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萬聖節,想好要cos誰了嗎?聊一聊讓島國瘋狂的cosplay文化

作者:中日友人萬事屋
今年萬聖節,想好要cos誰了嗎?聊一聊讓島國瘋狂的cosplay文化

日本的萬聖節可謂是日本國民放飛自我的日子,萬聖節的Cosplay活動更是大行其道。澀谷的十字路口在萬聖節那一天晚上可以說是“百鬼夜行”,盛況空前。如今日本疫情第五波也告一段落,今年的萬聖節的澀谷街頭想必會“爆”吧!再加上當天是周末,到時會是怎樣的景象實在無法想象。隻能希望疫情不會是以反彈!那麼為何cosplay文化會在日本如此受歡迎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今年萬聖節,想好要cos誰了嗎?聊一聊讓島國瘋狂的cosplay文化

最初的起源

談到cosplay最初的起源,現在大家一般認為發源地是日本,當然如果這是以現代cosplay理念為基準的話,确是可以如此而言。但是就最原始的形态來說,在公元前1000年cosplay就出現了,當時的希臘祭祀們就開始角色扮演cosplay神之使徒了。

現代cosplay的起源

現代cosplay發源在美國,19世紀三十年代末期沃爾特迪斯尼那隻萬人迷的小老鼠出現後,這隻那隻可愛奇趣的米老鼠在美國本士以及全世界的風靡一時,并掀起了一股動漫風潮。沃爾特迪斯尼看準時機适時的在1955年建立了世界上首座迪斯尼樂園,同時為了替産品自身作宣傳及為更好的吸引遊客,他還特别請來員工穿上米老鼠服裝以供遊客玩賞或是拍照留念。是以,這群默默無聞的"米老鼠"裝扮者就是現時代全世界COSER們的真正始祖。

但是早期的這些所謂的cosplay服飾隻是一個擁有固定外形的"大紙袋",毫無美感可言,成品相對也比較粗糙,裝扮者穿上這種服飾後很容易發生呼吸不暢的現象。随着時代的發展cosplay也在不斷發展。

今年萬聖節,想好要cos誰了嗎?聊一聊讓島國瘋狂的cosplay文化

1947年漫畫之神手冢治蟲的漫畫《新寶島》開啟了日本的動漫時代,恰好正在此時,迪斯尼那種所為宣傳而作的活動也就是cosplay被傳入日本,結果被競相模仿,成了日本現在ACG界的常态活動。但是cosplay依然是一種小衆行為。到了80年代,随着ACG所帶來的另一個周邊文化--同人社團的興起,cosplay開始爆發性的增長。到了90年代,伴随着日本ACG業中GAME業的急速成熟(最典型的就是任天堂、世嘉以及索尼之間的次世代機種之争)以及視覺系樂團的層出不窮而開始步入正軌,成為一個極具規模的ACG業界的附屬文化。

在九十年代,日本ACG業界成功舉辦了大量的動漫畫展和遊戲展,此時的日本漫畫商和電玩公司為了宣傳自身産品,在這些遊戲展和漫畫節中找來一些男男女女cosplay成ACG中的角色以吸引參展人群。cosplay商業化後成為日本的文化特色,随同動漫一起輸出到了全亞洲乃至全世界。

今年萬聖節,想好要cos誰了嗎?聊一聊讓島國瘋狂的cosplay文化

作為動漫大國的日本,Cosplay活動已經成為日本群眾喜聞樂見的盛事,出現在各類嚴肅場合也不足為奇。大學的畢業典禮原是要求學生身着學士服或西服接受畢業證書和表彰;但不同于其他大學,京都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幾乎成為了Cosplay比拼賽。畢業生們竭盡心血,發揮創意,力争成為人群中最閃亮的那顆星。有的人扮成了他們最憧憬的樣子,有的人徹底放飛了自我,已經不滿足于隻扮演人類了!

事實上,京都大學精彩紛呈的畢業典禮源自于其自由開放的校園文化。京都大學始終認為,學習是學生自願自覺的行動。其教學理念便是培養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個人責任感的學生。

京大實施彈性管理制,這便要求學生擁有高度的個人認知,良好的獨立判斷以及自覺自律的品質。這自由開放的學風與強調獨立性的治學理念,也為京都大學培養了衆多優秀的畢業生。京都大學的學術科研能力十分強勁,目前,京大已有9名諾貝爾獎得主、2名菲爾茲獎得主、4名芥川獎得主還有日本唯一的達爾文-華萊士獎章得主等等。也是以,京都大學得以成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常年穩坐日本高校排名的第二位。

當然除了京大,在日本還有許多知名高校對Cosplay文化持開放态度。你可以在東大、早大等高校的學園祭看到穿着自信的Coser,更能在像慶應這樣傲嬌的“貴族”大學裡聽到專門講Cosplay文化的選修課,講課的老師在每次上課時自己就會變身Coser,十分亮眼。

聽了小編的介紹,大家對于cosplay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繼續閱讀