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給名畫潑湯、阻礙交通:為吸引外界關注,英國環保人士拼了

作者:鳳凰WEEKLY

作者丨程靖

編輯丨漆菲

近一段時間,英國環保人士的舉動格外引人關注。他們在全國各地靜坐、攀爬大橋,在地标建築上噴塗油漆或是向著名藝術品潑灑湯汁的新聞,每天占據着媒體頭條。随之而來的是不斷累加的被捕抗議者的人數,以及英國政府為對付抗議者而采取的日益嚴格的行動。

這場運動在英國國家美術館藏品、梵高名畫《向日葵》被潑番茄湯時迎來了高潮。反對者抨擊環保人士對人類藝術珍寶的破壞,支援者則為抗議激起了對氣候變化的讨論度而歡欣鼓舞。

給名畫潑湯、阻礙交通:為吸引外界關注,英國環保人士拼了
10月14日,“停用石油”團體的抗議者在英國國家美術館向梵高名作《向日葵》潑灑番茄湯,希望公衆關注削減化石能源議題。

這不是環保人士近年來第一次引發争議。從瑞典“環保少女”怒目圓睜,到梵高、畢加索的名畫被“襲擊”,環保活動人士愈發出格的抗議行為似乎是想彌合一條巨大鴻溝,一端是公衆了解和參與能源結構轉型的高門檻,另一端則是關乎人類“生存還是死亡”的終極問題。

一個月内近500人被捕

當地時間10月14日,倫敦市中心一個平凡的上午,兩名身穿白色文化衫的年輕女孩走進英國國家美術館,向梵高134年前的名作《向日葵》潑灑了罐頭番茄湯。待畫中的花朵覆滿橘黃色的湯汁後,兩人又用膠水将自己的左手粘在畫作下方的牆壁上。

彼時面朝鏡頭的她們,胸前赫然寫着“停用石油(Just Stop Oil)”團體的智語。其中粉色頭發的女孩菲比·普盧默(Phoebe Plummer)即刻發表了一番宣言:“什麼更有價值?藝術品還是生命?藝術品比食物和正義更值錢嗎?人們是否更關心保護一幅畫作,而不是我們的地球?”她還說,如今英國愈演愈烈的生活成本危機便是石油危機的一部分,“數百萬饑寒交迫的家庭現在負擔不起燃料,他們甚至連一罐湯都熱不起”。

兩人很快就被倫敦警方逮捕,後以刑事損壞的罪名被起訴。被潑湯的《向日葵》價值約8420萬美元,是梵高這幅畫作的七個版本之一。國家美術館後來表示,由于畫作表面有玻璃保護,畫框有一點損壞,但畫作沒有受損。這幅畫作被移走、清洗,并在當天下午複歸原位,照常展出。

這番動作引發争議,但這并非環保人士近期唯一的“出格”舉動。今年4月起,“停用石油”成員在英國各地開展行動,主要目标是交通要道、加油站和知名藝術品。除了《向日葵》,梵高的另一幅名作《桃花源》、達·芬奇名作《最後的晚餐》和蘇格蘭畫家麥卡洛克作品的畫框也遭遇了類似的“粘手”行動。

10月起,該組織開始了更為密集的抗議。他們不僅封鎖了泰晤士河上的四座大橋,還在倫敦的多條交通要道上靜坐抗議。就在10月17日,抗議者把湯潑向了英國政府商業、能源和工業政策辦公室(BEIS)的外牆,還将自己粘在了政府所在的維多利亞街的地面上。當天早些時候,兩名抗議者來到泰晤士河畔的達特福德,爬上高度超過100米的伊麗莎白二世大橋拉索,迫使警方暫時封閉橋梁,造成附近道路長達幾英裡的擁堵。10月16日,一些抗議者向倫敦市中心的阿斯頓·馬丁跑車展示廳潑灑了橘色油漆。

給名畫潑湯、阻礙交通:為吸引外界關注,英國環保人士拼了
10月18日,“停用石油”團體成員在西倫敦一條街上靜坐,抗議首相特拉斯頒布新的油氣開采許可證。

對于上述激進行為,英國人在社交媒體上吵成一鍋粥。一名自稱花藝師的人發推稱,“停止使用石油”的封路行動讓她為葬禮準備的鮮花無法送達,妨礙了她的生意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另一名網友對此抨擊稱,“地球正在不可逆轉地發生變化,而你隻關心你的花送不送得到。”又有其他人針鋒相對地說,這些隻關心氣候的年輕“寶寶”根本不了解需要吃飽穿暖的現實生活。

不可否認的是,“停用石油”阻塞交通的行為招緻了不少謾罵,就連倫敦市長薩迪克·汗也“苦口婆心”地勸告抗議者,稱他們的行為影響了倫敦救護車、消防車的出勤,也讓需要就醫的群眾趕不上預約。

荷蘭藝術犯罪調查員布蘭德(Arthur Brand)譴責說:“有數百種方法可以讓氣候問題得到關注,這不應該是其中之一。”

據當地《标準晚報》10月19日報道,10月以來,倫敦警方對該組織成員實施了超過470人次的逮捕。英國高等法院更在10月18日準許了一條指令,允許警方對抗議者采取先發制人的措施或施以監禁。

抗議者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迫使英國政府收回新近頒布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許可證。此前,“停用石油”發言人向時任内政大臣布雷弗曼(她于10月19日辭職)喊話,邀請後者出來會談,他們便會停止“潑湯”。

但他們最終等來的是對方的嚴厲批駁。10月12日,布雷弗曼在社交媒體上說,堵路、妨礙救護車和消防車的行為“完全站不住腳”,她還呼籲警方“盡全力”阻止這些擾亂人們生活的抗議者。

面對一紙禁令,“停用石油”發言人再度回應稱,“不會被修改的法律所威脅”,并表示,“氣候危機才是威脅法律與秩序,并将造成數百萬人死亡的犯罪行為”,除非英政府停止新的油氣開采,否則他們還會繼續抗議下去。

為“停用石油”團體提供資助的慈善組織“氣候危機基金”(The Climate Emergency Fund)亦表示,将在《向日葵》事件的基礎上再接再厲,進一步支援美國和歐洲的氣候抗議活動。

值得指出的是,協助創立“氣候危機基金”的慈善家艾琳·蓋蒂(Aileen Getty),其祖父是美國蓋蒂石油公司的創始人保羅·蓋蒂(J. Paul Getty)。該基金2019年成立以來,艾琳已資助了100萬美元。

無獨有偶,曾創立标準石油公司的洛克菲勒家族的兩位後人也資助了一家名為“方程運動”的環保組織,旨在限制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家族成員中的彼得·吉爾·凱斯曾向《紐約時報》表示,之是以資助該組織,是因為自己有“道德義務”。他還呼籲,當今的金融上司者必須接受創新,超越化石燃料的利潤,開發出在零碳世界中表現出色的銀行模式,大型銀行應利用其放貸能力來限制大型石油産業。

英政府在環境政策上“開倒車”

當地時間10月20日,上任僅45天的英國首相特拉斯戲劇性地宣布辭職,進而成為英國有史以來執政時間最短的首相。

給名畫潑湯、阻礙交通:為吸引外界關注,英國環保人士拼了
10月20日,英國首相特拉斯在英國首相府唐甯街十号發表演說,宣布辭職。

特拉斯上任後推出的減稅措施引發金融市場劇烈反應,英鎊匯率大跌,進而讓執政黨保守黨面臨巨大政治壓力。在她辭職前一周内,兩位大臣接連辭職,除了内政大臣布雷弗曼,還有财政大臣誇西·克沃滕。

近來環保組織的示威行動之是以更新,也歸因于特拉斯政府“開曆史倒車”的環境政策。

早在今年夏天競選保守黨黨首時,特拉斯曾承諾要準許130份新的北海油氣鑽探許可證。9月初走馬上任後,她重申了擴大油氣開采的願景;沒過多久,英國政府便解除了使用水力壓裂技術開采頁岩氣的禁令,強調加強能源供應在目前是絕對的優先事項。

特拉斯辭職前日,保守黨政府在由工黨提出的有關禁止水力壓裂技術的關鍵投票中獲勝,議員們最終以326票對230票反對引入水力壓裂禁令。

水力壓裂技術指的是使用摻入化學物質的水(壓裂液)灌入頁岩層,進行液壓碎裂以釋放天然氣的開采形式,可提高碳氫化合物的萃取率和最終采收率,但其負面影響包括大量消耗淡水、污染地下水等,還可能造成地層輕微震動。迫于環保團體的壓力以及對潛在地震的擔憂,英國自2019年起禁止使用水力壓裂法開采頁岩氣。

給名畫潑湯、阻礙交通:為吸引外界關注,英國環保人士拼了
10月14日,環保組織在英國首相府門前抗議,有人用首相特拉斯的照片制作海報,海報上寫着“殼牌石油公司本月最佳員工”,諷刺她的能源政策讓大型石油公司獲利。

但今年2月開始的俄烏戰争大幅推高了歐洲國家的能源成本。英國群眾的用電和天然氣賬單飙漲數倍,生活成本應聲上漲。今年春天,包括時任财政大臣克沃滕在内的保守黨高官呼籲關注“能源安全”,重新将水力壓裂法放上台面讨論。

更刺激環保團體神經的,要數特拉斯任命的商務、能源與産業戰略大臣雅各布·裡斯-莫格在一次非公開活動中的表态。他直言,英國要把北海“每一立方天然氣”都開采殆盡,而政府不僅将“花很多錢”來實作這一目标,還要極力勸說,讓公衆接受這一點。他還宣稱,使用國内能源“更環保、更符合能源安全目标”。

但根據挪威獨立能源商業智庫Rystad Energy的研究,英國北海油氣鑽井平台的開采能耗是歐洲最高的之一,本土生産的排放量也高于使用管道進口的挪威用可再生能源生産的天然氣;而根據全球能源監測(GEM)的資料,新的北海油氣開采可能産生9.84億噸二氧化碳排放,超過英國從2023年到2037年間14年碳預算總和的兩倍。更何況,由于新的鑽井平台還需要數年建設才能投入使用,一旦“開口”,将意味着英國整體減排計劃被延緩。

不僅如此,一些保守黨員也開始質疑英國将在2050年實作碳排放“淨零”的計劃——該目标已于2019年寫入英國法律,質疑該計劃意味着在質疑英國對改變經濟運作方式做出的正式承諾。

特拉斯還曾将經濟增長與環保目标之間的分歧上升到“敵我沖突”的層面。在10月初舉行的保守黨年度大會上,她賦予經濟增長無與倫比的地位,同時将環保組織、留歐派、蘇格蘭民族黨等與其理念相左的團體一同劃為“反增長聯盟”。彼時有環保人士批評稱,特拉斯不僅未能兌現其競選時的環保承諾,更在輿論場上抹黑環保團體的名譽。

給名畫潑湯、阻礙交通:為吸引外界關注,英國環保人士拼了
2022年10月6日,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一名婦女為接飲用水而蹚過齊膝的洪水。

特拉斯與保守黨人近幾個月做出的表态,似乎要将全球各國為能源轉型付出的努力拽回原點。如此一來,也能夠了解環保團體的憤怒。

英國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進階研究員阿賈伊·甘比爾指出,在氣候面臨危機情況下取消水力壓裂技術禁令“看上去特别不合時宜,就碳預算(即為實作《巴黎協定》規定的控溫目标允許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的上限)而言,我們幾乎沒剩下什麼了,是以已沒有更多空間尋求新的化石燃料來源了”。英國政府氣候變化顧問甘默(John Gummer)亦表示,英國曾上司過全球減排轉型,但開發新油氣的計劃可能會讓之前的努力一筆勾銷。

與此同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工作組已多次警告,若要實作2050年前全球升溫不超過1.5攝氏度的目标,所有新的化石燃料勘探和生産都應停止,否則人類将走向“氣候臨界點”——迎來洋流崩潰、季風變化等氣候災難。

潑湯事件的意義在哪裡?

今年夏天,巴基斯坦多地遭遇的強降雨打破了一個世紀以來的紀錄,部分省份的降水量達到過去30年間平均降水量的五倍多。截至9月初,全國三分之一地區被洪水淹沒,受災人口超過3300萬。巴基斯坦氣象局認為,氣候變化是此輪異常降雨的主因——五六月份的極端高溫産生了強烈的熱低壓,使得印度洋季風軸心停留在巴基斯坦南部,其帶來的長時間降雨造成了極大破壞。

巴基斯坦顯然屬于全球“南北差距”中相對欠發達的“南方”——在該國總理謝裡夫(Shehbaz Sharif)看來,巴基斯坦的碳排放量僅占全球不到1%,卻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巴基斯坦的洪災隻是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巨大災難的縮影——向梵高畫作潑灑番茄湯的抗議者們也認識到,相比于被保護在玻璃後方的名畫,“‘全球南方’的數十億人沒有得到保護,人類的下一代也沒有得到保護”。

盡管氣候災難越來越多,但想獲得更多公衆的關注依然不易。2019年以來,已有兩名美國男子自焚,試圖“博得”公衆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但獲得的曝光度都沒有《向日葵》被潑湯大。

為了呼籲公衆關注氣候變化,美國航天局(NASA)的氣候科學家卡爾穆斯(Peter Kalmus)曾将自己铐在洛杉矶一家銀行外面。他認為,《向日葵》引發的争議證明,相比于地球不可逆轉的變化,人們對一幅名畫被潑湯更加憤怒。

美國馬裡蘭大學研究氣候抗議的社會學家菲舍爾(Dana R Fisher)則認為,盡管無法評估這次抗議的成效,但環保人士的抗議目标就是要抓住媒體的注意力,動員那些對遭遇氣候變化的地球抱有同情的人。

“氣候危機基金”首席執行官薩拉蒙(Margaret Klein Salamon)樂觀地說,就獲得的曝光度而言,《向日葵》被潑湯事件是過去八年來最成功的一次氣候行動,它成功突破了一種無視氣候變化的“新常态”。她希望,所謂激進分子的行動可以動員起美國中期選舉的選民,或是迫使英國扭轉新開采油氣的政策。

“我希望人們至少可以思考一下氣候變化,就算他們對抗議者很生氣也沒關系,生氣總比無視來得好。“薩拉蒙說。

給名畫潑湯、阻礙交通:為吸引外界關注,英國環保人士拼了
蘇格蘭克羅馬蒂峽灣邊的一座廢棄石油鑽井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