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作者:直新聞

人生百态,世事萬緒

這是《一撇一捺》人物專欄的第8期

“沒有國家與家庭,那麼來自共同善、自然法以及集體道德的枷鎖都将煙消雲散,利己主義将支配這片大地上的人們。”

在2018年的美國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CPAC)上,來自法國的極右翼政客瑪麗昂·勒龐作出上述宣言,向長久支撐着西方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刺出了一把利劍,而她正是今年差些成為新一任法國總統的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的領袖——瑪麗娜·勒龐的外甥女。

盡管勒龐并未在法國大選中成為“人民的選擇”,但相似的政治信條在意大利“鄰居”那裡得到了更熱烈的回響。

當地時間10月22日,梅洛尼上司下的新内閣宣誓就職,新政府或于25日接受參衆兩院信任投票。如果獲得議會準許,梅洛尼将正式成為“意大利首位女性總理”。

就在上月25日,在政府危機和經濟動蕩的背景中,意大利議會舉行了一場提前大選,極右翼政黨意大利兄弟黨所在的中右翼聯盟獲得了總計44%的選票,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而由梅洛尼所上司的該黨,也憑借26%的支援率一舉成為意大利議會第一大黨,震動整個歐洲。

“我是焦爾吉娅,一名女性、一名母親、一名意大利人、一名基督徒!你們休想奪走這些身份!”在2019年意大利維羅納舉行的一場旨在“捍衛傳統家庭”的右翼集會上,她用短促有力的多個短句,擲地有聲地宣告着“梅洛尼”這一身份所蘊含的核心價值,言辭中充滿了對所謂“試圖剝奪意大利人身份認同”的左翼力量的強烈敵意。現在,她或許還能再加上一個标簽——“意大利的引領者”。

在梅洛尼宣布赢得大選之後,這段極富力量感與煽動性的演講視訊再一次走紅,它像病毒一樣又一次在西方的社交媒體網絡上瘋狂傳播,甚至一度因煽動性太強而遭到社交平台審查。早在2019年,在左翼“黑粉”和右翼支援者的雙重助攻下,梅洛尼便借助這一段短視訊成為意大利家喻戶曉的政治人物。

這段演講還有下文,其中包含了梅洛尼以領袖的姿态對以個體權利為核心的、“無根的”多元自由主義價值觀發出的鬥争宣言:“我們拒絕成為單純的數字,我們将保衛作為人的價值……我們将保衛上帝、國家和家庭,我們将從‘拒斥這些價值的人’手中保衛人們的‘自由’。”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梅洛尼的演講在網上瘋傳

“保衛上帝、國家與家庭”——這是梅洛尼在本次大選時打出的最為響亮的口号,同時也是她對時代之問作出的回應。她并不避諱使用這些如此具有20世紀早期歐洲政治思潮特色的字眼,高舉反歐盟、反移民、反堕胎等旗幟,鼓吹“種族替代論”,梅洛尼堅定地站在比大部分右翼更右的位置,甚至在宗教與民族主義的雜糅程度上,還讓不少意大利人回想起意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裡尼高舉的大旗。

事實上,梅洛尼于2012年創立并上司的意大利兄弟黨,前身也是被視為新法西斯政黨的“意大利社會運動”(MSI,已不複存在),而後者乃是由墨索裡尼的法西斯支援者們在二戰結束後建立的,在諸多方面都繼承了墨索裡尼的政治思想。這種傳承關系,正解釋了人們在梅洛尼身上所看到的影子的來源,而她所率領的兄弟黨更是帶有強烈的宗教民族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氣質。

女性主義的勝利?絕非如此

意大利統計局曾經公布,2021年意大利女性就業率不到50%,在德國這個數字為75%;而在25歲至34歲的年輕女性就業方面,意大利排在歐洲的末尾。同時,許多意大利女性可能是失業或者從事兼職,大約有62%的女性每天的工作是無償的,如進行家庭勞動等。男性在這方面的比例為30%。

在意大利政壇這樣一個90%人口為天主教徒的地方,男性氣質和保守氛圍尤其濃厚,而梅洛尼憑借着自身所具備的女性、母親、草根、基督徒等身份特征,以及努力和運氣講述了一個十分勵志的故事。

現年45歲的梅洛尼出生于羅馬的一個工薪家庭,由于父親早早便棄家庭而去,她三歲時便随着母親搬到了離祖父母更近的地方,在羅馬市區南部當時仍較為貧困的街區加爾巴特拉(Garbatella)生活。這一街區傳統上是一個充斥着左翼意識形态的地方,大量二戰前的建築仍在使用,意大利共産黨和其他左翼組織在這裡頻繁活動,許多生活較為拮據的人在此生活。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早在學生時期,梅洛尼就在外從事兼職積累社會經驗。由于家境比較困難,高中畢業後的她并未升學,當過保姆、服務員,擺過攤,甚至在夜總會做過調酒師,辛勤勞動養家,而正是這些經曆塑造了她堅定、接地氣的公共形象。“我做了一個女孩能做的所有工作來幫助我媽媽。”梅羅妮多年後回憶。

15歲的梅洛尼加入了“意大利社會運動”黨的青年組織,一邊堅持着兼職的工作,一邊積極參與到諸如反對左翼社會改革的各種抗議活動之中,也正是以此為起點,她開始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在政壇上嶄露頭角,21歲時第一次赢得了地方選舉。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一幅由街頭藝術家繪制的諷刺梅洛尼的壁畫

在學校分發傳單,在街道上張貼海報,同時試圖通過與市場上的人聊天來判斷公衆對社會議題的情緒,通過學生政治,梅洛尼逐漸掌握了政治的技巧。19歲時她便成為了“民族聯盟”(前身為MSI)的學生分會的主席,2006年又當選為意大利衆議院議員,2年後受到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的賞識出任青年部長,成為史上最年輕的部長,一直任職到2011年11月貝盧斯科尼因醜聞辭職。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梅洛尼(左)與前總理貝盧斯科尼(右)

“草根、接地氣”是她吸引衆多右翼“基本盤”的流量密碼,而女性身份以及帶有強人政治氣質的演說風格則更是錦上添花。政治觀察家們注意到,在意大利的左中右各個主流群體都能找到一些她的支援者,甚至僅僅就“意大利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這一個噱頭,便有着不小的話題度。就像英國的特拉斯、德國的默克爾一樣,在不少人眼中,無論在哪個國家,女性候選人擊敗男性本身就意味着“女性主義的勝利”。

然而,作為“首位女總理”,相比于女性這一身份,女強人梅洛尼似乎更傾向于打“母親”這張身份牌,因為這更契合處在她政綱中核心地位的“家庭”觀念。

天真與幼稚是處境優渥之人的特權,梅洛尼并非如此。在梅洛尼的諸多演講中,人們都會注意到她對家庭的重視,這或許與她成長于單親家庭的童年經曆有關,甚至可能帶有一些創傷色彩。在她的自傳中,她反複渲染童年經曆對她政治觀點起到的影響,家庭的不完整讓她遭遇了不少痛苦的經曆,父愛的缺位讓她感受到了一種異樣感和“無根性”,也使她本能地被極右翼政黨所吸引,因為在這個緊密結合卻被邊緣化的社群中她才能找到自己的“根”。

梅洛尼強調的“家庭”,是全然保守的概念,即便她自己“非婚生育者”的身份并不那麼保守——她育有孩子,但并未與孩子的父親結婚。這種概念預設了一個自然的、“正常的”、以生育為目的的家庭觀,而非圍繞着個體權利展開的多元化家庭觀,這方面無疑與基督教保守主義一脈相承,也注定與女性主義相沖突。在西班牙極右翼“呼聲”(Vox)黨的一次集會上,梅洛尼一如既往地怒吼道:“對自然家庭說是,對LGBT團體說不!”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2018年12月,在一場集會上發言的梅洛尼

“她沒有任何為女性而戰鬥的意思,也沒有成為女性主義者榜樣的意願。”米蘭的社會學家塞魯蓋蒂在一篇文章中說。作為一名女性,她從不将自己定義為一名女性主義者,而更喜歡扮演一名捍衛傳統價值觀的衛道士。與對自然家庭的支援相一緻,她反對包括“堕胎權”在内的一切“左翼的”價值觀。

盡管梅洛尼在大選前表态不願碰觸堕胎法,但她确實希望進一步限制女性堕胎的權利,聲稱會推動為決定生育而不是堕胎的婦女提供經濟援助等。她想保護的,不是女性對身體的自主決定權,而是女性“不堕胎的權利”——聽上去十分吊詭。意大利約三分之二的婦産科醫生拒絕提供堕胎服務,而隻有63%的公立醫院允許在其設施内進行堕胎手術。未來,女性在意大利可能需要像在美國一樣,為了堕胎而不得不前往其他地區。

事實上,2016年在懷孕期間競選羅馬市長的梅洛尼,也遭遇過性别歧視。即便如此,她依然反對意大利近年來旨在保障女性工作權利的“粉色配額制”(pink quota),批評這種政府介入的手段隻是對女性的施舍,認為女性必須付出更多(甚至雙倍)努力才配得上與男人同等的地位。顯然,即便有着如此亮眼的女性身份,梅洛尼選擇性無視了性别困境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梅洛尼的反對者認為,她在促進女性群體在社會和經濟地位上的進步做得很少。“她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消除女性每天面臨的障礙。”意大利民主黨政治家勞拉·博德裡尼說。

為什麼是意大利?

“意大利是民粹主義、民族主義革命的全球實驗室”,極右翼“教父”、特朗普的“國師”班農曾如此斷言。不僅如此,意大利甚至還可以是一個測試人們對于法西斯主義容忍度的試驗場。

1996年,年僅19歲的梅洛尼接受了法媒的電視采訪時,竟宣稱自己崇拜墨索裡尼,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意大利”——這放在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絕對是無法想象的事情,沒有任何一個德國人敢公開贊許希特勒。

近年來,盡管梅洛尼已經在刻意遠離法西斯主義的标簽,并且宣傳“法西斯主義這一意識形态已經成為曆史”,甚至将自己的價值觀類比為英國的保守黨和美國的共和黨,但恐怕沒有太多人會相信她能和英美傳統右翼劃等号。她所聯合創立的兄弟黨保留了“意大利社會運動”“三色火焰”的标志以及其繼承者“民族聯盟”的符号,并且明顯是有意圖地将自己認作他們的精神後裔,這點從“套娃式”的标志上就能看出端倪。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意大利社會運動”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民族聯盟黨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意大利兄弟黨

在歐洲各國的極右翼政黨中,許多都在通過緩慢的“溫和化”程序以融入政治主流的版圖。過去,曾以民粹主義吸引選民的貝盧斯科尼所上司的意大利力量黨也逐漸在向“中間路線”靠攏,梅洛尼所在的“意大利社會運動”以及後來的民族聯盟也是如此,這種轉型逐漸令包括梅洛尼在内的許多人感到不滿,她們害怕政黨失去自己的“認同”甚至是“驕傲”。是以,在貝盧斯科尼政府2012年遭遇執政危機時,梅洛尼加入了對黨内大佬的聲讨中,并且以此為契機另立門戶。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兄弟黨此前一直是在野的邊緣反對黨,影響力更是比不上薩爾維尼和貝盧斯科尼所上司的主流右翼黨派。即便與後二者在内的幾個政黨組成中右聯盟參加2018年大選時,兄弟黨自身也才獲得4.4%的選票,再看本次大選兄弟黨取得的26%的選票結果,簡直是突飛猛進。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梅洛尼和她的支援者

意大利兄弟黨的崛起,與社會的動蕩不安息息相關,而這正是意大利内政外交面臨的多重危機所緻。意大利的選舉素來有着懲罰性投票的傳統,考慮到本次觸發提前大選、造成社會動蕩的政府危機的,正是“反對一切”的意大利“民粹主義大學營”五星運動黨退出聯合執政所緻,是以,本次大選中五星運動黨的選票(15.4%)相比2018年大選少了将近一半。彼消此長之際,作為德拉吉政府的在野反對黨,兄弟黨也是以在大選中占得了優勢,梅洛尼異軍突起。

意大利政壇的動蕩可見一斑,政黨林立、利益割據釀成了惡果。二戰後意大利經曆了70屆政府,但每屆政府平均持續時間竟然隻有短短13個月,政治動蕩已經是常态。而且,自2009年歐債危機以來,意大利經曆了7任總理,基本都是幾個主要政黨聯合執政,例如德拉吉下的聯合政府甚至有八個黨共同執政,橫跨了極左到極右的整個政治光譜,跨度之大令人瞠目結舌。

政治動蕩的背後,是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以及貧瘠的國家基礎能力。盡管曾經通過國有産業私有化進而降低了政府赤字水準和負債率,成功加入歐元區,但經曆過歐債危機後,經濟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新冠疫情的暴發,一直到今年俄烏沖突引發的能源危機,意大利的政府債務節節攀升。今年3月,意大利政府債務占國内生産總值高達152.6%,已經成為了歐盟成員國中僅次于希臘的“佼佼者”。不同于法德,在國家面臨危機的情況下,意大利并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夠出面引領人民渡過難關,也是以陷入了“經濟衰退-政治動蕩”的死循環中。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意大利政府債務占GDP比重 資料來源:CEIC

在風雨飄搖的時代裡,虛無主義容易成為潮流,人們普遍期待着一場激烈的變革。能夠打破衰退的死循環的,往往是走向極端的意識形态,無論是極左還是極右,都有可能帶來意大利所需要的“團結”。

在梅洛尼看來,如今意大利的一切問題,都源自于國民“共識”不足,根本上則是更為抽象的身份認同問題。她的朋友回憶說,梅洛尼以前狂熱地愛上了托爾金的《魔戒》。對包括梅洛尼在内許多的意大利右翼而言,《魔戒》不僅是一本小說,更是一種“神聖的文本”,在關于中古歐洲的幻想中找到了理想的英雄主義形象,是托爾金幫助意大利人回想起那些“真正應該捍衛的價值”。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魔戒》電影

“全世界需要非常密切地關注梅洛尼,要認識到,她将把意大利從失敗的、停滞的、破産的混亂國家轉變為歐洲最強大的經濟體,為所有人提供就業機會和繁榮。”作為梅洛尼遠在大洋彼岸的盟友,班農毫不掩飾地表達了他對梅洛尼的信心。

自極右翼政府上台以來,許多意大利人擔心個人自由會受到限制,民主空間會縮小;其他人則擔心,相對缺乏經驗的意大利兄弟會上司聯盟,缺乏技術能力來幫助意大利度過目前的經濟挑戰;世界其他國家的上司人也密切關注着意大利與歐盟的關系,預測兩者關系的未來走向。

對于新總理與政府而言,在挑戰較為嚴峻的當下,是選擇合作還是保持獨立,是堅持保守立場還是作出妥協,都将成為決定國家未來的選擇。而兄弟黨的極右翼思想和采取文化戰争式的政治手段,也為意大利的未來帶來了不确定性。

比右翼更右,意大利“勒龐”的登頂之路|一撇一捺

作者丨陳淼松,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