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諾比爾醫學獎揭曉!得主超狂背景曝光:私生子出身,曾一度出櫃

作者:曾敏敏老師

去年3月,當美國疫情未緩時,德州宣布解除口罩令,遭美國總統拜登諷刺為“尼安德塔人的思考方式“。

尼安德塔人,在普遍的認知中,是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原始人,在距今2到3萬年間已滅絕。

不過今年的諾比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頒給了瑞典遺傳學家帕博(Svante Pääbo),以表彰他對尼安德塔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

諾比爾醫學獎揭曉!得主超狂背景曝光:私生子出身,曾一度出櫃

圖源 諾貝爾委員會

諾比爾醫學獎揭曉!得主超狂背景曝光:私生子出身,曾一度出櫃

颠覆人類起源認知

尼安德特人進化于40萬多年前,很可能來自更早的祖先海德堡人。

他們狩獵大型獵物,采摘植物和真菌,捕撈水産,制火做飯,還會制作複雜的工具。

會用動物皮做衣服,用貝殼制作珠子,并且能夠在洞穴的牆壁上雕刻符号。

他們也有高度的文明,照顧小孩、老人和弱者,建造庇護場所,并埋葬死者。

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和人類差不多,主要是大拇指構造略有不同,他們适合抓握長矛等武器,而人類的手掌更适合撿拾動作。

諾比爾醫學獎揭曉!得主超狂背景曝光:私生子出身,曾一度出櫃

圖源 諾貝爾委員會 (左起)丹尼索瓦人、尼安德塔人與智人的關連

不同的身體構造,讓尼安德塔人的戰鬥力非同一般,他們曾統治過歐洲大陸,站在原始人的食物鍊頂端。

尼安德塔人也難以擺脫被捕殺的命運,根據法國西南部的尼安德塔人颚骨化石切口顯示,他們曾被人類用工具分切吃掉,這相愛相殺的過程已不可考。

現代人類的祖先,約5萬年前遷徙離開非洲,在歐洲和亞洲遇見了尼安德塔人,兩個人種便一起生活共存。

但普遍看法指出,現代人沒有與尼安德塔人孕育下一代。

帕博和他的同僚,對尼安德特人基因定序的分析,推翻了這種說法。

早期研究古代DNA的技術尚不成熟,且深受現代人類污染的困擾。

好比帕博自己就承認,他之前從埃及木乃伊中提取的DNA,很可能就是他自己的。

如何不受數萬年微生物以及其它污染的影響,純粹完整地提取到古代DNA,在當時的學界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諾比爾醫學獎揭曉!得主超狂背景曝光:私生子出身,曾一度出櫃

圖源 美聯社

1990年代,帕博實驗室靠着自己首創的科學方法,成功地克服了外在污染這一難題,完成了對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定序。

2010年,帕博團隊對外公布了,關于尼安德塔人基因定序的研究。

他們發現,在大約70萬年前,尼安德塔人曾與現代人類的祖先“智人”交配過,并且發生了基因轉移。

如今歐洲、亞洲血統的人類,基因組中有1-4%可追溯至尼安德塔人。

此外,2008年,帕博團隊在一個位于西伯利亞南部的洞穴中,發現了4萬年前的人類手指骨頭。

透過首創的DNA定序技術得知,這塊骨頭既不是智人,也不是尼安德塔人的,進而發現了一個新的人種——丹尼索瓦人,填補人類進化史上空缺的一章。

丹尼索瓦也和生活在亞洲的古代智人交配過,這意味着,丹尼索瓦人的基因,也存在于我們部分現代人的體内。

諾比爾醫學獎揭曉!得主超狂背景曝光:私生子出身,曾一度出櫃

研究原始人,有什麼用?

分析尼安德塔人、丹尼索瓦人以及其他古人類的DNA,乍看之下好似遙遠而無用,卻對于我們探索自己祖先的起源,和對抗現代疾病有着重要的意義。

雖然在現代人的基因組裡面,古人類的DNA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但根據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釋出的研究顯示,不同古人類在遷徙途中邂逅并交配,最後造成如今人類應付疾病的免疫反應有所不同。

比如,一些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被認為可能與過敏、肥胖、糖尿病、凝血以及抑郁症有關。

還有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可能要感謝,丹尼索瓦人與适應高海拔有關的基因突變。

再延伸一下,我們現代人身上的各種疾病,比如精神分裂或者新冠病毒,都可以從古人類的基因重組中,去尋找預防與治療的新方法。

因為帕博發現,尼安德塔人流傳下來的DNA,有的會讓人更易感染新冠肺炎,有的則有保護病患不會發展成重症。

諾比爾醫學獎揭曉!得主超狂背景曝光:私生子出身,曾一度出櫃

圖源 Pixabay

掌握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組,還可以讓我們追古溯源,辨識出我們是誰,從哪裡來?我們的祖先智人有何特别之處,能夠成功延續而沒有滅絕?

帕博的研究觸及了這些問題的核心,他的研究團隊還發現,智人獨有一種與大腦中更大的神經元生長有關的基因,這是尼安德塔人和丹尼索瓦人所沒有的。

就像古基因組學家Johannes Krause所言,我們從未這麼接近“是什麼讓我們成為獨特的人類”這個問題的答案。

諾比爾醫學獎揭曉!得主超狂背景曝光:私生子出身,曾一度出櫃

曾懷疑自己是同志

帕博通過開創性的研究,破解了我們已滅絕的近親“尼安德塔人”的遺傳密碼,發現了不為人知的人類遠親“丹尼索瓦人”,為探索當代人類的獨特性奠定了基礎。

他不隻一次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創舉,還催生了一門全新的科學學科——“古基因組學”(paleogenomics),這次獲獎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在獲獎的同時,帕博的身世也被曝光。

帕博1955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他其實是,198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柏格斯川( Sune Bergström )的非婚生子女。

諾比爾醫學獎揭曉!得主超狂背景曝光:私生子出身,曾一度出櫃

随母姓的帕博,從小由母親卡琳(Karin Pääbo)獨自撫養長大,卡琳本身是愛沙尼亞的化學家。

帕博小時候,父親一周隻會來看他一次,直到2005年母親過世之後,帕博才與同父異母的哥哥相認,兄弟倆相處得比較融洽。

1986年在烏普薩拉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90年成為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

在就讀烏普薩拉大學時,帕部落客修埃及學和醫學,博士主修免疫學,直到博士後才轉攻古DNA研究。

他曾舉證古老埃及木乃伊身上的DNA仍存活,開始在古基因組學新研究領域大放光彩。

1990年,他受聘為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後,他主攻已滅絕生物的基因研究。

1999年,他在德國萊比錫成立了“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一直擔任所長至今。

2007年,他被評為《時代》全球最有影響力百人之一;2008年,被《新科學家》評為8位年度科學英雄之一。

光鮮亮麗的履曆背後,帕博也曾經曆過人生的掙紮。

他曾在自傳中透露,因為性格比較柔弱,以為自己是同志、一度出櫃,直到遇見“充滿男子氣概”的妻子,同時也是靈長類動物學家Linda Vigilant,兩人喜結連理之後,育有一兒一女。

諾比爾醫學獎揭曉!得主超狂背景曝光:私生子出身,曾一度出櫃

圖源 美聯社

被問到是否受父親影響,帕博則歎氣感慨說道,“對我生命産生最大影響的,肯定是我的母親,讓我有點難過的是,她今天無法與我一起分享這個獎。“

巧合的是,帕博的父親柏格斯川,在40年前,和另外兩位科學家也共享了諾貝爾醫學獎。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統計,諾貝爾獎史上,共有8對父子或父女雙雙獲獎。除了1915年的布拉格父子外,沒有人在同年分享同一個獎項。

諾比爾醫學獎揭曉!得主超狂背景曝光:私生子出身,曾一度出櫃

圖源 美聯社

如果說,化石是對古代生物的直接見證,那麼古遺傳學,就是為古人類的進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而基因就是解謎的密碼。

追古溯今,帕博的研究,為不可能創造了可能,真正驅使他工作的,還是一顆對遠古的好奇心。

用他的話說,研究的過程就像是進行考古發掘,以了解過去一樣,他就是在人類基因組中進行挖掘。

對于帕博獲獎這一消息,仍有一些科學家感到詫異。

有人認為帕博獲獎缺乏原創性,有人近年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大多獎勵給了生理學或者生物化學的方向。

尤其是今年的獎項,與真正意義上的“醫學”距離更遠了。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這一結果雖然出人意料,但也符合諾貝爾獎的調性。

解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好比人類舉起一面鏡子看自己,提醒着人類時刻反思——永遠不應該認為,我們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