣勢,是否我們的管理群組織效率比他高,是否有人才優勢。如果都沒有,那大機率還是不如前老闆成功。

總之,在藍海裡,難度是最低的,是以有些人知道别人賺大錢了很眼紅,說就他那水準,沒想到收入是我的幾十倍。但是,社會就是這麼殘酷,市場的先行者,即使水準不高,也比後來者更具先發優勢,這個優勢,在某些行業往往是最重要的。

而在紅海裡成功,殺出一片紅海,難度極其高,很難成功。

總結

總的來說,成功的創業,其實是建立了一個組織或者有機體。這個組織藉由員工的分工合作,可以高效率的向社會其他人或者其他機構提供産品或服務。今天的科技公司如華為、蘋果,網際網路巨頭阿裡、騰訊、抖音、拼多多、美團莫不如此。他們或是享受了技術紅利、抑或是是更好的滿足了人性的需求,通過他們管理層高超的管理政策,籠絡了中國最優秀的人才,打造了讓人生産效果更高、玩的更開心、吃的更好的産品。

是以,對于那些想創業的朋友,在沒有人脈和能力自立山頭,自己做老闆之前;或者對于那些志向遠大的創業者,在沒有能力創造出讓社會效果更高,讓人活得更好的産品或服務之前,先苟着吧,做一個繼續積累能量的打勞工。畢竟,創業,終究是少數人才可以玩的轉的複雜系統工作。

祝願大家有一天都能創業成功,改變世界,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